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影《長津湖》的上映,抗美援朝又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討論,今年是抗美援朝70週年,一個問題也被討論了70年,誰是抗美援朝司令第一人選?
有人說是粟裕大將,有人說是林彪元帥,為什麼最後會是彭德懷元帥?
首先,瞭解下彭德懷,
資歷威望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立人之一,帶領工農紅軍第5軍上井岡山,與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第4軍會師,可以說是中國軍隊建立股東.
長征及抗戰期間,一直戰鬥在最前線,是前敵總指揮,八路軍副總指揮,是軍隊中僅次於朱德總司令的二號人物,朱總因年齡較大,長征後,一直在後方總部協助主席工作。
戰鬥經驗
從國民戰爭到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一直到抗美援朝前的解放戰爭,參加和指揮的大小戰爭無數,惡仗,硬仗,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鬥也是多不勝數.
抗美援朝,要面對的是當時世界第一強國帶領的多國部隊,在武器裝備,後勤保障遠不如對手的情況下,要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當時中國軍隊的優勢是什麼?執行力,協調力,意志力,全域性意識,軍令下達,就算是一塊鐵,也要啃下幾兩釘下來。
下面分析一下,其他元帥和大將們不能取代或勝任的一些因素:
1.林彪元帥,指揮軍隊從東北打到海南島,四野猛將如雲,但不要忘記,從東北戰場起,解放軍的武器裝備不比國民黨的差,後勤保障一定程度來說,比國軍的要好。
1950年9月下旬,毛澤東和林彪曾就派兵入朝參戰等問題作過一次長談。長談中,林彪向毛澤東講了自己對於派兵入朝作戰的不同意見,林彪是從中國國內情況和軍事力量兩個方面談的。他認為,國內戰爭剛剛結束,各方面工作都未就緒。美國是最大的工業強國,軍隊裝備高度現代化,他認為在敵我裝備極為懸殊的情況下,若貿然出兵,必然引火燒身,後果不堪設想。他的意見是,中國可以派出重兵在東北駐紮,一方面保衛中國邊境,另一方面可作為朝鮮人民軍的戰略支援力量,而朝鮮人民軍在目前情況下,應該轉而採取游擊戰方式,與美國軍隊繼續作戰,林總的觀點不能說不對,但也僅是從軍事方面看待,沒有看到如果美軍陳兵鴨綠江的後果和影響,最高指揮官不明白戰爭的意圖,是無法做到必勝的,
兩個小細節:a.在先打錦州還是先打長春問題上,主席所考慮的全域性意識,朝鮮戰場也一樣,整個戰場是一盤棋,不容有失,在實力遠遠比不上對手的情況下,每一個小失誤都是致命的。
b.解放兩廣時,陳賡大將卻兩次違抗了林總的軍令,讓心高氣傲的林總見識了,什麼叫做“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說明林總在軍中,並沒有絕對的權威,抗美援朝當時無人知道要打多久,要指揮的可能是每一個野戰軍的軍隊,需要的是絕對服從!對比劉伯承率領的一二九師在彭德懷嚴令下彙集蟠龍鎮關家堖,圍殲日寇岡崎大隊,有意見,保留,完成任務再討論!
2.粟裕大將
粟裕,打了很多神仙仗,謀略素養不用講,單從“抗命過江”,引發淮海戰役,實現在長江以北地區殲滅國民黨大部主力的謀劃,這些就能看出,粟裕是一個合格的指揮官,
兩個小細節:a,解放戰爭期間,任華中野戰軍司令、華東野戰軍副司令、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等職,一個副,一個代,雖然是實際上的最高指揮官,但還有名義上的最高指揮官陳毅元帥,陳毅元帥不是擺設,臨沂之戰,敢對粟裕自稱老子的沈振新軍長,還需要陳毅來解決。在很多影視劇有體現。這樣,如何指揮其他野戰軍的驕兵悍將?
b.淮海戰役,粟裕可謂嘔心瀝血。勝利後粟裕將軍暈倒昏睡(無法考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淮海戰役,耗盡了粟裕的心力。朝鮮戰場,出兵前,最高領導就知道是一場硬仗,不會亞於以前國內任何一次戰爭,最高指揮官的健康是決定性的,國外,激戰正酣,主帥無法指揮,後果是無法想象的!
簡單分析下其他人選:
1.朱德元帥,
年齡原因,軍隊最高統帥,鎮國基石,除非敵人打到家裡來,打到家門口都不會掛帥。
2.劉伯承元帥
傷病,身體原因,不適合再指揮大兵團做戰
3.徐向前元帥
傷病,身體原因,無指揮大兵團作戰經驗,
4.賀龍元帥
傷病原因,抗戰,解放戰爭期間多數時間在後方,缺少大兵團作戰經驗
5.陳毅元帥
政工元帥,缺少大兵團作戰經驗
6.羅榮桓元帥
政工元帥,缺少大兵團作戰經驗
7.聶榮臻元帥
政工元帥,缺少大兵團作戰經驗
8.葉劍英元帥
政工,第二戰線元帥,缺少大兵團作戰經驗
其他9名開國大將,資歷威望不足,缺少大兵團作戰經驗
綜上,彭德懷元帥是第一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