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三十三章》中講:“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能夠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但能夠戰勝自己的定是最為強大之人。
人生路上,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情緒,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該做情緒的奴隸。
喜時不諾,怒時不爭,哀時不語,倦時有終。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便是這世間最厲害之人。
喜時不諾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中講:“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輕易許下的承諾,必定難以實現。
不論何時,都不可輕易許諾,尤其是在狂喜之時,更會招惹禍端。
從前,各國紛爭不斷,一位將軍擅自帶領自己的部隊攻打一小國,自立為王。
將軍擔心自己的君主派兵前來討伐,便命手下兩位士兵帶人戍守邊界。
此任務不僅辛苦,而且十分危險。
作為臣子自然不敢推脫,二人向將軍問道:“將軍,戍守邊界需要多久呢?”
按理來說,這是國家大事,自然要深思熟慮才能定奪。
誰知,將軍正飲酒作樂,哪顧得這些,隨口說道:“明年今日方可撤回。”
二人聽到,甚是欣喜,召集兵力去戍守邊界。
一年匆匆而過,二人遲遲不見將軍要求撤回的命令,便派人前去詢問。
怎料,將軍說道:“我根本沒計劃將他們撤回,讓他們好好在邊界戍守吧。”
後來,二人一氣之下,聯合眾士兵造反,殺了將軍,以洩心頭之憤。
盛喜之時,勿許人物,因喜時之言,多會失信。
人在極度欣喜之時,切不可隨意承諾。
此時,我們往往會被高興的情緒衝昏頭腦,一旦喜不自持,許下諾言,便會失信於人,免不了將自己陷於不義。
車無轅而不行,人無信則不立。
無法完成的諾言,便不要隨口答應。一旦承諾,定要言出必行。
怒時不爭
《道德經·第八十一章》中講:“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老子曾說: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是為人處事的法則。
深以為然,人活一世,不爭,才是人生最高階的境界。
三國時期,病重的諸葛亮想與司馬懿一決雌雄。
司馬懿的兵力充足,比諸葛亮的兵馬足足多了2倍。
可是,不管諸葛亮如何向司馬懿進行挑釁,司馬懿都按兵不動。
日子一天天過去,諸葛亮的身體已無法等待,便想出一計。
他派使者去給司馬懿送禮物,說道:“你拿這件女人的衣裳送去給司馬懿,若他還是按兵束甲,便與這婦人一般膽小怯懦。”
使者將禮物送給司馬懿,說道:“我家丞相命我給您送一件禮物,您定會喜歡。”
說罷,司馬懿開啟禮物一看,竟是一件女人的衣裳。
司馬懿看後萬分惱怒,感到了深深的羞辱。
但轉念一想:這不正是諸葛亮的計策嗎?我若是惱羞成怒與之開戰,便如他所願,怎可中他奸計。
於是,司馬懿怒不形於色,當著使者和眾臣的面穿上此衣。
笑著說道:“這衣裳如此美麗,我穿著十分合身,真是要感謝丞相的好意。”
不久,諸葛亮死於五丈原,始終沒有等到與司馬懿一決高下。
老子曰:“善戰者不怒,善柔者不辯,善勝者不爭。”
成大事者,不會一味逞強爭奪,而是衡量輕重緩急,並不會因為憤怒衝動而失去理智。
人生若是處處錙銖必較,爭得面紅耳赤,只會將自己陷在深淵中。
無論爭什麼,損耗的都是自己,打破了平靜美好的生活,影響了健康的身體。
其實,爭得越多,失去的便越多,爭強鬥狠只可贏一時,為人不爭才能贏一世。
哀時不語
《道德經·第五章》中講:“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老子在道德經中告訴我們:做人要守中,很多時候,不語才是做人的大智慧。
尤其是在悲傷時,要學會閉嘴,懂得哀而不言。
曾國藩曾在嶽麓書院讀書時,有一位性格暴躁的朋友,很愛抱怨,還處處針對他。
一日,曾國藩在屋內讀書,不小心走到了窗前。
他大發雷霆,喊道:“快快走開,你擋了我的光線!”
曾國藩便默默走開,去角落裡繼續讀書。
夜晚,曾國藩挑燈夜讀時,他又暴跳如雷的說道:“夜已深,何必如此刻苦,還影響我休息!”
多次的挖苦諷刺,曾國藩雖然很傷心,但還是一言不發的躺在床上悄悄學習。
後來,曾國藩成功考取功名,而那位朋友卻榜上無名。
當得知曾國藩的成績後,又挖苦道:“你有如此成績,定是用盡了一生的好運。”
有人看不下去,便問曾國藩:“他處處針對你,你為何總是沉默不語?”
曾國藩笑著回答:“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又何必事事與人訴苦?”
人生不易,總有磕磕絆絆,會遇到很多的問題與困難,若有人傾聽則是人生幸事,而懂得將自己的苦楚藏於心底,是每個人應有的修養。
世間本就沒有感同身受,有些話說出來,也無濟於事。
真正的悲傷是無法言說的,哀時不語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倦時有終
《道德經·第六十四章》中講:“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很多人做事,都是在將要成功時放棄了,殊不知,做事從一而終才是成功的關鍵。
有始有終,則功成名就;半途而廢,則是事事無成。
建安五年,曹操突襲劉備軍隊,劉備僥倖脫身,關羽卻無路可逃,不得不投向於曹操。
曹操對關羽很是重用,一心想將他收入自己麾下。
張遼與關羽是認識許久的好朋友,曹操便讓張遼前去與關羽言說。
張遼問及關羽日後有何打算,關羽感嘆道:“曹公對我甚好,但劉將軍待我恩義厚重,我定會與他同生共死,絕不背叛。”
不久之後,關羽知道了劉備的下落,便快馬揚鞭去尋找。
走時說道:“人生天地間,無始終者,非君子也。”
為人處世,善始善終,便是真正的君子。
很多事情,敢於開始的人很多,但能堅持到終點的人卻寥寥無幾。
這一路,充滿了誘惑與疲倦怠。
而真正厲害的人,都能抵擋住誘惑,將倦怠化解成動力,永不放棄,將事情做到最好。
▽
人生四境界:喜時不諾,怒時不爭,哀時不語,倦時有終!
不要在高興時,輕易許諾;切勿在憤怒時,與人爭論;
不要在悲傷時,隨意抱怨;切勿在倦怠時,輕言放棄。
願你有:喜時不諾的沉穩,怒時不爭的豁達,哀時不語的理智,倦時有終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