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中文百科詞條已經稱得上是小眾,但這位卻連簡體中文網頁搜尋結果都可以用寥寥來形容。北京時間10月7日晚7點,瑞典學院正式揭曉了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來自坦尚尼亞的作家阿卜杜勒扎克·古納(Abdulrazak Gurnah)摘得桂冠。獲悉這一結果後,上游新聞記者身邊不少同行,乃至資深外國文學愛好者都直接用了“不冷門不諾獎”來形容今年的結果。
截至目前,阿卜杜勒扎克·古納的作品在電商購書網站上只有原版出售
縱觀每年諾獎頒獎季都會在網友、文學愛好者中引發強烈反響的各種預測、競猜,阿卜杜勒扎克·古納都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上游新聞記者留意到,即便是按照某些文學愛好者喜歡猜測的諾獎作家也會按大洲輪流分配來看,非洲的熱門作家中也從未有過他的名字。
“名字確實沒有什麼印象,如果沒記錯,他的作品在中國都還沒有出版過……”7日晚,聽聞2021諾貝爾文學獎的結果,重慶文學院簽約作家、外國文學資深愛好者賀彬這樣跟記者感慨到。不過,在他看來,雖說結果完全出乎意料之外,但也算是沒有跳出這個享譽全球的文學大獎既有的規律:永遠可以發掘冷門,不冷門不諾獎。
在長年關注外國文學的出版界和書評圈,今年的這個結果無疑也是“爆冷”的。往年諾獎獲獎者公佈後,記者幾乎總能收到國內專注外國文學出版的出版機構發來的相關中文版資訊,但今年大家幾乎都在熱議“爆冷”。而在諾貝爾文學獎的競猜物件中,非洲作家一直是一個不乏關注的群體,但眾多名字中更多時候處於領先位置的,都是肯亞的恩古吉·瓦·提安哥。
“爆冷!國內出版社的譯介很少!”知名書評人侯雯雯告訴記者上游新聞記者,和博彩公司賠率排行榜上一直排名第一的米爾恰·克爾泰雷斯庫(Mircea Cartarescu)一樣,阿卜杜勒扎克·古納截至目前尚無中文版的單行本出版。
最早出版於2000年的《非洲短篇小說選集》收錄過兩篇阿卜杜勒扎克·古納的作品
當然,這位新晉諾獎得主的作品在國內也並非是完全“了無痕跡”。上游新聞記者查詢到,最早由譯林出版社出版於2000年的《非洲短篇小說選集》中就曾收錄有阿卜杜勒扎克·古納的兩個短篇小說:《博西》和《囚籠》。
7日晚的結果揭曉後,記者同時留意到,一篇4年前只在外國文學愛好者中流傳過的公號內容重新被髮掘了出來,它當時推薦的就是Abdulrazak Gurnah的作品《遺失》(Desertion)。
據介紹,這部作品既和作者阿卜杜勒扎克·古納出生的坦尚尼亞的歷史息息相關,也和他自己的故事相關。《遺失》全書講述的是阿卜杜勒扎克·古納的弟弟(Amin)和他情人(Jamilia)等的故事。按阿卜杜勒扎克·古納的講述,整個故事時間貫穿了1899年到1963年,其間當地經歷了從英國人統治到獨立,故事主角們也經歷了三代人。
在這篇書評的作者Aimee看來,這部作品對自己而言更大的意義在於“給了我一個新的文學視角”。不少外國文學愛好者也將這樣的寫作歸於“後殖民寫作”。“這也一直是熱點。”賀彬也這樣告訴記者。
上游新聞記者 裘晉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