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寶寶在牙牙學語階段
若是把哥哥叫成“的的”
把褲子說成“兔子”
大家會覺得寶寶的發音真可愛
可到了上學時
這種發音仍未糾正過來
家長們的煩惱就來了
4歲男孩說話“大舌頭”
影響同學間交流
今年4歲的橙橙(化名)剛上幼兒園。與其他小朋友相比,橙橙更為懂事乖巧,上課認真聽講,吃飯專心,能安靜入睡,這些表現讓媽媽非常放心。不過,橙橙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講話有些“大舌頭”,發音不準、吐字不清,導致老師與同學常常聽不懂他的話。
“飛機,他總是說成‘灰機’;狗狗,總是說成‘抖抖’;還把梨叫成‘姨’。我們家裡人是都能聽懂的,但對其他人來說確實有難度。”孩子上小班前,媽媽也意識到了發音問題,抓住機會就會糾正橙橙的發音,只是效果甚微。無奈之下,她帶著橙橙前往區婦保院兒童發育行為門診就診。
經兒保科科長孫湧的問診檢查和測評師的評估,橙橙被診斷為構音障礙。
孫湧介紹,發音不準、吐字不清、鼻音過重、平翹舌音不分等都是常見的構音障礙表現特徵。構音障礙可分為——
器質性構音障礙:構音器官形態異常導致功能異常,如唇顎裂、舌繫帶短;
運動性構音障礙:神經病變所致的言語障礙,如腦癱引起構音障礙;
功能性構音障礙:指孩子構音器官正常,語言發育水平在4歲以上,只是某些發音比較容易“歪曲”,錯誤構音呈固定狀態。
橙橙屬於最後一種,也是構音障礙中最常見的型別。
經過1個月專業語音訓練,橙橙的發音問題基本被糾正過來。
對存在構音障礙的孩子
一定要儘早干預
“從目前來看,存在功能性構音障礙的孩子很多是因為口腔運動功能不完善,這與現在孩子們飲食過於精細有關。”在門診坐診時,孫湧時常遇到1週歲的孩子還未新增輔食或是兩三歲還在進食流質食物的情況。“構音行為的產生有賴於構音器官結構的完整和口腔運動功能的完善,口腔運動功能與兒童飲食方式、食物質地有關,口腔運動功能的完善需要不同質地食物的刺激和鍛鍊。充分咀嚼食物不僅可以增強口腔肌肉力量,而且在攪拌食物的過程中,其靈活度、肌力等都可以得到良好的鍛鍊。”
根據孩子語言發展規律,2—3歲應掌握m、b、d、h等聲母,3歲應掌握p、t、k、g、n等聲母,3—4歲應掌握f、j、q、x等聲母,4—5歲應掌握l、s、r、z等聲母,6歲應掌握c、zh、ch、sh等聲母。若孩子不能及時掌握這些聲母發音,家長排除了器質性與運動性構音障礙,可在家做一些口腔運動功能鍛鍊,訓練孩子舌、唇、下頜、軟顎等靈活度。比如,用棒棒糖在孩子嘴唇周圍轉動,引導孩子用舌頭上下左右擺動;用吹氣球或吹水泡的方式鍛鍊孩子下頜肌肉的運用以及鍛鍊對氣息的控制。
同時,醫生建議多與孩子做語言交流,不要用動作去替代語言。“有些家長是這樣的,孩子一指東西,就直接拿給他們了,全程沒有交流。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階段,一定要多多與他們說話,用較慢的語速反覆說,有利於孩子的語言學習。”即使孩子讀錯了,也要避免過度批評與指責,要多鼓勵與表揚,用正向引導的方式強化正確讀音。
若4歲後孩子仍口齒不清,則有構音異常的可能,應該儘早接受語言相關評估,甚至需要治療。語言治療師會根據孩子的錯音方式訓練,包括口唇控制、舌尖舌根控制、氣流控制等,透過訓練後多數能完全恢復正常。孫湧提醒家長,不要總以為發音隨著年齡增長會改善,反而錯過最佳糾正期,那時再改難度更大。
來源:富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