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歷史上,除了1950年的“抗美援朝”是主動出兵朝鮮戰場外,其他的幾次戰爭都是中國對入侵者的自衛反擊。
所謂自衛反擊,是出於被迫的警告性還擊,解放軍的目標不是打垮對手,而是震懾對手。所以我軍在對印、對越兩次反擊戰中都是以“牛刀殺雞”,以泰山壓頂之勢摧垮對手的野心。
1962年,中國對印自衛反擊戰的“克節朗戰役”,就很好地體現了“牛刀殺雞”的精神。
當時的中印兩國一直在為藏南領土問題爭論,印度人不顧國際道義,跟西藏叛亂勢力眉來眼去,這讓邊境問題牽一髮動全身,關乎整個大藏區的安危。毛主席下令在1962年懲罰印度,授命西藏軍區司令員——18軍軍長張國華親自指揮,打了一場震撼世界的高原戰役。
“對印自衛反擊戰”的克節朗河谷戰役引起西方人的注意,因為此役中解放軍打敗的不是印度二流軍隊,而是曾在北非參戰的二戰主力。
這支印度第7旅曾配屬大英帝國第8集團軍,在北非和隆美爾的非洲軍團鏖戰,還在緬甸大戰日軍,是經英國人認可的“叢林猛虎”,卻被解放軍在一天內徹底殲滅。
那麼,克節朗河谷戰役是怎樣進行的?解放軍和印度軍隊到底區別在哪裡?歐美國家又怎麼評價這場戰役呢?
一、中國特殊時期,印度趁火打劫
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進入了一個特殊時期。
50年代的中國剛和美國打了朝鮮戰爭,將二戰後不可一世的美國趕回了38線,從此和美國交惡。50年代雖然是中蘇蜜月期,但是在60年前後,蘇聯和中國關係漸趨不佳,中國一下在冷戰格局中左右為難,成為不屬於東西方陣營的“孤軍”。
美蘇兩大超級大國都不給好臉色,當時全世界都不看好中國的未來,而作為中國的鄰居,印度這個看著“人畜無害”的鄰居非但不聲援中國,還開始趁火打劫。印度是“不結盟運動”的中流砥柱,但是它並未奉行不結盟運動的和平共處精神,反而在西藏邊境挑釁中國。
1962年9月,中印軍隊在克節朗河谷相遇,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邊防部隊主動出擊,趕走了印度入侵克節朗的巡邏隊,並佔領非法修建的邊防哨所。解放軍保護領土主權的行為天經地義,但是印度批評我方不尊重“麥克馬洪線”,印度國防部門農中將立刻組織軍隊向克節朗開去。
克節朗位於中印邊境的藏南“爭議區”東部,緊貼著不丹國。這裡是西藏高原通向藏南重鎮達旺的主要路線,軍事意義很大,印度人對其極其看重。
趁著“克節朗衝突”的時機,印度國內的“鷹派”——國防參謀長考爾將軍提出了一個“裡窩那計劃”,即把中國人民解放軍從中印爭議的阿克賽欽和藏南趕出去。“裡窩那”這個名字具體含義已很難求證,這是義大利的一個地名,考爾中將曾在二戰時去那裡作戰。
這個計劃出臺後,印度軍界反響平平,但是在政界卻引起廣泛討論。
當時的印度總理尼赫魯和考爾中將是親戚,尼赫魯正在執行“大印度政策”,早把北方的不丹、錫金、尼泊爾納入勢力範圍。如果解決和中國的邊境爭議,印度就將真正成為亞洲一霸,考爾這個計劃是正中尼赫魯下懷,兩人一拍即合。
與尼赫魯的野心勃勃相反,真正在印度邊境作戰,瞭解喜馬拉雅山區的將領對這個計劃嗤之以鼻。原因很簡單,考爾根本不瞭解在喜馬拉雅山脈打仗的困難,更不瞭解中國解放軍。
印度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基礎設施很差,藏南地區地形崎嶇,到處和河流和高山,不通公路,軍隊補給要麼人扛馬馱,要麼就空投。在這種地形下,“連排級”的邊防部隊能自由活動,到了團級就要考慮後勤問題了,如果要打“軍”級別的仗,將會是個後勤的噩夢。
其次,解放軍雖未直接跟印度交手,但是十年前在朝鮮戰場上,聯合國軍已經領教過中國的厲害了。在邊境的摩擦中,印度軍人多次表示解放軍勇猛異常,考爾還沒交手就輕視解放軍,這是兵家大忌。
二、印軍“叢林猛虎”VS解放軍“邊防偏師”
雖然印度軍界有反對的聲音,但是參謀長和偉大的尼赫魯都說好,誰又敢公然反對?
1962年9月9日,印度最拿得出手的部隊——印軍第4師第7旅3000人奉命開駐克節朗河谷,並於次日到達。這支部隊外號叫“叢林猛虎”,不僅在非洲打過德軍,還在緬甸英帕爾打過日軍,戰鬥力很強悍。
考爾得到尼赫魯的同意,將克節朗地區單獨化為戰區,組建了印度第4軍,自己是軍長。
印度已經拉開陣勢,中國人民解放軍自然也做出了反應,西藏軍區司令張國華指揮藏字419部隊的5個團又2個營前往克節朗。藏字419部隊下屬154、155、157三個團,這是原18軍的老部隊,還有第308炮兵團,第136工兵團,以及日喀則第11師的兩個營,共10000人出頭。
解放軍的人數遠多於印軍,張國華將軍的戰術就是“牛刀殺雞”,要一戰打掉克節朗的印軍,徹底打痛他們。
而印軍到達克節朗後,先派出50人的小股偵察步兵去塔格拉山的“尺冬”偵查解放軍動向。這支小股部隊遇上解放軍,立即被解放軍出動步兵消滅,在傷亡25人後逃竄。尺冬遭遇戰雖然不大,但是解放軍發現一個問題:印度軍隊打仗,居然一炮不發。
其實不是印軍不想開炮,而是印軍的後勤壓力太大,不敢輕易開炮。
因為沒有道路,印軍的大炮運不進來,整個旅只有幾門迫擊炮,根本打不遠。而且迫擊炮也沒多少炮彈,3門迫擊炮共180發炮彈,旅長達爾維准將要求部隊省著用。除了炮彈外,印軍的子彈和棉衣都成問題,很多士兵還穿著單衣,為了防寒只能裹著毯子縮在碉堡裡。
尺冬遭遇戰打完,印度將領們心裡就開始嘀咕了:連炮都不敢開,這仗還能打贏嗎?但第4軍軍長考爾認為這是一次小意外,他派出的間諜帶來情報:中國並未從內地調兵,對面只有一些邊防軍,戰鬥力肯定不如印軍的“叢林猛虎”,只要拉開陣勢打陣地戰,第7旅肯定反敗為勝。
軍令如山,第7旅的官兵們開始做戰鬥準備,在克節朗河谷修建防禦陣地。不過,尺冬遭遇戰結束後,解放軍也沒閒著,在駐藏部隊的各種補給物資從後方背了上來,上萬民工揹著糧食和彈藥,走三天才能從後方到達克節朗。
1962年10月19日晚,解放軍兵分三路全部進入戰線,正面155團的主力猛攻印度第7旅的防線,東西兩支部隊穿插側翼,154團進攻印軍左翼,吸引其兵力,157團迂迴穿插,斷其後路,爭取將其圍殲。
10月20日早上7點,印度軍隊才剛剛起床吃飯,解放軍炮兵團的迫擊炮就對克節朗河谷進行轟炸,隨後主攻部隊趟過克節朗河向印軍發起進攻,對克節朗地區的卡龍、扯東等地同時發起攻擊,第一輪炮擊就打出100多發炮彈,震懾住了印軍第7旅。
克節朗河谷在炮擊結束後響起衝鋒號和口哨的聲音,第7旅旅長達爾維還在洗臉,聽到炮聲後他立刻聯絡自己的部隊,卻發現電話無法使用。因為早在昨晚,解放軍英勇的偵察兵已經趟過河,破壞了印軍的通訊線路。
三、克節朗攻防,解放軍勇破“碉堡陣”
達爾維將軍在後來回憶,在自己聯絡不到前線部隊時,他就明白這場仗必敗無疑。
很快,解放軍7000多人殺了過來。印度軍隊還是展現出了一定的戰鬥力,在克節朗河上的一座臨時浮橋旁,印軍一個連組織機槍排佔領高地,居高臨下對解放軍進行掃射,造成我軍不小的傷亡。
但是印軍的火炮支援太差,這個高地很快被迫擊炮給敲掉,駐守浮橋的一整個連全軍覆沒。正面的印度軍隊則佔據碉堡死守,而根據解放軍老兵們回憶,印軍在克節朗河谷有幾百座碉堡,都是正面向敵,只有前方有射擊孔,這給瞭解放軍士兵繞後的機會。
當時的解放軍已經裝備“56式槍族”,士兵拿著56半,班排幹部拿著56衝,一個班還有一挺機槍。但是印度軍隊的裝備還是二戰水平,士兵拉大栓,一個排有一挺布朗輕機槍,但彈藥不是很多。
然而,進攻碉堡還是給解放軍帶來不小的傷亡,印軍火力兇猛,解放軍步兵扛著爆破筒和手榴彈一個個拔除據點。在這個過程裡,155團1營2連6班在班長陽廷安的帶領下奮勇殺敵,冒著印軍的機槍火力,用手雷和爆破筒為全軍開路。
6班戰士在早上的戰鬥裡拔掉印軍27個碉堡,打死印軍50多人,繳獲兩門迫擊炮,4挺機槍,40支步槍,但6班的8名戰士在戰鬥中全部壯烈犧牲。戰後,陽廷安被追認為“一等功臣”,他所在的班被命名為“陽廷安班”。
印軍前方的碉堡陣不斷被炸,後方的印軍開始動搖,這些士兵每人的子彈配給只有50發,打光了就只能逃命。印度在克節朗只有一條防線,後面沒有預備隊,前沿一旦被穿,後方如多米洛骨牌一樣接連倒塌。
在戰鬥進行到9點左右,印軍的火力密度已經開始下降。早上10點多,第7旅的兩個營已經被全殲,印軍在克節朗河谷的中央防線被打穿,這場戰役已經從事實上宣告印軍失敗,戰鬥持續到此時僅僅才3個小時多。
達爾維旅長下了撤退命令,然後自己帶著指揮部的人馬開始逃竄,還沒跑多久,達爾維就遇到了解放軍的穿插部隊,他手下的人被打散,自己也逃到了山上的老林子裡躲起來。
因為印度第7旅的指揮中斷,連排士兵各部各自為戰,被解放軍各個擊破。到了10點多鐘,印度軍隊開始潰逃,上千士兵逃進了山上的大林子裡。
克節朗戰役自此進入了收尾階段,解放軍開始打掃戰場,對印度殘兵進行追擊。10月21日,第7旅旅長達爾維被我軍俘虜,他只穿了一件襯衫,當時解放軍不知道他的身份,第二天翻譯來問話才知道他是旅長。
達爾維被俘後,第7旅的散兵也在之後被陸陸續續俘虜,克節朗河谷之戰大獲全勝。印軍第7旅被擊斃800多人,受傷和被俘1000多人,在當天,解放軍還擊落了一架印軍的直升機。
解放軍此戰傷亡700多人,其中451人陣亡,330人負傷。
四、“叢林猛虎”慘敗,印軍和解放軍差距讓西方思考
達爾維准將在被俘後受到解放軍的優待,自己住一個單間,隨後被送往後方進行交流。第7旅的慘敗引起一連串的反應,解放軍乘勝追擊,次月發起“西山口-邦迪拉戰役”,將後方的印度第4軍擊垮,贏得了對印自衛反擊戰的勝利。
根據此戰的指揮官張國華回憶,他在戰前認為419部隊用3天消滅敵人就不錯了,結果這一戰打了個意料之外,短短一早上結束戰鬥,而且贏得很徹底。於是張國華將軍評價印軍:火力差,指揮差,戰鬥意志差,跟蔣匪的二流部隊相差無幾。
至於印度政府則感到委屈,尼赫魯反省自己,輕信考爾這個“草包將軍”,認為此戰完全是考爾中將紙上談兵的結果,讓精銳的第7旅一敗塗地,不僅損失了軍隊,還在國際上丟了人。
而在克節朗河谷戰役結束後,印度戰敗的訊息登上了世界各大媒體的報端。印軍第7旅在二戰裡也是有名有姓的部隊,幾個小時被解放軍打垮,西方國家和印度自己對其有不同的看法。
英美等西方國家認為印度敗給中國並不奇怪,因為他們在朝鮮和中國軍隊交過手,知道中國軍隊的厲害。印度軍隊在高原上不具備和中國對拼的能力,從武器質量,戰術素養,士兵的素質都有差距,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對於克節朗河谷之戰,解放克服交通問題運送來大量物資和彈藥,大軍上萬人多個部隊協同作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將印度第7旅穿插包圍然後殲滅,在高原戰爭中簡直是教科書級的表現。
在70年代,美軍曾把克節朗河谷戰役納入陸軍指揮官培訓教材,這是朝鮮戰爭結束後,中國軍人再一次靠實力“走進美國人的心裡”。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克節朗痛殲印軍“王牌旅”》,陳輝
2、《淺析對印自衛反擊戰過程》,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