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起初只是為了幫父母賣掉積壓的山藥,結果用勁過猛,把山藥整成了當地的一個產業生態鏈,他種的山藥比人還高,還發展為地理標誌農產品。從一戶種植山藥,到帶領2500戶鄉親發展山藥產業,共同走上致富路。
講述三農致富標兵創富故事,挖掘草根人物致富故事。本期子牙童趣三農致富能手,就為大家講述 “山藥大王”鄒濤的創業故事。
(一)山藥合作社誕生
鄒濤老家在湖北省襄陽市臥龍鎮新建村,那裡毗鄰國家5A級名勝風景旅遊區古隆中。
臥龍鎮位於漢江南岸,當地土質以油沙地為主,所以非常適合種植山藥。
鄒濤父母每年都會種上幾畝山藥,但鄒濤並不在家務農,他在外做些林業、混泥土生意。家中的山藥基本都是靠天吃飯,賣價也都是販子張口定價,當地村民收益微薄,想靠種地致富,很難。
鄒濤雖不種地,但他在外闖蕩,時常會關注各地農產品的價格,尤其是山藥。
2002年,他在杭州出差時,偶然看到那裡的山藥價格比老家貴了很多,他就在斟酌,轉行做山藥經銷商。
2003年,眼看著父母辛苦種下的5畝山藥,只能堆在家裡賣不出去,鄒濤再也坐不住了。像父母這樣的農民只知道種地,不會銷售,年年辛苦付出,大部分錢還都讓經銷商賺去了,他不甘心農民就該這樣被動。
他聯絡了村裡3個好友,4人各出資5萬元,帶頭髮起成立了十幾人的山藥協會,抱團取暖找銷路,並承諾風險共擔,利潤共享。他們帶著臥龍山藥的樣品和資料,全國跑市場。
10個多月的時間,他們跑了上海、南京、杭州、深圳等40多個城市,雖然蒐集的資訊不少,可那20萬本金也快花光了,效果也有,市場打開了,但是沒賺到錢。
回到臥龍鎮後,3個夥伴覺得風風火火卻白忙一場,紛紛萌生了退意。為了不讓朋友吃虧,鄒濤又借來15萬元歸還了3人。
2005年,鄒濤的努力和真誠感動了客商,有幾個大客戶與他簽訂了長期的供貨協議,鄒濤終於將臥龍山藥打進了全國市場。
他在外跑市場時,發現臥龍山藥存在產量低,品質相對差等問題。回來後,他就直接從市裡找來農業專家,為協會種植戶講解山藥種植要領和病蟲害防治事宜,協助種植戶更換新品種,他還經常深入田間地頭,將自己在外學到的有用的技術知識傳授給種植戶。
臥龍鎮山藥經過這一番良種良法的洗禮,長得粗直圓潤,品質優良,往年常見的病蟲害也消失了。山藥產量直接從2003年的畝產1800公斤左右,到2005年時直接增產2500公斤左右。山藥價格也從以往販子收7毛錢每斤,漲到了每斤3塊錢,還不愁賣。村裡家家戶戶幾乎都種起了了山藥。
臥龍鎮的山藥品種主要是大禾長芋山藥,這種山藥的價格便宜,優點是產量高。
種植山藥時,村民一般會先挖個1米深的長溝,再把鬆散的土填回去,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山藥受到阻力長不大。
(二)研究新式山藥種植方法
鄒濤想到這些,心裡卻泛起了嘀咕,既然挖1米,山藥就能長1米,那要是挖得更深呢,山藥是不是可以長得更長?
這種想法不是鄒濤一人想過,但很少有人去試驗,但鄒濤就和這想法扛上了。
人工挖溝太深,費時費力也麻煩,找挖掘機種地也不現實。他就和幾個種植戶一起琢磨,做出了一款打溝機,不用挖溝,直接把2米深的土壤打鬆散,這比以往挖坑填土可輕鬆了很多,也節省人力工時。
2006年,鄒濤首先在自家地裡做實驗,用打溝機種出的山藥果然達到了一人多高,粗細還是像胳膊一樣粗,單根重量有9斤重,表皮金黃,畝產量直接達到了5000多公斤。
鄒濤驚喜不已,他給這種山藥起名“九斤黃”。附近的村民紛紛趕來學習鄒濤這種山藥種植法。
2007年國家頒佈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正式實施,鄒濤發起成立了襄陽市第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並與市區許多超市達成了供貨協議,進一步擴寬了山藥銷售渠道。
合作社為社員們提供產前培訓,產中指導,產後包銷服務,一下子就發展成了1280人的大合作社。
2007年和2008年,山藥行情漲到了5.5元每斤,合作社的九斤黃一出產就賣出了好價錢,村民們欣喜不已,對鄒濤也非常感激。
然而,好景不長,很多人都採用了這種種植方式。2009年,九斤黃的價格直接跌到了五六毛錢一斤。
鄒濤的合作社,當年有一萬多畝的山藥,社員們紛紛損失慘重,很多社員都不敢再種植山藥,退出了合作社,但鄒濤不想放棄,他又跑出去,到處調查學習取經。
(三)山藥小鎮,三產融合
2010年,鄒濤提議建山藥深加工廠,這樣可以規避鮮山藥密集上市的低價風險,還能將斷掉的山藥合理利用,並且提升山藥的附加值收益。但是社員們還處在前一年的虧損劇痛中,對於深加工更是顧慮重重。
社員們想得很簡單,也在關鍵點:一沒有技術,二沒有銷路,產品都不知道能不能做出來,怎麼銷售,怎麼賺錢?
最後,400多位社員,僅有五六人願意入股加工廠。
建加工廠預計需要3000萬元,鄒濤的錢遠遠不夠,但他是個頭腦靈活的人,他先慢慢建廠房,再一點點買裝置。
2012年,整個國內山藥產業發展都不景氣,鄒濤的合作社幾乎倒閉,他又自費50萬元,出國學習考察。一番遊歷後,他決定走一條“三產融合”之路,從山藥種植、產品深加工、產學研服務等多方面下功夫。
他先抓品牌建設,於2013年成功註冊“襄陽山藥”地理標誌商標。
2015年,山藥深加工廠正式建成,可做什麼產品呢?
鄒濤就每天逛超市零食區,他發現山藥味的零食很少見。他決定,先用山藥粉加工小麻花、餅乾、鍋巴等幾種零食快消品。
每年挖掘山藥時,都會有一成左右是斷掉的,這些斷掉的山藥品質沒有問題,只是賣相不好,就只能賣三四毛錢一斤,以往只能丟棄或者餵豬。
現在這些斷掉的山藥都能用來加工山藥粉,經過深加工後,附加值直接翻倍,又為村民們實現了增收。
配合品牌效應,合作社從單一種植模式向深加工模式成功轉型,2015年合作社就實現山藥總產值達2億元的良好業績。
2015年,為實現“三產融合”的目標,合作社決定投資7.8億元建設山藥小鎮園區,總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利用園區緊鄰“古隆中”著名景點的優勢,打造一個集遊玩、體驗、餐飲於一體的山藥體驗園。
園區除了山藥深加工廠、農產品交易中心,還售賣旅遊產品,並專門建設了一座中國山藥文化博物館,為農民增收和農村增綠探索出一條可行之路,園區。
該專案還獲得了襄陽市襄城區政府的支援,透過在園區成立院士專家工作站,與多所高校開展合作,推進“三產”融合發展,實現山藥產業產學研一體化逐步完善。
如今,園區透過旅遊消費拉動加工廠的業績,再用加工廠的發展拉動合作社的山藥種植,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園區平均一天的營業額有10多萬元。
鄒濤的事業越做越紅火,還帶動了周邊2500戶鄉親走上致富路,2000多農村勞動力實現了就近就業,從事山藥種植和流通服務,並幫助184戶困難家庭順利脫貧,實現戶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
如今,山藥合作社已研發出20餘種山藥系列產品,並榮獲了國家級示範社、全國百強農民合作社等殊榮,襄陽山藥品牌獲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和中國馳名商標等稱號。鄒濤也獲得湖北省農村實用拔尖人才、襄陽十大工匠稱號並享受國級、省級特殊津貼。
鄒濤敢想敢幹,用18年的時間將山藥發展成地理名片,產業生態聯合體,社員們跟著他實現了增收致富,並送他外號“山藥大王”。
鄒濤的合作社和山藥小鎮,如今每年可實現銷售額高達4億元。
衷心祝願鄒濤和他的社員們,把山藥產業越做越大。
你對鄒濤的創業故事有什麼感悟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並討論。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為我點贊轉發。你們的每一次支援,都將是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動力。
—END—
小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