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逍這個人,不管在書中還是書外,都是爭議極大。
欣賞他的人,認為他是一位英俊瀟灑,風度翩翩,文武雙全,且對紀曉芙一往情深的魅力男子。
不喜歡他的人,則認為他心胸狹窄,御下無方,致使明教四分五裂,且道德敗壞,居然犯下最令人不齒的強姦重罪。
而每當有人對楊逍表示不滿時,用得最多的詞,往往便是三聯版中金庸最後的評語“年老德薄”。
果真如此嗎?
先看原文中,“年老德薄”的語境:
“此後楊逍雖繼任明教教主,但朱元璋羽翼已成,統兵百萬之眾,楊逍又年老德薄,萬萬不能與他爭這帝皇之位了。”
在這句話裡,作者明顯是拿楊逍和朱元璋進行對比,指的是明教教主最終在政治上的失敗。
年老,當然沒有爭議。不過卻也有一層隱含的意思,即面對年富力強的朱元璋,已經走向暮年的明教教主當然沒有爭奪帝位的優勢。而德薄,指的卻是政治手腕不夠強,沒有能夠籠絡人心。
由於在真實的歷史中,朱元璋最終是明朝皇帝,而倚天又非架空小說,所以明教教主最後必然要失敗。不管教主位子上坐的是宅心仁厚的張無忌,還是殺伐決斷的楊逍,結果都是一樣。
在新修版中,朱元璋部下逼宮張無忌一節,可以看出其實朱元璋早已掌握了軍隊實權。哪怕張無忌這樣私德無虧的青年才俊,也不能說得上“德厚”。因為他同樣缺乏政治能力,所以在逼宮之時敗下陣來。只是張無忌原本就不想當明教教主,更不想做什麼皇帝,因此可算主動退位。
張無忌退位之後,楊逍成為明教教主,和朱元璋相比,他自然不能說是一個純粹的政治人物,在爭奪江山,指揮軍隊,籠絡人心方面,作為精英人物的他當然不能勝過底層出身的朱元璋。
政治人物的德行,和私德是兩碼事,甚至有可能一個人私德越好,越是善良溫和,越是無法在政治層面上取得勝利。因為政治人物需要相當的殘忍和果決。這個“德厚”,其實是一種厚黑之學。
當然了,楊逍如果在政治上腹黑心狠,籠絡八方,覬覦皇帝之位,又怎會是那個崑崙山上的逍遙散仙?
出自《易經》的“德薄”這個詞,古人倒是經常用來形容自己:
如歐陽修《瀧岡阡表》:“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意思是,我歐陽修德行淺薄,缺乏才能,只是恰逢其時,“竊取”了這麼個高位,但是我保全了大節,也沒有辱沒祖先,這是有原因的。
似貶實褒,不過是古人常見套路罷了。
陽頂天也自稱德薄:餘以德薄,未能正之。
歐陽修一代文宗,陽頂天屬下人人對他愛重,這個詞更近於一個自謙之詞。如果“德薄”指的是私德有虧,尤其在男女風化之事上有虧,歐陽修絕對不會拿來自稱,陽頂天則無此必要。
金庸特意在新修版中加了這段,“德薄”一詞,移到了陽頂天身上,無非也是想再對讀者強調一次,之前說楊逍年老德薄,飽受爭議,其實在這裡真不是罵他道德品質惡劣。
因此,哪怕楊逍在個人品德上有虧,的確做出了強暴峨眉女俠紀曉芙的行為,也不是此處“年老德薄”語境中所指的內容。如果金庸先生強調的是男女之事,可以直接寫他“私德有虧”,而不會用政治意味濃厚的“德薄”二字。
反過來說,就算他強暴了一個女子,會影響到他爭搶皇帝之位嗎?朱元璋以及他的萬千軍隊,這樣的事情做的還少了?
關鍵還是在於政治影響力和軍隊控制權。
正因為被太多人誤讀,所以金庸先生後來只能直接刪除了。
他也許在想,早知道,還不如寫楊逍“年老色衰”,估計大家更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