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帶著球球在小區活動區玩,聽到一位媽媽和她朋友在說:“現在的孩子太可憐了,這麼多作業,這麼多興趣班太壓抑了,所以我家孩子我都是放養的,只要他開心就好。童年應該是快樂的,你看我兒子現在三年級,作業就不少,再過幾年就是初中,高中,大學,然後進入社會,進入社會壓力更大,所以現在讓他好好玩!”我聽完,覺得這位媽媽偏激了,但不熟,所以也沒加入討論。沒一會兒,聽到了小朋友的哭聲,原來大男孩搶了一個小朋友的扭扭車,但男孩媽媽卻沒有干預,看著男孩子,繼續和朋友聊天。小朋友家長實在看不過去了,過去跟男孩說“小弟弟自己要玩,請把扭扭車還給我們。”有了大人的干預,男孩還是沒有讓還車子,只是小朋友家長也沒有退讓,僵了一會兒,才不情不願地讓出車子。可是接下來,男孩的表現不大好,他搶其他小朋友的車子,玩具,隨地拉小便,吐口水,說髒話,玩興奮了,拿起喝水的杯子把水淋到其他小朋友頭上,會突然間推一下小朋友,但這些,他的媽媽都沒有出來干預。怕最後會受到傷害,其他小朋友家長趕緊帶著自己的孩子離開活動區,遠離這個男孩。
帶著球球回到家,想起那個男孩,我就覺得可惜,她媽媽所謂的“放養”,害了一個孩子。放養不是放任。想起曾仕強的一個關於親子關係的講座,他說“愛子女必須給子女限制”。限制不是壓制,限制是為了更自由,限制也是一種保護。比如你告訴孩子不可以沒經過同意拿別人的東西,否則就是偷了,那以後孩子就不會去偷東西。你告訴孩子不可以吸菸,吸菸有害健康,孩子以後不吸菸,是不是可以杜絕因為吸菸造成對身體的傷害。
教養孩子,教是重點,教就是限制,那教什麼?教他是非對錯,教他社會基本規則。自己父母不教,難道等以後出了社會讓社會來教他?那代價可就大了。就比如搶車子,三年級了還像個嬰幼兒一樣,沒意識到搶東西是不對的,那到了社會上搶東西,就直接是警察來管這件事了。
沒有是非觀,不講道理,做事很容易沒有底線。對於沒有底線的人,誰敢和他玩?長此以往,他就容易被孤立。他媽媽放養是為了讓孩子開心,被孤立的孩子,他真的能開心嗎?
或許他媽媽會認為這些是非對錯學校會講,可是她不知道家庭教育重於學校教育。學校重在知識的教授,品格教育,大頭還是要靠家庭教育,而且品格教育最主要的是上小學前,品格怎麼樣,大致可以知道這個人長大後會貢獻社會還是危害社會,好品格是前提。
放養不是放任,愛子女必須給子女限制,限制不是壓制,限制是為了更自由,限制也是一種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