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寧彩臣
1、劍指幽燕
為了征伐契丹,柴榮準備了大半年,公元959年三月二十八日,周世宗柴榮下詔親征契丹。義武軍節度使孫行友先期出兵定州,加強山西路的戒備,防止北漢搗亂。
侍衛親軍都虞侯韓通率領水陸軍先鋒出發,後周所有將領,包括淮南的李重進,都向滄州靠攏,柴榮舉全國之力,征討契丹,志在必得。
四月十六日,柴榮抵擋滄州,兵行迅速,他沒有休息,當天率數萬騎兵直趨契丹邊境。他們走的都是荒野山路,為的就是隱蔽。第二天,柴榮出現在寧州(河北青州)城下,刺史王洪進大驚失色,不敢抵抗,直接投降。
柴榮命韓通為陸軍都部署,趙匡胤為水軍都部署,水陸並進,直逼三關。
三關,益金關、瓦橋關、淤口關,並稱三關,不下三關,難抵幽州。
自從石敬瑭割讓了燕雲十六州給契丹 ,從來都是契丹透過三關,由北往南侵掠漢地,還沒有過漢人軍隊主動出擊,從南往北,攻到三關。
柴榮就是要改寫歷史。當後周軍隊攻到三關之下,一點防備都沒有的契丹守軍一鬨而散,柴榮親自到達關前,益津關守將終延輝出關投降。
益津關向西,水道變窄,柴榮棄舟登岸,重上戰馬,迅速向瓦橋關挺進。當天日落,大軍露宿在曠野荒地,柴榮與將士同宿同起。
次日清晨,太陽昇起的時候,柴榮振奮精神,命趙匡胤向瓦橋關挑戰,趙匡胤率部到達關前,瓦橋關守將姚內斌出降。
進駐瓦橋關,柴榮稍作休息,還沒進攻淤口關,莫州刺史劉楊信和淤口關守將遣使主動歸降。
五月一日,所向披靡的李重進也從淮南趕到,後周各路援軍到位,聲勢浩大。遼國瀛州刺史高彥暉不堪重壓,主動投降。至此,三關以南所有失地都被後周迅速收復。
短短一個月零兩天,遼國邊關守將望風歸順,無人敢抵抗,柴榮一舉收復三關三州十七縣,一萬八千戶,是唐朝中後期至今漢人前所未有的勝利。
不過這一次勝利,沒有功臣,就連之前征討南唐表現神勇的趙匡胤都沒有機會表現,遼國關南守將根本不給你表現的機會,一看形勢不對,立馬投降。
五月二日,柴榮在瓦橋關大宴眾將——將士們,前面就是幽州(今北京市城區西南廣安門附近),燕雲十六州之首,拿下幽州,光復燕趙,中興漢地!
柴榮沒有想到,回應他的是一片沉默,包括所向披靡的李重進。
2、逆流而上
柴榮有點詫異,有人呈報了最新軍情:遼國國王耶律述律(漢名耶律璟)不再喝酒打獵了,他親自率領契丹精銳騎兵已經到了幽州附近,此時屯兵燕山以北,契丹前鋒部隊很快就要到瓦橋關了。
到現在,他們才將面對真正的契丹大軍。而前面遇到的,大多是漢人守將,他們並不忠於契丹或者後周,他們只想保一方平安。
現在不一樣了,漢人與契丹人真正的交鋒即將來臨,這是生與死的較量,誰也決不會輕易投降。這些後周大獎心裡其實是沒底的。畢竟,從唐末開始,漢人面對少數民族,就只有敗,沒有勝。
此前的後唐李存勖打敗過耶律阿保機,可那是沙陀人打敗契丹人,與漢人關係不大。
而且,在將士們看來,三十二天時間,幾乎兵不血刃,收復燕南三關三州十七縣,這已經是不世之功。沒有必要與契丹硬碰硬了,見好就收吧。
見好就收?柴榮的字典裡沒有這個詞,柴榮心裡裝著的是統一大業,要完成統一,怎能不擊敗契丹?而且,這次北伐,本來就不是一次偷襲,而是舉全國之力出兵,就是要和契丹決戰。
柴榮憤然而起:“乘勝長驅,正可勢如破竹,怎可中輟”?
柴榮當即強令,先鋒都指揮使李重進率軍先發,李重進在瓦橋關以北與契丹先鋒遭遇,一場激戰,斬敵數百遊騎,攻佔了距離幽州只有一百二十公里的固安。
第二天,柴榮到固安永定河視察軍情,命令趕快搭橋,一遍第二天大軍透過。耶律述律(漢名耶律璟),你不用來了,我會主動出擊的,你等著,我們來一場決戰。
3、突然生病
然而,當晚,公元959年五月三日晚,柴榮病了。
關於柴榮生病還有一段傳說:第二天就要與契丹決戰,柴榮看著雄壯的軍隊在他面前源源不斷開赴戰場,他神情激越,縱馬馳上一個高坡“駐馬高阜,以觀六師”。
這場面,何其激盪!當地父老牽牛舉酒來歡迎他,他順口問道:“此地何名?”
老鄉答:“回陛下,古老相傳,謂之‘病龍臺’。”
柴榮愕然,黯然下坡,當天夜裡突然發病,臥床不起。
這是中國傳說的老套路,比如商朝聞太師死於絕龍嶺,三國龐統死於落鳳坡,隋末裴元慶喪命慶墜山,李密死於斷密澗等。
我們不搞封建迷信,也不相信傳說。真實的情況是,柴榮34歲做皇帝,準備用十年時間開拓天下,十年時間與民休息,十年時間致力太平。
從繼位開始,柴榮就沒有停下過。5年多,他戰高平,收淮甸,下秦鳳,平關南。除了戰場征伐,身為一個窮國的皇帝,他同時還要整頓機構,加強吏治,開墾荒田,減輕稅負,興修水利,疏浚河道,抑制寺院躺平文化。
有人會說,這些事都不用柴榮去做,他只要把任務派下去,底下人做就是了。錯了,這裡面很多政策都涉及到與既得利益者之間的鬥爭,這場鬥爭,不是隻用政令就能執行下去的,需要鐵拳手腕,政治智慧和強大的決心。
改革,無論是國家的,還是公司的,任何時候,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無論多麼偉大的改革,都有反對者,而這些反對者中可能有你的親人,你的朋友,你的上司,下屬……他們,此刻站在了你的對面。
北宋中後期,有一場中國古代史極為震撼的大改革,到那時候,我們再仔細體會一下改革者的不易。
現在說回柴榮,5年半不到,戰場上消耗了柴榮的身體,一系列改革政策消耗了柴榮的心血,加上他容易衝動,發怒的性格,他的身體早已經報警了。也許他自己是知道的,或許這也是他突然改變先南後北策略的一個原因。畢竟,南唐,已經接近金陵城下,柴榮突然收兵,絕不會僅僅只是因為遼國皇帝耶律述律(耶律璟)是個奇葩,他希望把我住這次機會。
更可能的原因是,南方已經不足為懼,他希望在有生之年,為兒孫平定北方,收復燕雲,則中原王朝可以無憂。
5年半不到,距離他10年開拓疆土的時間計劃還要4年半,他本該時間充裕,而柴榮突然加快步伐,不能不引人猜想。
其實,他出徵之前就已經病了,因為有奏摺為證:“待聖體稍安之後再行北伐,亦不為晚”。
柴榮沒有理會這份奏摺,也許他已經知道,自己可能時日不多了。因此,希望在人生的最後一段時間,為兒孫,為後世漢人多做點事情。
柴榮病了,再加上大臣們苦苦勸說,他無可奈何,只能先回京養病。臨行前,他命韓令坤為霸州都部署,陳思讓為雄州都部署,各率本部駐守二州。並且告訴他們,一定要守住,我養好病馬上回來。
4、英雄落幕
五月八日,柴榮帶兵南返,返回途中,又發生了一件事。一天晚上,柴榮帶病批閱奏章,突然發現一個皮囊,裡面放著一截木塊,木塊上寫著“點檢做天子”五個字。
據《舊五代史》載:“一日,(周世宗)忽於地中得一木,長二三尺,如人之揭物者,其上卦全題雲:“點檢做”,觀者莫測何物也。”
按照舊五代史,這塊木頭只寫了“點檢做”三個字,大家猜不出他的意思。
更大的可能是,後人為了修飾趙匡胤奪取帝位的合法性,在後面加了天子兩個字。因為,趙匡胤做天子前的官職就是殿前都點檢。
因此,關於這塊木頭,第一種可能是,本來就是一個巧合,木頭上的文字意思是個迷,沒人知道。甚至連有沒有這塊木頭都兩說。
還有一種可能,有人要陷害時任殿前都點檢的張永德。
那麼,這個人是誰呢?有人根據誰得利,誰負責的動機論,得出可能是趙匡胤。這個有點瞎扯,首先趙匡胤當時的官職並不高,雖然征伐南唐的時候屢立奇功,但是他起點太低,年齡還小,雖然已經是坐上火箭式的升職,但是還沒有進身到第一集團的圈子,搞倒張永德也輪不到他趙匡胤。
第二,趙匡胤和張永德關係非常好,張永德官職與李重進平級,位列武將兩大首,趙匡胤怎麼會去陷害自己的靠山,而不是去陷害李重進呢?
第三,柴榮連佛都敢毀,他能輕易相信這麼一塊木頭,這明眼人一看,就是有人栽贓陷害,搞不偷雞不成蝕把米。趙匡胤長期跟隨柴榮,不會做這樣的蠢事。
如果一定要說有人陷害,那麼李重進的嫌疑最大。李重進,郭威的外甥;張永德,郭威的女婿。
是不是有點印象了?李從珂,李嗣源的義子;石敬瑭,李嗣源的女婿。看看那兩個人的關係,就知道張永德和李重進關係不咋地。
張永德是出了名的老實人,對其他人都很謙和,唯獨對李重進除外。張永德經常在柴榮耳邊打李重進的小報告,偏偏李重進這人,勇武有餘,其他方面毛病太多。張永德打的小報告,基本都是事實。
最嚴重的一次,公元956年十一月,柴榮第一次南征撤軍後,留下李重進負責前線事務,李重進因為不把江北老百姓當自己人,縱兵搶劫,搞得江北局面很被動。張永德竟然派使者攜帶“密表”進京,上奏柴榮,李重進別有用心。
結果柴榮就當沒看見,李重進什麼樣的人,他還不瞭解。既不追究,也不調解,根本就沒管。柴榮意思很明白,別鬧事,專心幹活。
可是因為這次密奏,戰場上氣氛緊張了,李重進的人和張永德的人開始敵對。敵人是南唐啊,敵人還沒消滅,自己人卻對上了。
李重進看形勢不妙,主動低頭,單槍匹馬跑到張永德軍營,當著張永德手下的面,與張永德喝了頓酒。說兄弟,別認為我們倆的私人恩怨,影響到國家大事,恐怕那時候你我都要吃不了兜著走了。危機勉強渡過,不能不說,這一次,李重進做的很男人。
但是,別因為這樣,就覺得李重進會有仇不報,就這麼算了。李重進可不是以德報怨的人,那是聖人做的事,李重進只是個武將。因此,這次如果真的有人陷害張永德,那李重進的可能最大。
因為,武將方面,他與張永德最德高望重,又是皇親國戚。天子病了,誰能為天子分憂,還是得靠自家人。
柴榮把木牌放在一旁,表面上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回去路過澶州,他一反常態,把自己關在行宮想心事。時間一長,外面的大臣慌了,皇帝這是怎麼了,一點訊息沒有啊。
大臣們集體來找張永德:“天下還沒平定,這裡距離京城太遠,萬一出了事,天下就不一定是誰的了”。你趕緊去勸勸皇帝,讓他趕緊啟程回京。
張永德覺得大臣們說的對,於是真的進宮把大臣們的話給柴榮說了。柴榮聽完,靜靜地看著張永德,問:“誰讓你說這些話的”?
老實人張永德直接承認,這是所有人的想法。柴榮上下打量著張永德,心裡想,這人是個傻子啊,被別人當槍使都不知道。有大臣敢當著皇帝的面,說皇帝你身體不好,萬一死在路上,這可咋辦的嗎?
柴榮嘆了口氣:“可惜啊,我看你面相窮薄,不足以當此富貴”!
張永德不知道這話什麼意思,只有柴榮知道,我們猜測下。
第一種可能,柴榮鬆了口氣,點檢做天子,做個毛線,就你這腦子,還能做天子。哪有大臣敢問天子生死的,還是正當壯年的天子。
第二種可能,柴榮嘆口氣,這人沒腦子啊,直接被人當槍使,這樣的人,身後大事怎麼能委託給他!
反正之後,張永德殿前都點檢的職位被撤了,放任他去澶州做了節度使。
當天,柴榮起身返京,五月三十日回到開封。六月二日,柴榮本就虛弱的身體再次遭受打擊,他的女兒突然死了。柴榮之前的家人都被劉承佑殺了,這個女兒算起來也就4、5歲。老天啊!你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柴榮,柴榮悲慟欲絕!
朱元璋對周世宗的評價:三代之王有其時而能為之,漢文有其時而不為,周世宗則無其時而為之者也。
是的,柴榮的一生都在改天逆命,五代十國,以及之後,註定是一個少數民族崛起,民族大融合的時代。而少數民族只有強大了,才能加速民族融合。之後的歷史,不管是遼,還是金,或者蒙古,在他們的統治下,並不是他們在融合漢人,而是他們在融入漢民族。
然而,不管怎麼樣,周世宗都是一個大有為之主。宋神宗趙頊評價周世宗,世宗誠創業造功英主也。使天假之年,其功業可比漢高祖。
宋神宗也想做大有為之主,可惜趙頊終究沒有柴榮的文韜武略,北宋中期最激盪人心的改革,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不管怎麼樣,有為總比躺平要強!
柴榮,用了僅僅不到5年半的時間,破高平;復秦、鳳;取江北;克燕南,兵抵幽燕。均田賦,擴開封,興水利,編史書,修曆法,開科舉,限制佛教……
他做到了一個君王能夠做到的極致,可惜,時不假年,接二連三的打擊,讓柴榮再也堅持不下去了。公元959年六月十九日晚,柴榮死了,年僅39歲。
十年開拓天下,十年與民休息,十年致力太平。多麼美好的願望,可是,上天連一個10年都不給柴榮。在他繼位5年5個月零1天的時候,柴榮離開了,帶著無盡的遺憾。
這不僅僅是柴榮的悲劇,而是整個漢民族在嘆息!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宋史》;《五代史》;《蘇東坡傳》;《太祖實錄》;《正說宋朝十八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