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航的犧牲,是一則悲壯的故事。
從九一八事變以後,華夏大地便遭到了日軍的踐踏,從那時起,很多人都意識到了祖國的大好山河正在徹底變得支離破碎,中國從不缺熱血男兒,很多人放棄了舒適的生活,就為了保家衛國,高志航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人物。
和很多其他英雄不一樣的是,高志航所屬的軍種是空軍,和日方比起來,中國的空軍還有著很大的差距,以高志航為代表的空軍不畏艱險,和日軍殊死搏鬥,最終留下了壯麗的一頁。
那麼,作為“民族英雄”的高志航在三十歲英勇犧牲後,他的校花妻子過得如何?
高志航
感情生活的起伏,並沒有影響到熱血男兒的報國之志
“志航”二字是他自己改的,當初奉系軍閥為了擴建空軍力量,從炮兵科調出了一大批學員前往法國學習航空填補空白,可高志航落選了。
但他並不放棄,並且下筆寫了一封真情實感的信件。
最終他也憑藉這份信件,贏得了“少帥”的特別青睞,在那段日子裡,高志航非常用功,就是為了能夠早日學成歸來。
軍閥混戰年間,各方勢力都沒有辦法自己生產飛機,少帥也從國外訂購了一批飛機,交給高志航等人試駕,可能是由於在訓練時使用的飛機和訂購的飛機有很大的差距,高志航在一次降落飛機的時候因為操縱桿彈出,直接將他右腿打斷。
不過,由於醫生不負責任,他的右腿始終沒有得到徹底的康復。
這段時間,陪伴高志航的是他的外國妻子葛莉亞。
當初高志航從法國回來以後,經常在內蒙古一帶執行飛行任務,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他遇到了葛莉亞,二人相識相愛,這位白面板的女孩也是一位典型的“流亡貴族”,她是白俄羅斯人。
遺憾的是,這段愛情並沒有得到當局政府的認可。
按照中央航空署的規定,空軍的飛行員不能和外籍女士通婚,已經有兩個孩子的“準夫妻”也被硬生生拆散。
面對恩愛的“妻子”和救國的重任,養病期間的高志航也只能二選一,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後者。
這種選擇對於“妻子”來說是極為殘忍的,因為從他做出選擇的那一刻起,妻子就將被驅逐出境。
這件事,他沒有辦法改變,因為對他而言,報國才是第一要務。
腿傷終究沒有得到完全痊癒,這代表著高志航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他透過刻苦自修,掌握了在國際上堪稱一流的夜間不打燈起飛、倒飛和弧形飛等飛行絕技。
國民黨政府也意識到,這絕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有了他,中國的空軍訓練絕對能有一個突破性的進展。
1932年,他遇到了自己生命中最後一個女人:上海英語專科學校的校花葉蓉然。
那時,高志航因為嫻熟的飛行技術,早已成為了萬眾矚目的英雄,而葉蓉然是學生代表,再一次行動中給英雄獻花,兩人就這麼認識了。
由於高志航最初的時候生過兩個孩子,所以這也導致了夫妻間的生活出現過很多間隙,而且兩人的生活習性也不相同,高志航在休息的日子中喜歡打獵、攝影,而葉蓉然也迷上了打牌。
高志航和葛莉亞的孩子後來還推測過:那段時間,可能是因為父親對於母親的愛意太深,導致他不能真正去愛上另一個女人。
不過,孩子們的童年還算是幸福的,在他們的眼中,這位“後媽”對兩個孩子的態度還是非常好的,後來新組建的家庭又多了一男一女,家庭關係也漸漸有了緩和,最初的兩個孩子也開始叫葉蓉然“老孃”。
報國之情始終是高志航生命中的主線,只不過先前的他並沒有太多的好辦法,自己只是一位士兵,最高決定權在於國民黨政府。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
全面抗戰開始以後,為了防止日軍突破連雲港,並有可能在隨後攻陷太原和武漢,從而切斷中方的後方資源,空軍第四大隊大隊長高志航接到了一項重要的任務,將駐地進駐到周家口機場待命,隨時準備發動攻擊。
在淞滬會戰爆發以後,空軍第五大隊進駐揚州,來了以後沒多久,抗日形勢便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上級發出了“十萬火急”的命令,要求全大隊的飛機迅速轉移到筧橋。
高志航率領的大隊一點都不敢耽擱,這肯定是國民政府高層的命令。
在來到筧橋機場後,當地的天氣音陰雲密佈,第四大隊的飛機都沒能順利降落,高志航等先行到達現場的人還沒有來得及喘上一口氣,機場突然響起了防空警報,他知道:日軍要來襲了。
在此前沒有降落的兩個中隊剛剛抵達機場的時候,第一時間準備加油,高志航立馬快速跑到了飛機面前,大聲喊著:“不要關,敵人已經在機場上空了,來不及加油了,全大隊立馬迎戰敵機!”
出現了這一幕,其實也跟當時的空軍配套設施不足有關,整個國家都沒有安裝“空對空”和“空對地”無線電話通訊裝置,只能依靠著最原始的旗語、布板等最原始的方式通訊,因此兩個中隊降落的時候,連油都來不及加,只能飛上天空。
高志航率領的空軍編隊也迅速起飛,利用著最後一點餘油咬緊敵隊。
而高志航本人更是在這場戰役中英勇萬分,他率先開火,一炮將敵人的飛機擊毀,這也是中國空軍戰史上第一次擊落敵軍飛機,那架飛機還是對方航空隊長的飛機。
敵人的機群在隊長飛機被擊毀後頓時亂了陣腳,先後又被擊落了6架,由於沒有“空對空”的交流方式,整場戰役大家都憑藉著平時訓練時的默契。
若不是燃油即將靠近,這次戰役還會有更大的戰果。
在敵人依靠惡劣天氣主動來犯的情況下,高志航率領的飛機便對沉著應對,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助長了民族誌氣。
那會,日本帝國主義還宣稱“不敗”,這一仗,還讓他們在空軍上吃了虧。
蔣介石聽說這件事以後非常高興,連連誇讚高志航率領的這支空軍力量。
在當晚的戰鬥總結中,高志航直截了當地提出了在這次空中對決後,敵人肯定會展開相應的報復行動,由於有了先前的交手經驗,他立即做出了部署,對每個作戰小組都做了具體要求。
敵人的陰謀,最終沒有得逞。
1937年11月,高志航奉命來到蘭州接收蘇聯時援華的飛機,與此同時,南京萬分危急,高志航知道,日軍的肯定會在南京上空狂轟濫炸。
在完成了接手任務後,他立即向南京飛機,不過沿途天氣情況惡劣,他只好在周家口機場加油待命。
11月21日,熟悉的空襲警報再次拉響,高志航也迅速下達了作戰指令,大家是剛剛換上了蘇式飛機,還沒來得及適應,領隊機都面臨著兩次起飛未能成功的現狀。
在第三次起飛的時候,日軍的轟炸機已經來到了機場上空,他們精準地投下了炸彈,隨著一陣沖天火光,高志航本人不幸犧牲。
犧牲的時候,30歲的高志航依舊死死抓著飛機的操縱桿。
這位航空英雄的英勇事蹟此前本來就有很多人熟知,他的犧牲也迅速引起了軒然大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特意在漢口商務會大禮堂舉行了追悼會,而主持者正是蔣介石,他還特意為高志航敬獻花圈。
30歲殉國,只留下了妻兒
在高志航去世後,國民政府還將每年的8月14日定為中國空軍節。
這場追悼會周總理也參加了,他還表示:“高志航是為抗日犧牲的,是為民族犧牲的,他是中華民族的英雄。”
延安後來也舉行了“八一四空戰大捷座談會”,歌頌高志航和他戰友們的英雄事蹟。
關於高志航的故事結束了,而他的家庭並沒有結束。
在他被日軍炸死以後,遺孀葉蓉然也被安排在“飛虎隊”將領陳納德將軍的身旁,由他照顧英雄的子女。
葉蓉然也是受過一些高等教育的,所以她是一位有真才實學之人,在陳納德將軍那裡,她出任了英文秘書,繼續為抗戰出力,保留了烈士身上的精神和報國熱情。
不過,就算是有薪水,一個二十多歲的女人帶著幾個孩子確實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在友人的勸說下,葉蓉然還是選擇了改嫁。
抗戰結束後,葉蓉然帶著孩子依舊在上海生活,不過在七十年代,由於歷史的背景問題,葉蓉然還是受了不少的苦。
當時海外不少媒體發現了葉蓉然的動向,她的處境和具體生活經歷也被廣為報道和跟蹤。
兩黨之間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調和,不過在烈士家屬的方向上,雙方某些部門還是進行了磋商,葉蓉然也在特別安排之下,途經香港而去了臺灣,見到了自己的兒子高耀漢。
葉蓉然對於兒子自然是思念的,因為在1953年的時候,高耀漢便和自己的祖母遷到了臺灣嘉義,而他的大姐和妹妹則留在了通化老家,高氏家族也從這個時候開始分隔兩地。
高耀漢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比較好,畢業於臺灣政治大學外交系,隨後進入臺灣新生報工作,在後來的幾十年時間裡,高耀漢則一直擔任著記者的工作。
可是,因為他的家庭條件一直都比較差,所以一輩子沒能結婚生子,只是會和遠在雲南昆明的姐姐有聯絡。
這位在雲南的姐姐高麗良就比較厲害了,因為父親的原因,她對於日寇一直都有很深的憎惡情緒,16歲那年,她聽說了東北民主聯軍要去打鬼子,她二話沒說便選擇了參軍報國,還在解放戰爭年間先後參加了遼瀋、平津戰役。
後來,大軍解放西南,高麗良也跟隨部隊來到雲南,隨後便長住在這裡,跟弟弟有共鳴的是,她選擇在《雲南日報》當了一輩子的記者。
1983年,她也擔任了雲南省政協為會員,以及飛虎隊研究協會的副會長,和陳納德將軍的夫人陳香梅女士結下了深刻的友誼。
陳香梅
在臺灣生活了幾年的葉蓉然還是不適應那裡的環境,最後選擇來到了深圳,一直在1990年於深圳去世。
可以看出,高家的人雖然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在分居,彼此的往來也不算特別頻繁,但是他們在冥冥之中總會有一些聯絡,這種聯絡不僅在工作上,也在於心靈上。
儘管有兩個“女兒”不是葉蓉然的親生骨肉,但在“英雄”之下,家庭還是宛若一顆石榴,緊緊地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