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的時候,我收到出版社給我發來的青山七惠寫的《我們的家》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是,書的書名。我們的家,對於我這個自從18歲揹著包踏上離家千里之外的北方城市求學之後,就一直在外面飄著的人來說,家,是我心靈深處最美的港灣。無論我回不回家,家,就在那裡,隨著等著我回去;無論我走到哪裡,家,都是我最牽掛的地方;無論回家的路有多遠,回家的路有多難、多累,我想回家的初心,永遠不變!
九月份,我一共看了14本書,但《我們的家》一書,是我9月份讀下來最喜歡的一本,最觸動我內心深處那顆想念的心。正如書中所說的:“家人間再微小的碎片,都是值得珍藏的人生記憶。生在這個世界上,就是投身家庭這個不可知的關係中。”
看這本書的時候,勾起了我無限的回憶:
我想起了童年時在老家鄉下和小夥伴們嬉鬧,追追打打,打著赤腳在田埂上歡快地跑著的;
我想起了奶奶在世的時候,別人送給她好吃的東西,牛奶、糖果、水果......等,她總是捨不得吃,好好放起來。等著孫子孫女們回來了,一股腦全拿出來,給孫子孫女們吃。看著孫子孫女把她珍藏好久的好吃的全部吃光,她樂得合不攏嘴,邊笑邊說:“慢點吃,慢點吃。愛吃的話,奶奶再去給你們買”;
我想起了六歲之前,媽媽帶著我們住在鄉下,爸爸在城裡上班。每次爸爸回家的時候,總喜歡買上一些好吃的,從窗戶哪兒往家裡扔,引得我和二姐不停地撿。後來,我們發現是爸爸扔進來的,撿起來第一個的時候,便一個繼續在屋裡撿,一個則跑出去逮爸爸。把正在“犯事”的爸爸,逮個正著。讓爸爸趴在地上給我們騎大馬;
我還想起了我小時候,最喜歡吃粉蒸肉。每次回外公外婆家,外公總是早早出去買上好的五花肉,然後讓外婆給我做粉蒸肉吃。後來,我又迷上了油炸的粉蒸肉,做起來,更復雜了。但是,不管是外公外婆,還是爸爸媽媽,都從來不嫌麻煩,總是隔三差五做給我吃。我2003年來北京上大學,在外面吃不上這道菜了。於是,每次我要回家的時候,爸爸媽媽總是惦記著給我做粉蒸肉吃,這成為了我每次回家,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
青山七惠在《我們的家》中,沒有任何華麗的詞語,甚至,沒有用任何的修飾的文字,僅僅憑藉細膩的事物觀察力、瑣碎的細語,用平平淡淡的筆調還原了尤為真實的生活片段。
梓與同居戀人分手,被趕出共同居住的地方。藉著參加外婆葬禮的機會,她回到了家鄉,住在了父母的家中。
梓的母親祥子雖然上了年紀,但卻對兒時發生的事情耿耿於懷,對每天都懶散度日的小女兒抱怨不已。
而梓的父親,滋彥對喜歡抱怨,總是活在過去的妻子,感到束手無策。因為內心對妻子的不滿,處於敢怒不敢言的狀態中,他與40多歲的女性保持著不冷不熱的交流。
梓的姨婆道世住在偏僻的鄉下,幾十年如一日地經營著一間賣食品和雜貨的小商店,從未旅行過的她,一次偶然的機會,踏上了去紐西蘭的旅程。
祥子的哥哥,梓的舅舅博和,失去聯絡多年,即使外婆的葬禮,都沒出現。誰也不知道舅舅為何會不再與家人聯絡的真正原因。只是,他已經悄然在遙遠的地方,開始了新的生活。
曾經,總是生活在一起的家人,成年之後,因為各種原因,而分離了,卻又在外婆的葬禮上,重新聚在了一起......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能感同身受的感受到書中的場景、書中的對話,彷彿就是真實的發生在我,我們每個人身邊一樣。
全書,用真誠、坦誠、貌似流水賬似的文字,把一家三代人過去生活的點點滴滴,立體、形象地重現在我們眼前。
看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彷彿看到了我的家,我過去的生活,我和家人相處的場景。
看著看著,我內心深處那顆原本就想家的心,更加想念千里之外的家,家人們了。
合上書,我含著淚對老公說:“老公,我想家了。兩年沒有回家過年。去年雖然回去了,但時間太匆忙了,辦完媽媽的事兒,當天下午就坐車又返回了,沒有好好陪陪爸爸,陪陪家人們。”
老公輕輕拍著我的肩膀說:“既然想家了,正好馬上到國慶假。有七天假,我們帶著孩子們回趟老家吧。孩子們兩年多沒回去了,老人早就想孫子們了。”
一聽這話,我立馬興奮了:“真的,我們國慶回去嗎?孩子們能離開這裡嗎?跨省,萬一發生點意想不到的事情,我們會不會困在某個地方回不來?這樣,孩子們的學習就得被耽誤,你工作也受影響了!”
老公用手輕輕颳了我鼻頭一下,寵溺地對我說:“你啊,到底想回家嗎?如果是真想家,那麼就顧忌那麼多,未來幾天,我們先搶票,搶上票了,高高興興帶著孩子們回家就成。至於後面的事情,走一步看一步。先把回家這個心願,完成!”
太好了!go,go,go回家嘍~~~
小時候總嚮往遠方,長大後,才明白家就是遠方。
七天假,看似很長,但因為回家和親人們相聚的原因,讓我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了,完全就是轉眼即逝。
1號白天,讓大兒子趕緊寫作業。特意為他的作業,推遲一天回家。
1號晚上,踏上回家的列車,正式開啟與家人相聚的倒計時。
2號中午一下火車,一股熱浪打在身上,天啊,家裡怎這麼熱?
特意拿出手機,看了兩地的溫差,心裡驚呼:“南北方溫差,太大了”
爸媽的家裡(雖然媽媽已經永遠離開我們四年多了,但是每次回家,我都習慣性地先回爸媽的家,我小時候生活的地方。)大姐早就準備好了一桌可口的飯菜,全都是我們一家四口愛吃的菜。
離家這麼多年,我的口味,家中的每一位成員, 都瞭如指掌。即使我後來成家,有了孩子之後,爸爸、媽媽、姐姐們,愛屋及烏地愛著我的老公和孩子們。
3號,大姐非得讓我們去她的小家吃一天。後來,因為我們回家的時間有限,家中親人們都認為我們難得回家一趟,紛紛給我們打電話,讓我們去她們家吃飯的原因,便改到中午在大姐家吃飯,晚上我們這邊的家人,全部去我公婆家吃晚餐。
吃完飯之後, 我陪著爸爸回了爸媽的家。(回老家之前,我和老公已商量好,難得回家一趟,各陪各父母,儘量兩邊父母都照顧到他們的感受。)
4號,老公帶著孩子們先來我爸媽的家,然後我們一起去了我大舅家。
5號,同樣的,在二姑二姑夫熱情的邀請下,我們帶著孩子去了二姑家。
6號,從公婆家吃完早飯之後,我們收拾東西,準備去市裡二姐家,然後返程。
公婆準備了芝麻油、菜籽油(太重了,我們擔心帶不上車,再三解釋下,公婆終於同意讓我們不帶,但要求必須把其它的全部帶上)、粉蒸肉、紅薯粉、豆腐乳、魚、幹皮辣椒。
大姐準備了十幾斤的板栗、一大罐的剁椒、10斤蜂蜜,讓我們必須帶上。
二姐夫的車後備箱裡,滿滿當當塞滿了一後備箱。帶著家人們滿滿的愛,我們出發了。
此生若能安逸,誰願顛沛流離呢?
媽媽在世的時候,我總是認為父母還年輕,我還有很多很多時間陪伴父母。
直到媽媽因病去世之後,我才驚覺到:父母越來越老了,我們陪伴父母的時間,真的是太少了。正如網友所說的,看一眼,少一眼了!
出門的時候,看著爸爸瘦弱的身子,不停地朝著我們揮手,不捨的表情。我的淚,差點就當著爸爸的面流出來了。
爸爸,越來越老,越來越瘦了!
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從此便有了漂泊,有了遠方,有了鄉愁......
靈魂在故鄉,肉身在他鄉。
努力在活著的時候,合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