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古人100天》,作家雲葭以輕鬆的筆調,為讀者展現了宋朝人們的鹹魚生活場景。
本書共有27篇,從喝茶、踏春到養貓、泛舟,從馬球、投壺到弈棋、蹴鞠,古人怎麼樣過節等,生動具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侃侃而談般的文字加上配合專題的古畫,讓人彷彿穿越到宋朝,有身臨其境的代入感。
古人的生活與我們現在對比,很多生活方式是相似的,許多活動專案從古代起源,一代一代流傳到今天。
現代社會進步的程度,古人已經望塵莫及,而古人直面生活、享受生活的態度,卻值得現代人學習:
一、欣賞近處的風景
看過資料,宋朝交通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因為馬匹稀缺,人們多用牛車,也有乘驢車的。
交通工具的限制,使他們不方便遠行,不可能像我們現在乘坐飛機、高鐵,千里之外不算個事。
從交通工具推測,他們應該多是就地、就近活動,所以就有了踏春啊、喝茶啊、飲酒啊、插花啊,就在自己的家裡或坐著牛車可以到達的地方,可以做的活動。形式雖然簡簡單單,但他們樂在其中。
他們關注的是近處的風景。
我們現在有發達的交通工具,天南海北任馳騁。有時候不再想看家門口的風景,覺得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於是,我們去參加各種旅遊團或者自由行,去沒有去過的遠方,行色匆匆奔波於各個景點。
我有一位親屬,跟著旅遊團去過不少地方,我問她到新疆看到了什麼?她說:就是景點之間離得太遠,得坐好幾個小時車。
她跟我說得最多的是:我老厲害了,坐車八九個小時都不累,團費也不貴下週,就跟著溜達唄。沒有聽到她遊覽到不同的地方收穫了什麼,給人感覺是在坐車玩。
如果不走心,到再遠的地方也看不到美景。
一天我坐公交車去了家鄉的棋盤山,無意中發現一條向側面延伸的小路,就走了進去。
眼前出現了一片小的湖面,湖面上出現了沒有見到的景色,湖水顏色偏深,上面襯托出不規則的白色圖案,開始很詫異,以為是不同顏色的湖水,而抬頭一看,是天上的雲彩複製到湖中的影子。
雲彩的形狀複製到了湖水中。這個罕見的美景,就寂寞地躲在這個無人光顧的地方,它就在距離我們不遠的地方。
如果我們像古人一樣,把目光放到我們的周邊,用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一棵棵小草,一朵朵花,一座座山,去細細地品味,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
發現和享受近處的美景,我們就會加倍愛自己正在生活的地方,會心靜如水、心存感激。
二、有技藝才有真實的快樂
我在南方旅遊途中,看過一個展會,有一個展位吸引了我。
農業專科學校的學生們在進行茶藝表演。一個纖瘦體型的小女生,穿著民族服裝,沏茶、倒茶,看她的手指、手腕的動作,就像是美妙的舞蹈。
她雙手遞給我一小杯茶水,讓我有一種被神聖關注到的感覺。
一個小男生在一口鐵鍋前炒茶,當時是三伏天,熱鍋、熱茶葉,他用手掌在鍋中來回搓拌。經過磨練,他的手能夠承受住高溫。
我問他一句:你學這個這麼辛苦,是為了就業嗎?他回答:學習這個,是想把傳統的炒茶技藝傳承下去。
在學習技藝中,他們體驗到這種技藝厚重的底蘊,這是旁觀者所無法理解的。
在本書中可以看到,有才藝的人才有真實的快樂。
書中介紹宋朝的姑娘們參加鬥茶的茶話會,都帶著自己碾好的茶粉。她們把茶粉放入茶壺,倒入沸水,調成糊後擊拂出沫。比誰的茶湯顏色更白,茶沫沾茶盞的時間更長贏。
學習某種技藝,在學習的過程中,經歷摸索、研究、改進等體驗,收穫進步和成功,快樂會油然而生。
所以有趣的生活,應該是在學習技藝中才能體會到。
三、感受自然而不是展示自己
書中介紹,古人有一種活動叫掛畫。大家定期帶著自己畫的畫,在聚會上展示,互相品鑑。
畫畫的題材就是日常對大自然的觀察,比如幾個人在一起泛舟,然後相約,回家各自畫一幅畫,記錄一下看到的風景和心情。
每個人的觀察有不同的角度,有的畫天邊的火燒雲,有的畫湖面的漣漪,給畫作取個名字,反映一個主題。
古人是用心去感受自然世界,再把感受形成自己的作品,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審美的表現能力。
同古人相比,現在生活的節奏加快了,人們對自然的觀賞、娛樂的節奏也少了些從容。
乘坐交通工具到達目的地,然後走馬燈式的看景點,看的過程多是聽導遊解說,這就代替了自己獨立的觀察思考。
照相留影、到此一遊,記錄的是自己的行程,而不是對這個地方的觀感。旅遊歸來,交流的是美照,津津樂道的是照相的體會。
不難理解,如果在旅行前,你精心準備的是自己拍照的道具的話,就沒有更多的精力去感受自然美景的神韻了。
古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在欣賞景色中陶冶情操。而我們把美景當成陪襯,作為展示個人美貌的背景,似乎有些本末倒置。
以上三點,真的需要好好向古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