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許世友皆為華野名將,兩人關係匪淺,但莫名其妙的是因為“摔電話”和濟南戰役“抗命”,好像成了仇敵。
關係匪淺,這不是我來說,這要當事人來說。例如許世友女兒許華山是這樣表述的:“我父親十分尊敬粟裕將軍,跟他的關係也不錯。至於說我父親不服從粟裕將軍指揮,那更是子虛烏有的事,是謠言。”以及許華山提到:“九大開會期間,粟裕忽然給許世友打了一個電話,稱老母親住在南京,生活各方面都有困難,希望許世友能關照一下。許世友爽快答應。放下電話後,立刻通知軍區管理局,即日起,把粟裕母親的生活管理起來,管理局局長王桂生立刻親自去探望老人,看老人有什麼需求。許世友回到南京後,第二天就把王桂生叫來詢問情況,並交代王桂生:先給老人治病,再解決她家的其他問題。許世友對粟裕母親的照顧,可以說非常重視,無微不至,完全不像兩人有過矛盾的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為許世友和粟裕是結拜兄弟。”
事實上,粟裕大將與許世友上將曾先後以副司令身份主持華東軍區,後華東軍區解散,原華東軍區拆分為南京軍區、濟南軍區、福州軍區。許世友任南京軍區司令員,相當重用粟裕留下的班底。粟裕關係最好的幾位部下,如王必成、陶勇、張震、郭化若、鍾期光等,除張震隨粟裕前往總參,鍾期光調往軍事學院,其餘幾位均長期與許世友搭檔,交情深厚。許世友孫女許道江回憶:許道江說:“爺爺性格直爽、驍勇善戰,他生前在不同時期的軍中好友也不少,有王樹聲將軍、聶鳳智將軍、陶勇將軍、王必成將軍、李德生將軍等。”如果不理解這種關係微妙,可自行了解許世友與張愛萍、丁盛之關係。
至於兩人的職位高低,這個要從七大開始談起。自從“關於歷史問題的若干決議出臺後”,黨內關係重塑。至於兩人的職位高低,簡單地說,九大之前,粟裕高於許世友。九大之後,許世友高於粟裕。
正好網上有奇文一篇,按時間線點評一下:
許世友、張愛萍是粟裕的部屬嗎?
一、許世友與粟裕在解放戰爭中職務對比
1.解放戰爭初期
粟裕:華中野戰軍司令員(華中野戰軍4.7萬人介於縱隊與兵團之間)
許世友:膠濟前線指揮部司令員
二人同級
點評:粟裕此時為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讓司令於張鼎丞),華中野戰軍副司令員,中共中央候補委員,華中分局常委;許世友此時為山東軍區下屬之膠東軍區司令員、黨內是膠東區委員,與之並列的是魯中軍區王建安上將、渤海軍區楊國夫中將、魯南軍區張光中、濱海軍區陳士榘上將。職務並不同級。
2、魯南戰役至孟良崮戰役期間
粟裕: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
許世友: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
此時許世友是粟裕的部屬。
正確
3、華東野戰軍七月分兵至許譚山東兵團成立期間
粟裕:陳粟西兵團副司令員(西兵團下轄六個縱隊)。
許世友:華東野戰兵團司令員(華東野戰兵團下轄三個縱隊,兩個二級軍區)
故而,此時的許世友地位略高於粟裕。
請看拙作華野七月分兵後至三野改編編年史
1947年6月30日,七月分兵。陳唐葉陶五個縱隊去外線,陳粟帶領華野本部留守。8月5日,中央軍委要求粟裕親自擔任西兵團司令員兼政委,指揮外線五個縱隊。粟裕提議陳毅及華野本部隨行,留在山東的第二、第七、第九三個縱隊組成東兵團,由譚震林、黎玉、許世友指揮,也即許譚兵團或者山東兵團(粟提議華野副政委譚震林任司令員,但因譚在新四軍時期戰績不佳,後由許世友任司令員)。
因此,山東兵團成立之前,粟裕是華野副司令,許世友是9縱司令,上下級關係明顯。
4、許譚兵團成立至豫東戰役前時期
粟裕:中原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
許世友:許譚山東兵團司令員
二人職級相同。分屬不同的軍區、中央局。
東、西兵團成立之後,粟裕是華野副司令員兼西兵團司令員、政委。許世友是東兵團司令員,等級有差異,但在47年9月之後許世友受華東局指揮,並不受華野本部指揮。
48年3月,華野重新劃分四個兵團,粟裕兼一兵團司令員、政委;許世友任二兵團司令員;陳士榘、韋國清分別負責三、四兵團。陳士榘兵團受華野本部指揮,韋國清兵團和許世友兵團受華東局指揮。所謂粟陳唐西兵團六個縱隊,來源於此。
並:此期間粟裕依然是華東局常委,黨內軍內地位高於許世友,但不能直接指揮,只不過山東兵團戰略上受華東局和華野雙重領導。這個看許世友上將在1961年9月27日大眾日報上的原文:
5、豫東戰役至淮海戰役前時期
粟裕:粟陳唐兵團代司令員(粟陳唐兵團下轄六個縱隊+中原十一縱)
許世友:許譚山東兵團司令員(三個縱隊)。
這期間,軍委明確粟裕指揮許譚兵團配合作戰,但粟陳唐兵團與許譚兵團是兩個獨立單位,亦猶如陳賡第四兵團指揮鄧華第十五兵團。
豫東戰役期間,兩人關係如之前,只不過粟裕已經擔任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
濟南戰役和淮海戰役期間,粟裕任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代政委,濟南戰役期間許世友任華野攻城集團總指揮,淮海戰役許世友因病未能參加。請仔細看華野司令部攻濟打援預備命令,文中涵蓋所有問題。各兵團包括西、東、陳唐、韋吉兵團,全部打亂使用,華野司令部統一指揮安排各縱隊。華野本部指揮打援兵團;陳士榘指揮組援兵團,許世友指揮攻城兵團。
6、淮海戰役至第三野戰軍成立
粟裕:淮海戰役總前委委員、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
許世友:沒有參加淮海戰役,沒有進入第三野戰軍。
二人沒有關聯。
淮海戰役期間,粟裕是總前委委員,華東野戰軍代司令代政委代前委書記,三野還沒成立。許世友病休。
淮海戰役後,粟裕任三野副司令員及副政委,許世友任山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可以說沒有關聯,直到6月份三野和華東軍區合併。
7、渡江戰役至上海戰役期間
粟裕: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
許世友: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
二人沒有隸屬關係。
許世友任山東軍區副司令員,此時山東軍區司令員是張雲逸。
黨內地位:粟裕是華東局常委,許世友是華東局之山東分局委員。
8、第三野戰軍番號撤銷
粟裕:華東軍區(南京)副司令員。
許世友:華東軍區(南京)副司令員。
二人職級並行。粟裕副司令員的排位前於許世友。9、粟裕進京時期
粟裕:總參謀長
許世友:南京軍區司令員
這段純粹是在混淆。1949年6月17日,中央軍委覆電華東局,同意華東軍區與三野合並,指揮機構設在南京,粟裕主持日常工作。此時許世友仍為山東軍區副司令員,重新成為粟裕的下屬。
1949年底,粟裕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許世友任山東軍區司令員。
1950年8月,三野番號取消。
1950年11月16日,陳毅經主席批准,迴歸華東軍區主持工作,粟裕前往蘇聯治病。
1951年11月,粟裕任第二副總參謀長兼華東軍區副司令員。
1953年,許世友任志願軍三兵團司令員。
1954年2月,許世友任華東軍區副司令員,主持日常工作。
1954年10月,粟裕任總參謀長,許世友任副總參謀長兼華東軍區副司令員。
1955年3月,許世友任副總參謀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華東軍區拆分為南京、福州和濟南軍區)。
此段上下級關係依然明顯。
10、文革期間至文革以後時期
粟裕:賦閒,文革後出任軍委常委
許世友:政治局委員、副總參謀長、廣州軍區司令員、中顧委副主任。
九大至十一大,許世友任政治局委員、南京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等。十二大,許世友任中顧委副主任。
粟裕自1958年被打倒,任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第一副政委、政委,中央軍委常委、中顧委常委。
自九大始,許世友地位一直高於粟裕。
總結:粟裕與許世友一生,彼此多有照應。粟裕指揮大兵團出色,許世友攻堅能力極強。解放戰爭時期,粟在各縱隊司令中提名許任山東兵團副司令;1954年,在許、張分歧巨大時期,粟基本傾向許;1958年,許未落井下石;南京軍區期間,許重用粟留下的嫡系;文革期間,許對粟家人多有照應。在漫長的革命歲月中,這是相當可以的關係了。
作為後人,捧一個踩一個,是非常不可取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