天聰五年正月, 皇太極諭示眾人:那些曾經在戰場上奮勇追擊,浴血殺敵的將士,如果沒有後代,家產留給他們的妻子做贍養。”
為了進一步征伐大明,皇太極下令鑄造紅衣大炮,這種武器製備成功之後,上面鐫刻著“天祐助威大將軍”。暗示自己的征戰是符合天意的。從此,皇太極的軍隊也開始製作大炮了,這樣進一步增強了他方軍隊的戰鬥力。
有一天,皇太極來到了庫爾纏值房,問他所修是哪種書。庫爾纏告訴皇太極:記錄所有施行的政事。”
皇太極對說答:“這樣。朕就不宜翻看查閱了。”
就這樣,皇太極對自己的內政不斷鞏固加大。
一晃來到同年七月。明朝總兵祖大壽加固大淩河。皇太極命令杜度帶軍留守,其餘大軍向西進發,一決高下。
八月份,在遼河駐軍,安營紮寨,蒙古諸部也率兵前來集合。最終兵分兩路。
皇太極從士場帶兵進發廣寧,阿濟格等帶兵二萬人,從義州到錦州,最後二路兵馬在大淩河會合。皇太極大軍又一次連夜攻城,攻城之前,下令告訴全員:這次我們掘壕築壘,將明軍死死困住、這樣可以減少我們將士的死傷。如果明軍出戰,就與他們正面交鋒。如果他們的外援來了,同樣迎擊。
於是,將八旗兵馬分開包圍明軍,讓蒙古兵馬抓住間隙襲出。
果然,明軍馬步兵五百人出城迎戰,被達爾哈打敗,明軍出城誘敵,皇太極軍隊四面圍攻。城牆之上,大炮,飛箭如雨點般綴滿天空大地,雙方大戰,互相膠著,難解難分。
皇太極告訴明將: 從前我想求和,你們國家君臣以宋朝為鑑,不答應我的要求,你國非宋,我國非金。為什麼不達成議和。如今,我討厭兵馬戰爭,再次書信告知你們,請你們的將軍裁度。”
祖大壽這次仍然沒有答應皇太極的書信內容請求。明朝又派二千兵馬前來支援,被皇太極軍馬截斷擊敗。
於是明兵只得突擊,再次被挫敗。
九月,皇太極“兵趨錦州,見到漫天飛塵。於是下令軍隊停止前進,只得靠著山緣潛藏,以備突襲。
明朝錦州七千兵馬突出重重包圍,殺向這邊,皇太極這邊跟從者不到二百人。本以為明軍能大獲全勝,誰能料想到?皇太極親自帶領的這一百多號人渡河直擊大軍,不顧生死,絲毫沒有懼怕和擔憂,可謂背水一戰,竟將明朝七千軍馬殺個潰敗,後來皇太極其他各路軍馬趕來,更將明軍打得難已潛逃,
連日連夜征戰之後,皇太極決定誘敵深入,不能再打硬仗,這樣即使勝利,自己也會損失慘重,於是設計誘導祖大壽出城,並且設下重重埋伏。
雖然祖大壽識別了皇太極計策,閉城不出,但是自己城中兵馬糧食,糧草到不充足。於是將死去的戰馬煮熟充飢。
明朝監軍道張春帶領四萬馬步兵前來支援!駐軍在小淩河。
不知道明朝這次支援可否奏效?預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