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峽江的轉彎處:陳行甲的人生筆記》
這本書的主人公在他的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充滿不自信、惶恐和掙扎,同時也從未放棄愛和寬容。無數次地在不自信中尋找愛和希望,在找到愛和希望後又會被另一個不自信包圍。週而復始,迴圈向前。
這是每個人的人生縮影。
傅雷先生在《約翰·克里斯朵夫》卷首的獻辭中說:“戰士啊,當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個時,你定會減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將永遠在絕望中再生了罷!”
我喜歡唐諾老師“文字共和國”的概念,這是一個極寬容又極苛刻的國度。
在文字共和國裡,我們需要誠實。首先是要對自己的生命體驗誠實。寫作不是一個異己的東西,而是對自己生命體驗誠實的記錄和思考。在文字裡找到安頓自己的所在,能夠和自己的心靈對話,才算是找到了寫作對於自己的價值,而不是為了能發表、能出名、能掙錢而書寫。其次是對寫作這項事業誠實。心理有無窮的遠方,無盡的人們,懷著敬畏之心,去書寫一個個靈魂,寫他們有同情心、犧牲精神和忍耐力精神,寫那些勇氣、希望、自尊、同情、憐憫和犧牲。真正的寫作,不會是一種業餘愛好,而是一種召喚。
人活著就是含辛茹苦。世事艱難讓我們很多人披上了心靈的鎧甲,慢慢遠離自己的內心,變得世故和冷漠。而經濟快速增長的時代往往又是一把“雙刃劍”,它讓我們快速的改變經濟狀況,讓無數的夢想成為可能,但也常常讓我們沒有時間回望來處,在機遇面前保持清醒。
陳行甲的大學同學肖立:我不希望行甲成為譚嗣同或者海瑞,人人稱讚或景仰,卻無人追隨。
我們不該忘記自己走過的路,同情過的人,呼喚過的正義,渴求過的尊重,是這些東西構成了我們根植於生活世界的共通意義的根基。是這根基,讓我們即使在日後形形色色的世界裡體會了失落,品嚐了誘惑,經歷了幻滅,領受了嘲諷,也不會輕易洗去自己那層名叫“共情”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