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談判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是國共兩黨擯棄成見、捐棄前嫌,共同為中國和平事業作出貢獻的一次歷史性會晤。
這次談判,不僅是國共兩黨在基本問題上最深層的一次交流,更是兩黨領袖蔣介石和毛主席的直接交鋒。
在這次談判的過程中,兩黨就解放區問題、政府問題和軍隊問題進行了持久的交談,但最終沒能達成一個令兩黨都滿意的結果。
其中,談判進行到白熱化階段時,國共雙方均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國民黨蔣介石希望共產黨高階人員進入政府內閣,而共產黨領袖毛主席就任新疆省政府主席。
主席聽到這個訊息後,向時任美國大使赫爾利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談判背景
抗戰勝利之後,國民黨蔣委員長的領袖聲望在群眾之中達到頂峰。這位叱吒中國近代史的風雲人物,迎來了他一生之中的高光時刻。
當時的國共形勢是,國軍佔領淮河及長江以南的大片土地,且擁兵400餘萬,當然這裡也有不少的吃空餉部隊和雜牌軍。但除去上述部隊,國軍的兵力也至少在300萬人以上。
共產黨的形勢則不同,雖然我黨在抗戰期間積極發展抗日武裝,也擁有淮河、黃河以北的大片根據地,但正規武裝也僅有130餘萬。不過,我黨的優勢是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能夠在短時間內訓練出大量的兵員。
但國內的現狀是:不僅在人員、武器裝備和控制區域等方面處於劣勢,而且國際輿論上也一邊倒地支援國民政府。
於是,在國內國外的大好形勢下,國民黨蔣介石開始著手如何處理、消滅共產黨部隊。他的計劃是這樣的:電邀主席來重慶談判。
鑑於國共積怨極深,且出於安全考慮,他料定主席不會前來。屆時只要把破壞和平和罪名扣到共產黨頭上,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發動內戰。
若主席前來談判,他便可以許以共產黨幾個內閣閒職,再將主席派到邊遠地區,如此也可不費吹灰之力瓦解共產黨。於是,他開始多次電邀主席赴渝共商國事。
他先是十分恭敬地給主席打了一份電報。電報中說:“特請先生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
這份電報更像是國民黨全面落後於共產黨,而不得不求和一樣,蔣介石十分禮貌和客氣地邀請主席赴渝。而主席的第一份回電卻措辭十分強硬:“待你表示意見後,我將考慮和你會見的問題。”
國民黨這招“以退為進”眼看就要成功,很快就可以把破壞和平的罪行扣到共產黨頭上。
蔣介石為了繼續加深世人對共產黨破壞和平的印象,他再次電邀主席前往重慶,以表示他期盼和平之心。這次主席回電就變得溫和起來,不僅將電報中“你”敢稱“先生”,還表示將派周總理前去商談。
可惜這位蔣委員長一心想要與主席相見,他第三次電邀主席赴渝,這次他已經將準備做足,一旦得到中共回絕,他便可發動內戰,並將罪名賴在中共頭上。
但主席卻沒有成全蔣委員長的想法,他決定:不日便飛抵重慶,與蔣共商國事!
談判桌上的較量
飛抵重慶之後的主席,先是以中共中央主席的名義,參加了國共雙方的第一次會談,結果在會上爭執不下,和談不歡而散。於是,雙方在最高領導的基本指示精神之下,又進行了第二次會談。
這次,中共方面提出:共產黨可以擁護蔣主席領導,可以擁護三民主義信仰。但山東等北方五省的省主席必須由共產黨人擔任;在淮河以南的解放區中,必須有六省的副主席由共產黨人擔任。
北平等四個特別市的副市長必須有共產黨人擔任;共產黨的人民軍隊,可以整編為16個軍48個師。
可惜這樣的條件在國民黨那裡根本不可能同意,國民黨方面表示:共產黨員可以進入國民政府任職,但解放區的共產黨員任職必須經國民黨同意;在軍隊問題上,國民政府只允許共產黨保留12個建制師。
由此可以看出,雙方在基本問題和立場上相去甚遠,和談不成功,也是理所當然的了。後來,經美國特使赫爾利的調停,國共雙方也都做出了讓步。
共產黨方面,周總理向國民黨代表提出:共產黨可以從南方的解放區撤出,僅保留在北方几省的統治權;軍隊問題上,共產黨軍隊可以保留國軍的七分之一,即國軍現有262個師,我黨應有43個師。
國民黨方面不同意這樣的條件,但也做了一定讓步:共產黨高階官員可以在國民黨內閣、行政院等5個任職副院長;中共中央主席可以到新疆任職省主席;共產黨軍隊可以將原來的16個師保留到20個整編師。
時在重慶的主席聽到這樣的要求,明確對赫爾利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不可避免的衝突
主席對美國大使、出任國共調停人士的赫爾利說道:“我們的態度是:不承認,也不破裂,問題複雜,還要討論。”
於是,美國特使赫爾利見調停無望,且時間已到,便乘機回到美國去了,國共雙方最終還是不歡而散。
但就在主席飛回延安的前夕,蔣介石看到了《新華日報》上刊登過毛主席回答路透社記者的問題。
報上的毛主席說:“中國共產黨現在有一百二十萬黨員,統治著超過一億人民。先已經組織起來了一百二十萬以上的軍隊和二百二十萬民兵,他們分佈於全國各省。”
看完這份報紙之後的蔣委員長十分來氣,想他從1927年開始“剿匪”,那時的共產黨不過幾萬人馬。快二十年過去了,不僅沒能“剿匪”成功,還越“剿”越多,現在已經尾大不掉了。
於是,在他的心中就早已沒有再透過談判來解決共產黨的心思了。因為他知道,共產黨不會輕易放棄手中得來的地盤和軍隊,也不可能完全聽命於國民政府的指令。
這樣一來,他想要的“政令、軍令之統一”的目標就永遠無法實現了。
不過他也知道,國共雙方一定只有一個執政黨,而不可能出現兩個執政黨,因為雙方都不願意背上分裂國家的罪名。
於是,國共內戰不可避免的發生了。國民黨也因為這次戰爭,丟掉了幾十年的統治權,為他們在中國大陸所犯的種種錯誤還上了冤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