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來說,目標不復雜,主要分兩種:
- Personal Goal,個人目標,比如要學會自理、養成生活好習慣等
- Academic Goal,學業目標,比如要提高作文能力、數學成績等
目標能否實現,和怎樣制定這個目標是有很大關係的。制定目標,其實很講究“方式方法”,特別是有一條 SMART 原則,孩子們真的應該從小掌握。
SMART原則是Specific、Measurable、Attainable、Relevant、Time-bound的集合,它的引申義是設定的目標:
①必須是具體的,明確的(Specific)
②必須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③必須是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
④要與其他目標具有一定的相關性(Relevant)
⑤必須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具有時限性(Time-bound)
1、明確性(S)
很多學生沒能成功制定學習目標的原因之一就是目標過於模糊,無法給自己一個明確的規定。比如,假期我要多看世界名著,假期我要提高做題速度……而明確的學習目標應該是“假期我要看完2本世界名著,10天看完一本”,“每天用1個半小時做完1套數學題”……將學習目標明確到可以衡量的程度,就可以跟第二個特徵“可衡量性”對接了。
2、可衡量性(M)
可衡量性是指完成學習目標的進度可以追蹤。如果目標無法追蹤,那麼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完成了多少進度,距離學習目標完全實現還有多遠。可衡量的學習目標一般以明確數字化的目標為基礎,首先設定一個想要實現的、可量化的總體目標,再將每一個大目標拆解開來,安排到日常的學習計劃當中,能夠有效地分解計劃,一步一步地實現學習目標。
3、可達成性(A)
制定的學習目標一定是可達成的,或者說是可實現的,如果學習目標超出個人能力,那麼即便再努力,最後也可能是以失敗告終。
4、相關性(R)
設定學習目標必須與自己當下的學習情況相結合,對於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將目標定位於重難點的突破,而對於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也將目標定位於重難點的突破,就顯然是不合理的。設定與自己相關的目標需要明確自己到底處於怎樣的學習階段,具備怎樣的知識水平,在清楚認識自己的情況下,才能夠做出正確的取捨。
5、時限性(T)
一個能夠順利執行的學習計劃一定具備時限性,如果沒有時間的限制,那麼學習目標也無法考核是否保質保量地完成。仍舊以閱讀為例,如果設定目標為“假期讀2本書”,雖然已經有了相對明確的時間,但如果再詳細一點,設定為“假期讀2本書,每天讀10頁”,那麼就更加完整了,在目標執行的過程中也更加明確。
有一個關於setting goals的研究,對哈佛大學MBA一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提問:“你們對自己的未來有設定目標嗎?”當時有:
- 3%的學生表示自己有目標,且有寫下計劃;
- 10%的學生說自己的目標都記在心裡;
- 87%的學生表示自己沒有目標。
十年後,再次對同一批學生進行追蹤調研,結果讓大家很震驚。
- 那10%有目標的學生比87%沒有目標的學生,平均收入高出兩倍;
- 更有趣的是,3%有目標有計劃的學生,他們的平均收入是87%沒有目標的學生的10倍。
所以,和孩子一起,goals 趕快set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