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長津湖》熱映,再現了那段波瀾壯闊的光榮歷史。長津湖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發生的一場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在艱苦的條件下,與裝備一流的美軍進行了殊死搏鬥,一舉扭轉了戰場的態勢,成為了朝鮮戰爭的拐點。人們除了為志願軍的英勇頑強而感動外,也關心當年志願軍都吃的什麼,“凍土豆”甚至上了熱搜,其實當年志願軍的軍糧主要是“炒麵”,這個炒麵並不是我們熟悉的“炒麵條”,而是“炒麵粉”,一口炒麵一口雪幾乎成了當年朝鮮戰場上志願軍的標配。
由於當年我軍並沒有制空權,部隊很多時候是夜行晝伏,為避免暴露目標,即便有糧食也難以生火做飯。食物是人體補充能量的基本要素,沒有吃的即便是鐵打的戰士也撐不住,在冬季滴水成冰的朝鮮戰場上,軍糧要便於攜帶,隨時食用才行。
當時東北軍區後勤部試著將70%小麥,30%大豆、玉米或高粱經炒熟、磨碎、混合後,再加入0.5%的食鹽,製成一批易於儲存、運輸和食用的野戰方便食品——炒麵。這批樣品運到前線後,非常受指戰員的歡迎。當時在戰場負責後勤工作的司令員洪學智給東北軍區後勤部發了電報:“送來的乾糧樣子,磨成面放好鹽,炒時要先洗一下,要大量前送”。因為炒麵在戰場上頗為實用,要求在以後為志願軍準備的口糧中,要供應三分之一的炒麵,月需求1482萬斤。
【資料來源:解放軍日報】
兵法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炒麵、土豆只能說可以充飢,最多能吃飽,營養、味道、口感都是談不上的,更不能稱之為美食,而到了二十一世紀,中國的軍糧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從只能抗餓的“新兵”成長成了讓外國軍隊都羨慕的“滿級大號”,中國的美食資源豐富無比,八大菜系隨便找出來幾樣合適的,就能組成讓人直流口水的優質軍糧,各種自熱、即食的口糧也是數不勝數,不但能補充能量,在口感和味道上也都有了很大的飛躍。
中國的軍糧目前搭配的種類非常的多,據瞭解我國目前的軍糧常見的就有四五十種,不單單是壓縮餅乾、罐頭這類大眾所知的,就連廣式臘腸粉、香菇牛肉炒麵、泰皇海鮮炒飯,咖哩雞肉飯等這些在飯店裡才能吃到的美食也都納入了軍糧系統。
傳統罐頭類的軍糧品種花樣更多,無論是紅燒肉、滷牛肉,還是紅燒蹄髈、肉丸子、帶魚、黃花魚,都成了我國單兵口糧中的一部分,和平年代,有些曾經生產軍糧的企業還“軍轉民”,在市場上也能買到解放軍戰士才能吃到的軍糧產品。
除了這些主食,我國的軍糧裡還有能量飲料、蔬菜、水果罐頭、茶葉、蛋卷甜點等輔食,能充足又豐富地補充各類營養,讓士兵們吃的好、喝的好,身體更強壯的保家衛國。
——老井說——
短短數十年,我國的軍糧已經完成了由“溫飽型”到“營養型”的轉變,我們再也不用羨慕美軍在戰場上能吃上火雞了!我國的軍糧花樣多,口感好,營養足,很多外軍也紛紛引進學習,成為軍隊後勤體系的標杆,從軍糧翻天覆地的變化中,也體現出國家的日益強大,願我們祖國永遠繁榮昌盛,讓“一把炒麵一把雪”的苦日子永遠別再回來。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和市井生活,關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