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國慶季,大街小巷國旗飄,“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幾句簡單的歌詞,道出了家與國的關係,也唱出了每個中國人心中的家國情懷。“國家”一詞究竟是何意思,為何在這個與政治、地理相關的名詞裡面會有一個“家”字?“國”和“家”兩個字是如何聯絡在一起的?
非是古人擁有比今人更強的家國情懷,也不是因為古人能夠意識到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而是在經歷了歷史上最令人稱讚的政權交接方式——禪讓制之後,禹在臨終前,按照禪讓制的傳統將首領之位禪讓於益,卻由於益的威望與實力遠不如禹的兒子啟,啟及夏后氏族眾不甘心權利外移,經過一番激烈的博弈,啟最終取代益並以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以夏后氏為中心的中原地區邦國聯盟正式轉化為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家天下的傳統開始確立,國由天下人之公轉而成為一家一姓之私。
“國家”一詞,作為能夠代表一個同時具備定居的人民、確定的領土、政府和主權四個要素的社會群體的固有名詞,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