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人物不僅家喻戶曉,而且在世界上聲名卓著。
一個是蘇東坡,《法國世界報》曾經評選公元1000年至2000年的千年英雄人物,全世界有凱撒大帝等12位千年英雄當選,蘇東坡是中國唯一入選者。
一個是王陽明,“明代三才子”之一的徐文長是他徒孫,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是他忠實擁躉,號稱“日本軍神”的東鄉平八郎“一生伏首拜陽明”。
蘇東坡,樂觀豁達、一生坦蕩,可謂做人的表率。
王陽明,事功天下、功勳卓著,堪稱做事的典範。
01蘇東坡:豁達的樂天派
蘇東坡的一生,不是在流放,就是在流放的路上。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他屢遭貶降,忍辱苟活,卻過得快樂,無所畏懼。
公元1079年,因“烏臺詩案”在獄中度過四個月又二十天的蘇東坡被貶黃州。
那時的黃州,是長江邊上一個窮苦的小鎮,“紕漏多雨,氣象昏昏也”。
蘇軾的生活也非常窘迫,住的是簡陋的小房子,布衣蔬飲、差為簡便。後來,在友人的幫助下,開墾了幾十畝荒地,自號“東坡居士”。
然而生活的困頓、仕途的失意,並沒有讓他心生抱怨、就此沉淪。
相反,他和農夫學種地,與道士、和尚交朋友,興致來了便到處遊歷,寫下了震古爍今的一詞二賦,傳唱至今。
更令人玩味的是,蘇軾對吃的愛好。在黃州時,豬肉極賤,沒人吃。蘇軾就自己琢磨豬肉的吃法,還記錄了下來: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至今讀起來,都讓人會心一笑。
而蘇東坡對自己也有一個極為合適的評價:“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正是這種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才能讓他在波譎雲詭、營營苟苟的政治漩渦中,不失浪漫本色和赤子之心。
張賢亮說:“我把荊棘當作鋪滿鮮花的原野,人間便沒有什麼能將我折磨。”
有的人面對厄運一蹶不振、灰心喪氣,而有人可以把荊棘當作鋪滿鮮花的原野,樂觀面對、無畏無懼。
蘇東坡就是這樣的人。
即便晚年因新黨執政,蘇東坡被貶惠州、儋州,也不改其樂天派的性格,寫下了“菊花開時乃重陽,涼天佳月即中秋”的豁達之句。
這讓我想起了奧地利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於納粹的魔掌,而他本人也在納粹集中營受到殘酷虐待。
在集中營的那段悲痛的經歷,讓他明白了一件事:
“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在艱苦的歲月裡,選擇怎樣的生活態度決定了今後的人生走向。
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能夠讓心靈掙脫牢籠的束縛,在自由的天地翱翔。
正如尼采所說:“打不垮我的,將使我更加堅強。”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能解決的,我們就去解決;不能解決的,我們就去承受。
即便一無所有,我們還有選擇對待生活的態度。你是什麼人,你就會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
02王陽明:人須在事上磨
近代曾流傳一句話:“五百年來兩大完人,前有王陽明,後有曾國藩。”
殊不知,曾國藩卻是王陽明的忠實追慕者,他曾經這樣評價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評價不可謂不高。
而王陽明的知名度也不是靠一張嘴說出來的,而是靠一件件實事幹出來的:
他挺身勇鬥劉瑾八虎,千里大逃亡而不改初心;
他滅匪患平叛亂,以文人之身領兵未嘗一敗;
他開創陽明心學,配祀孔廟,成為一代儒聖。
正如王陽明所說:“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在貴陽書院講學時,有一位地方官常去聽王陽明的心學講座,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手舞足蹈。
一個人只有在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上磨鍊,這樣才能站得住,遇事也能穩住陣腳。
有一次課後,他對王陽明說:“先生的課講得真精彩,可是我不能每天都來聽,身為官員,好多政事纏繞,不能抽出太多時間來修行,真是遺憾啊。”
王陽明一聽,說道:“我什麼時候讓你放棄工作來修行?”
官員吃了一驚:“難道工作的時候也可以修行?”
“工作即修行!”王陽明斬釘截鐵地回道。
一句話,讓人醍醐灌頂。
大多數時候,我們把工作當作一種負擔,尤其是不喜歡的工作就更加厭煩。因此很多人抱著“磨洋工”的心態,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把時光荒廢下去了。
其實,工作並不會因為你的偷懶就停滯不前,相反你卻因為心態不正,浪費了大把的時間,耽誤了自己的成長。
李笑來在《財富自由之路》中曾經講過個人商業模式的三種分類:
第一種:一份時間出售1次;
第二種: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
第三種:購買他人的時間再賣出去。
大多數上班族屬於第一種模式,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把每天的8小時賣出去,這就是“一份時間出售1次”。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磨洋工”,用8小時的時間幹2小時的活兒,雖然單價提高了,但是卻讓自己的價值降低了。因為沒人喜歡工作效率低下的員工,早晚會被社會淘汰。
如果你把工作當作一種修行,在給別人打工的同時為自己打工,就能獲得更多有價值的經驗,就會讓自己的價值持續升值。
這相當於把自己的同一份時間出售了2次。堅持做下去,結果自然會天差地別。
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在《活法》裡寫道:
“工作現場就是最好的磨鍊意志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每天認真工作就能塑造高尚的人格,就能獲得幸福的人生。”
認真工作已經不是一個責任心的問題,而是一個認知的問題。
當你認識到工作不僅僅是為別人,更重要的為了自己的成長而工作時,你的心態就會轉變,就會時刻注意自己是否得到成長和進步,反過來也會刺激你把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把工作當作一種修行,就是修煉自己、提升自己。
安住當下,把工作當成一種對內心的磨鍊,修煉內功、提升能力,從容面對紛繁複雜的生活和喧囂的塵世。
03
學蘇東坡,學的是做人的態度;
學王陽明,學的是做事的精神。
願我們都能以樂觀豁達之心行坦蕩務實之事,在世間的修行中找到自我,安放靈魂,實現個人價值。
與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