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陳建強 劉茜
2021年8月4日,在江西瑞金市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南開大學蘇區實踐十週年暨紅色記憶宣講團成立五週年紀念座談會召開,這是“十載蘇區情,百年輝煌路”南開大學“師生同行”社會實踐隊今年活動的最後一站。
17人的團隊,與瑞金華屋著名的十七棵松“暗合”。“當年,華屋的17個年輕人每人栽下一棵松樹,告別家鄉踏上征途,用鮮血鑄就了信念之樹。今天,我們師生17人來到華屋,追尋信念,砥礪初心。”帶隊教師、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劉一博說。正是憑著這份堅定的信念,南開師生堅持赴蘇區開展“師生同行”社會實踐已有十個年頭。十年來,劉一博堅持與學生同行,累計指導學生300餘人次,時長超過150天。
十年,仰望英烈看過的星空
十年來,從瑞金紅軍烈士紀念塔下“踏著先烈血跡前進”,到“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大別山;從永新三灣、桂東“第一軍規廣場”到古田會議舊址……南開師生遍訪各地蘇區,感悟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南開學生孔雪寧曾到川陝蘇區通江縣實踐,她回憶說:“當我來到通江王坪紅軍烈士陵園,面對著漫山遍野矗立成片的、碑身只有一枚殷紅五角星的無字墓碑,不禁淚流滿面。劉一博老師在這裡為我們講了生動的一課,那是教室課堂上無法比擬的體驗,我永遠都會記得這堂課。”
2016年8月,赴中央蘇區社會實踐的南開學子發起成立“紅色記憶宣講團”,成為蘇區實踐中走出的一支以弘揚紅色文化為主旨的學生社團,5年來已在校內外宣講130餘場,覆蓋2000餘人次。
社團骨幹劉鋆鈺剛剛完成在西藏支教一年的任務,又趕來參加今年的蘇區實踐,她說:“在這些身臨其境的實地尋訪中,‘我仰望你看過的星空’,我們彷彿與當年奮戰在紅土地上的先輩隔空對話。在與老師一道打磨講稿、在講述蘇區先烈故事的時候,這些感受都會自然地湧上心頭,我能從聽眾的眼神中感受到這種真摯的情感所具有的感染力。”
十年,見證蘇區大地換了時空
蘇區的土地顏色暗合了歷史的“紅”,而它的紅土壤上,也生長著令人揪心的“窮”。2012年,國務院釋出支援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這一年,華屋村119戶中有103戶仍然居住在土坯房中,農戶日常生活還是土灶臺、木板床。2016年,紅色記憶宣講團發起人之一的陳星宇曾來到華屋,他見證了幾年來華屋的鉅變:蔬菜、油茶、毛竹、養蜂等農產品和深加工產業,以及鄉村紅色旅遊,讓華屋戶均增收3萬多元。村裡家家戶戶有了自來水,家電寬頻齊全,道路乾淨整潔,華屋人如今真的住上了“華屋”。
十年間,南開師生見證蘇區大地換了時空,而新時代蘇區幹部在“創造新世界”時充分展現信仰之力,也深深教育了一批批南開學子。
南開學生張子琪回憶在興國入戶調研脫貧攻堅成果時的情景:“白天調研,村子建得比城裡公園還漂亮;晚上住宿,老鄉家的小洋樓比賓館都舒適。但更震撼的是親眼看到脫貧檔案和扶貧幹部筆記本上一戶戶的情況記錄,可以想象這項工作的艱鉅,更堅定了我向他們看齊的決心。”研究生霍豫團隊圍繞“脫貧攻堅中的基層黨組織作用”開展調研,她說:“與老師一起開展實踐,不單是開闊了視野,更重要的是學習了研究方法,讓鮮活的脫貧成就上升為理論思考。”這個團隊以此斬獲第17屆“挑戰杯”紅色專項賽全國一等獎和第4屆全國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一等獎。
“‘知中國,服務中國’是南開辦學的光榮傳統,也是實踐育人的根本遵循,十年蘇區實踐中湧現的成果正是一份典型案例。”南開大學團委書記賀文霞說。
十年,為思政課創新提供實踐經驗
十年來,蘇區精神感召一批批南開學子踏上紅土地,他們把蘇區精神裡的那抹紅融入“知中國,服務中國”的南開傳統,在南開校色“青蓮紫”與“蘇區紅”的交相輝映中,一批具有強烈愛國主義情懷、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富有創新創造精神、永久奮鬥精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的南開青年正在成長。在社會實踐中成長的紅色記憶宣講團,成為大學生理論宣講隊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榮獲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先進學生集體稱號。
陳星宇畢業後選擇成為家鄉的選調生,現在在南寧市隆安縣都結鄉平榮村掛職第一書記。他說:“正是蘇區的社會實踐經歷讓我對自己的職業選擇有了深入的思考,讓我回到家鄉,為群眾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
劉鋆鈺畢業後選擇再次赴西藏支教,她說:“2018年暑期,我在井岡山參加了‘讓信仰點亮人生’實踐活動,八角樓的燈光點亮了我的初心,激勵我選擇去西藏支教。2021年,我又來到這裡,蘇區振興的故事依舊震撼著我,讓我初心變恆心。”
2015年“模範興國”實踐隊負責人舒高磊獲評全國“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博士畢業後成為一名高校思政課教師。楊奇、朱博晨、李文茹、王嬡等參加過蘇區社會實踐的學生在畢業後選擇留校,以南開輔導員的身份帶著他們的學生再次踏上蘇區紅土地……
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劉鳳義說:“以課程建設為龍頭,在‘師生同行’中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選拔優秀學生加入社團,依託社團培養學生骨幹,積累各種素材回饋課堂教學,這是我們正在進行的探索。十年蘇區實踐和五年建設紅色記憶宣講團的探索,為進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提供了實踐經驗。”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03日03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