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穿越秦嶺去往西南的雲、貴、川之地,主要有六條必經之路,從西到東依次為: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庫穀道、武關道。
雖然,這六條道路都佔據著秦嶺的深谷險峰之地,並在古往今來的戰爭中,幾乎都有多次被偷渡、攻破的歷史,但是子午谷裡的子午道卻是唯一多次被兵家謀劃偷渡,卻又從來都沒有成功的險峻要塞。
所以,史學家們才發出了“秦嶺六道,子午為王”的感嘆。
陳倉道:被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陳倉道,又稱故道、嘉陵道。向西南出散關,可沿嘉陵江至今鳳縣、徽縣、略陽,接沮水道抵漢中,或經今略陽境內的陳平道過金牛道入川。
史傳,“鴻門宴”後,劉邦匆忙翻越秦嶺,來到漢中立足,並採用張良的計策,燒燬身後的棧道,表明自斷後路,將永留漢中封地,不會回關中的決心,以迷惑項羽。
同時,劉邦趁機在漢中休養生息,積蓄力量,企圖殺回關中。為此,他任命韓信為大將軍,並採用韓信的計策,假意重修燒燬的棧道。
棧道,是修建在懸崖峭壁上的懸空道路,也是穿越秦嶺的重要道路形式。所以,想要重修一條穿越秦嶺的棧道,相當於現今在山中修建一條高速公路,絕對稱得上是一項重大的工程,沒個三年五載怎麼能夠建成。
項羽得到訊息後,根本沒當回事。誰知,韓信卻率領主力大軍繞道陳倉道,遠走寶雞,然後東進關中,以據三秦。
《史記·高祖本紀》:“……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從杜南入蝕中。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示項羽無東意……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鄲)迎擊漢陳倉,雍兵敗……
《辭海》:“劉邦自漢中由故道出、還定三秦。”
自此,陳倉道被韓信偷渡成功。
褒斜道:周文王和周幽王,均由褒斜道進軍陝南
褒斜道,古代因從長安去往漢中,必先入斜谷,後入褒谷,因此也被稱為“斜谷道”。
褒斜道,全長249公里,南起褒谷口(今漢中市大鐘寺附近),北至斜谷口(眉縣斜峪關口),沿褒斜二水,可貫穿褒、斜二谷,因之亦稱“斜谷路”,也是古代巴蜀通秦川的主幹要道。其線路大致相當於元代以後的連雲棧道和今寶(雞)漢(中)公路線。
據《華陽國志》引《蜀志》以及《讀史方輿記要》記載:“褒斜之道,夏禹發之。”是說褒斜道始通於三皇五帝,
同時,周原出土的甲骨文有周文王“伐蜀”的記載。雖說,該記載並未指明具體路線,但褒斜道的入口斜谷卻在周原之南。
另據史料記載,周幽王討伐褒國得美女褒姒。
因此,有史學家推斷,周文王和周幽王一樣,都是經褒斜道向陝南進軍的。
此外,在楚漢爭霸之時,“鴻門宴”後劉邦來到漢中,並燒燬的身後棧道,就是褒斜道上的棧道,從而也使褒斜道一度斷絕。
後來,由於戰爭原因,此道曾數度斷絕,但歷朝歷代對該道卻都有所修葺。如:三國魏蜀相爭時,褒斜道一度斷絕,但曾有過四次大的修葺。
儻駱道:姜維、鄧艾以及曹爽都曾兵出儻駱道
儻駱道,又名黨駱道、駱穀道,古棧道名,南口位於漢中洋縣儻水河口,北口位於周至縣西駱峪,全長約240公里,是“秦嶺六道”中最快捷,也是最險峻的一條古道。
如今,從西安飛往漢中的飛機航線,就是沿著儻駱道飛行的。
不過,該道在“秦嶺六道”中也是被穿越較多的一條古道。
“正始五年,爽乃西至長安,大發卒六七萬人,從駱谷入。”——(《三國志·諸夏侯曹傳》)
“二十年,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反於淮南,分關中兵東下。維欲乘虛向秦川,復率數萬人出駱谷,徑至沈嶺……”——《三國志·姜維傳》)
景元四年(263年)秋,魏國舉兵伐蜀,以鍾會為主將,統兵十餘萬,分別從斜谷(又名褒斜谷)、駱谷(儻駱道得名於儻谷和駱谷)進兵,終滅蜀漢。
783年唐德宗前往南鄭避禍、880年唐僖宗去往蜀地,走的都是儻駱道。
相傳,當年楊貴妃曾取道儻駱道,再沿漢江水路入長江到達揚州,最後飄洋過海去了東瀛。
庫穀道:多為商旅由終南山直穿秦嶺至金州的捷徑
庫穀道,又名錫谷、義谷。錫谷,指今小峪谷;義谷,指今大峪谷,亦稱大義谷或大峪口,距長安城60裡左右,是古代長安連通金州(今天安康市)之間的便捷驛路,也是金州連通子午道經漢中入川的一條較捷近的路線,類似於現在的西(安)萬(源)公路至安康。
▲巴蜀古棧道遺址
隋唐以後,庫穀道幾乎成了一般商旅的“專用道”。
據《續高僧傳·靜藹傳》記載,北周武帝時,釋靜藹以為佛法當滅,曾經庫穀道潛遁。
武關道:歷史上被攻破次數最多的一道要塞
武關道,開闢於春秋戰國時期,起自長安,經藍田、商州,河南內鄉、鄧州,再到湖北襄陽、武漢的一條交通要道,被稱作武關道,也是連線關中地區與江漢地區的交通要道。
又因唐末詩人王貞白《商山》中的詩名:“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而又被稱作“名利路”。
- 公元前635年、公元前622年,秦穆公先後兩次出兵武關道,攻打位於秦楚鄰界處的鄀國。
- 公元前506年,秦哀公派子蒲、子虎率兵車500乘,沿武關道南去救楚。
- 公元前299年,楚懷王在武關被秦劫持,並囚於咸陽。
- 公元前292年、公元前279年秦大將白起先後出兵武關道,奪取了楚國宛城以及郢、鄧5城。
- 公元223年,秦王政派大將王翦率兵10萬,出武關道,攻入楚都壽春,並俘虜楚王負芻。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4次出巡東方,其中有2次透過武關道。
秦末漢初,劉邦曾領兵西至丹水,破武關,戰藍田,兵至灞上,秦王子嬰降,秦亡。
後來,劉邦採取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出漢中並攻取三秦之地後,立即命令大將薛歐、王吸出武關,攻河南,迎接太公和呂后。
公元23年,綠林軍申屠建、李松率兵攻破武關,入長安,滅新莽(王莽政權)。
可以說,西漢是“興於武關道,而又亡於武關道”。
▲陳倉道古遺址
不久,赤眉農民起義軍分兵武關道討伐劉玄,並攻破長安。
公元27年、公元193年,東漢政權,曾先後以武關道的地利鎮壓地方反抗勢力。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武關道上的軍事征戰更顯頻繁。如:公元354年、公元416年、公元537年、公元554年,武關道均有戰事。
相對而言,隋唐時期的武關道要平靜許多。
但是,到了五代十國至宋、元的這段時間,每個王朝幾乎都將武關道視為軍事要道。如:宋金、宋元曾數次激戰於武關道。
不過,到了明清時期,武關道的物資運輸地位卻有了顯著提升。如:《讀史方輿紀要》記載“今由河南南陽、湖廣、襄、鄖入秦者,必到武關。”
所以說,武關道是“秦嶺六道”中被攻破次數最多的一條古道。
子午道:從未被成功謀劃偷渡的要塞
子午道,也稱子午棧道,可自長安直接南入子午谷翻越秦嶺通往漢中、安康及巴蜀,是中國古代,特別是漢、唐兩代,自京城長安通往漢中、巴蜀及其他南方各地的一條重要通道,全長約600餘里。
▲開鑿的古棧道遺址
同時,也是關中進攻漢中、安康以及四川、湖北等地的通道。反過來,同樣也是南方政權攻打北方長安的通道。
- 228年,諸葛亮首次北伐時,魏延曾提出“子午谷奇謀”,惜被否決,失去了一次檢驗成功謀劃穿越子午道的好機會。
- 244年春,魏大將曹爽率步騎10餘萬伐蜀,兵由駱谷、子午道並進,被蜀漢大將王平以疑兵阻截於黃金、興勢山等地,結果無功而返。
- 354年,東晉名將桓溫伐前秦時,命司馬勳由漢中出子午谷,合擊秦軍。結果,其還未走出子午道,就被前秦丞相苻雄率領的七千騎兵所擊敗,並被迫退兵於女蝸堡。
- 1636年7月,闖王高迎祥率部偷渡子午谷,企圖奇襲西安,並佔領陝西,卻因天降大雨、道路險峻,而造成物資損失嚴重,兵馬睏乏,結果便宜了以逸待勞的明朝統帥孫傳庭部。
最終,經過四天的激戰,高迎祥部幾乎全軍覆滅,而高迎祥也俘虜,後送往京城處死。
同時,子午道還被稱作“荔枝古道”,就是因為“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那段歷史而得名。
因此,才有了“秦嶺六道,子午為王”之名。
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