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龍文化”基因圖
人類文明源於自然崇拜,源於大道陰陽學說。漢字是華夏先人以圖紀事的文明成果。古人敬天地、祭神鬼、親祖宗,古人的造字過程就透露著這些原始的文化含義。
然而,最具原始文化意義的一個字卻不是“天”“神”“祖”等象形字,而是“曲”字,它是古人最為敬重的圖騰。
“曲”是漢字之祖,早期自然崇拜中神鬼、陰陽、祖、申、由、甲等等這些漢字一級字,都出自“曲“字。
看看這幅圖傳遞的遠古資訊,就明白了。
這幅圖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和文化傳承的資訊庫,透著中華民族的第一道文明曙光,是中國龍文化的縮影。
伏羲和女媧兄妹(夫妻)是中華民族創世神,女媧手拿“規”(天圓)意味著陰中有陽,伏羲手拿“矩”(地方)意味著陽中有陰。“規”代表雙龍太極圖,它是畫雙龍太極圖的工具;矩代表“曲”字,它是畫“曲”的工具。
伏羲和女媧呈糾纏狀,構成一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玄”狀糾纏圖。
這種糾纏狀,代表著負陰抱陽、剛柔相濟,也代表著有無相生,相輔相成。
伏羲氏一畫開天而成八卦,文王演八卦而成《周易》,從此成為了中國傳統思想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
”曲“是漢字之宗
”曲“字是華夏文明之源,也是萬字之宗,從最早的漢字造字過程便可窺見一斑:
中國自古有“書畫同源”之說,最早的漢字可以上溯到舊石器時期的巖畫。但“曲”字卻橫平豎直,不同於普通的圖畫,為什麼這個字方方正正,歷經數千年而不變?
從伏羲女媧交尾圖中看得出,“曲”不是寫出來的,而是畫出來的。現代人畫圖用的“曲尺”,即由此而來。
"甲""由"二字分別代表“鬼”和“神”即陰和陽
古人認為:萬物都是鬼神的結合體,如果鬼的成份佔比大,那麼這個物就屬於鬼性(陰性),如果神的佔比大,那麼這個物就屬於神性(陽性)。
古人將“曲”字分開,分別得到”甲“字”和“由”字。"甲"字朝下,代表陰性物質,“由”字朝上,代表陽性物質。這便是"甲""由"二字的來源。
但是,“甲”、“由”二字並沒有明顯反映出鬼神的情態。於是,便以甲為基礎,將甲字扭曲變形而成“鬼”字,以“由”字為基礎,造出“神”字。
於是,“鬼”字就被賦予了“跪著並躲藏”的人,見下圖。
同樣,將”由“字變成”申“字,成為最早的”神“字。
但是,“曲”字是怎麼畫出來的呢?
”曲“字的前世今生
“曲”自雙龍圖中來,雙龍圖出自《河圖洛書》。先看圖:
這就是中國最神秘的遠古文化,是中國文明的肇始。“曲”字便由此演化而來。
《河圖》中有30黑圓點和25個白圓點,其中黑圓點代表鬼物(陰性物質,下同),白圓點代表神物(陽性物質,下同),黑圓點比白圓點多,所以,就以黑圓點為主,因此把《河圖》稱為鬼。《洛書》中有25個白圓點和20個黑圓點,白圓點比黑圓點多,所以,就以白圓點為主,把《洛書》稱為神。
當《河圖》和《洛書》組合在一起時,這個《河圖洛書》又叫做鬼神糾纏圖。《河圖》《洛書》中都有黑白圓點,這叫做鬼中有神,神中有鬼。《河圖》和《洛書》又各自都是鬼神糾纏體,它們標示著宇宙萬物任何一種物質都是鬼神結合體,也就是後來的陰陽結合體。同時,《河圖洛書》還包含著165888000種暗物質和暗能量等(這個有點複雜,需要單列一章才能說明,本文不做詳解。參見彭興文先生《中華文化的根與魂》)。
為了讓天下人都能認識並運用他們創造的文化,伏羲將《河圖洛書》逐步演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物質。
他先把雙龍太極圖分解成圓圈、黑龍和白龍的分界線S、黑龍、白龍這四個部件。然後,將圓圈變成曲字的大方框,S變成曲字中的那一橫,黑龍變成曲字的第一豎,白龍變成曲字的第二豎。
再將《河圖洛書》中的30個黑圓點拼湊成一條黑龍,將25個白圓點簡化成一個白圓圈,用它代表黑龍的眼睛;將《洛書》中的25個白圓點拼湊成一條白龍,將20個黑圓點簡化成一個黑圓圈,用它代表白龍的眼睛。
最後把兩條龍組合成一個圓形圖案,這個圖案就叫做”雙龍太極圖“。其中的黑龍代表宇宙中的鬼性物質,白龍代表宇宙中的神性物質。畫雙龍太極圖要用圓規才能畫好,因此,伏羲在此時發明了圓規。
為什麼是雙龍太極圖,而不是雙虎、雙牛呢?因為遠古的先人們認為,龍是掌管佈施風雲雨雪的,這些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表達對龍的敬畏和對龍的期待,於是就將《河圖洛書》簡化成雙龍太極圖。
這個雙龍太極圖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鬼神糾纏,互動互補,鬼中有神,神中有鬼,鬼神互根的情態。這個雙龍太極圖比《河圖洛書》的載體龍馬和神龜更有表現力,而且,雙龍太極圖比《河圖洛書》簡單了很多。但這次簡化不是最終的目的。這只是一個過渡的橋樑。
但是,雙龍太極圖也只有聖人才能讀懂,為了便於傳播。後人又將雙龍太極圖進一步簡化。於是中國最早、最有智慧、最具母性光輝的的漢字“曲”便橫空出世了。
”曲“字圖裡乾坤大
《河圖洛書》的名稱,最早叫《爻》《曲》《易》等,後來又叫《中》《止》《道》《一》等。“曲”是早期的叫法。
但是,為何要用這麼一個簡單的符號來代表陰陽變化呢?其中有什麼玄機?
“曲”字有六畫和六個小方塊。“六”代表六爻。爻就是“交”、“效”,縱橫之交、陰陽之交,“效”則是透過“交”所產生的“效用”,可以透過全域性計算來衡量,依不同方法、體系、定位立極,有相應不同解釋。
六爻是陰陽相交的六種方式,即:陰陽相生、相合、相剋、相沖、相刑、相會這六種方式。六爻引起萬物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所以說宇宙萬物的變化都涵蓋在了“曲”字裡了。
因此,聖人們對“曲”字圖的信仰都在他們的文獻裡體現出來了。
老子說:“古之所謂‘曲全’者,幾語哉?誠全歸之。”大意是說,天下萬物的一切變化全在“曲”字裡面了。
《繫辭上傳》說:“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曲”,涵蓋全面的意思,與老子意思接近。
明白了“曲”的文化屬性和歷史淵源,再來看經典,如何?
“曲”解經典很有意思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原文:
曲則全,枉則正,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以為天下牧。不自是,故彰,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全》者,豈語哉,誠全歸之。
真正的“曲解”《道德經》,不是“歪曲”理解,而是用“曲”的文化屬性來理解,不能把“曲全”理解為“委曲求全”,實際上,委“曲”也不一定能求“全”,只能是苟且偷生。“敝”也不一定“則新”,等等。
“曲則全,枉則直……”“曲”就是雙龍圖中的“S”陰陽分界線,它代表著陰陽相輔相成、相互成全的“曲成”思維,不是委曲求全的苟且偷生。其中的“曲”“枉”“窪”“弊”“少”“多”,指的是這一方面,比如侯王,“全”“正”“盈”“新”“得”“惑”指的是另一方,比如民眾。
因此,“曲”在本文的意義是:因為用“曲(相互成全)”反而獲得,因為增加“曲”以外的不正確的東西,反而使人迷茫。因此,聖人們只用“曲全”,天下就得到有效的治理……古人所說的“曲全”,古人所說的“曲全”,微言大義,洞悉了玄妙之樞機,宇宙萬物全部被歸納在裡面了。
侯王“曲”,民眾方能“全”,侯王無為或者大成若缺,民眾才能自化,才有大成,民眾的成功反襯了君主的大成,這就是“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弗為而成”的道理。
“曲則全”不僅成全了天下百姓,同時也成全了侯王,故云“不以其無私與?故能成其私”。
以下“枉則正”等句式含義是一樣的,不予贅述。
本文是作者與@彭興文先生合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