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三天後,2月3日,解放軍舉行入城儀式。關於這次入城式,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細節?
72年後的今天,帶您走近那場隆重的入城儀式。
1949年1月15日,經過29小時激戰,人民解放軍全殲天津國民黨守軍,孤守北平的國民黨軍傅作義部25萬人完全陷於絕境。
在90萬人民解放軍兵臨城下的震懾下,在北平地下黨的耐心工作和北平許多開明人士的敦促下,國民黨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最終接受了解放軍提出的和平條件。
1949年1月21日,《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簽訂,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1月31日,大年初三,傅作義所部20餘萬人全部開出城外。
同一日,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開進北平,接管防務。
有人提出應該舉行一個入城儀式,不但可以擴大人民解放軍的影響,而且也能為北平增添勝利的氣氛。
這一建議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批准。
隨後,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平津前線指揮部決定於2月3日在正陽門舉行莊嚴的入城儀式。
為什麼選在這一天呢?
聶榮臻在回憶錄中提到:“選擇這個時間進城也是有所考慮的。本來傅作義部隊一出城改編,我軍就可以進入北平,但考慮到當時年關將近,為了讓老百姓過好年,我們寧肯推遲進城時間,作為執行好城市政策的良好開端。”
2月3日是農曆正月初六,傳統的“破五”剛過。
1949年2月3日上午,入城儀式開始。
入城的隊伍分兩路,分別從永定門和西直門進入北平城,然後在正陽門舉行盛大的入城儀式。
解放軍軍隊一進城門,人群瞬間就沸騰了,有人扭起秧歌,有人揮著彩旗。歡迎的人們有的跑進了解放軍佇列裡面,與解放軍擁在一起。
當他們走在這條路上的時候,路兩旁的房屋還都大門緊閉,僅有幾個膽大的人偷偷開啟窗戶拍幾張照片。
從這段歷史影像資料的畫面中,我們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進城部隊戰士身後的外國國旗。
這條路就是東交民巷。
東交民巷到底有何特別之處,毛澤東命令入城式必須要從這裡經過?
1901年9月,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把這裡劃為外國人耀武揚威的治外法權之地,行政管理權完全歸使館,中國政府無權過問,中國軍隊不得進入東交民巷。
這次人民解放軍開著坦克、炮車進駐,馬達隆隆。許多歡迎群眾感慨萬分,熱淚盈眶。
當年的真實場景到底是什麼樣的?點選影片,看詳情!
入城儀式一直到傍晚才結束。據估計,有一半以上的北平市民參加了這次入城儀式。
1949年10月1日,毗鄰東交民巷的雄偉的天安門城樓,見證了新中國的建立,見證了新中國第一面國旗風展如畫,見證了新中國國歌激昂雄壯,見證了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莊嚴儀式。
來源 | CCTV國家記憶
編輯|思言
編審 | 止戈
稽核 | 山石
你“在看”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