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解放軍部隊的故事,例如在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部隊的兵團、縱隊等編制。今天,我們聊聊當年的師。截至1949年12月,解放軍部隊總計下轄了200多個師。一個問題出現了,當時的一個師到底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其實,各個野戰軍下轄的師,存在一定的差異。
首先,我們需要聊聊解放軍部隊的歷史。解放軍部隊的前身是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等幾支武裝力量,而這些武裝力量的前身,則是紅軍部隊。紅軍時代,形成了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等幾個方面軍,一個方面軍下轄了幾個軍團,例如紅1軍團、紅3軍團、紅5軍團等等。軍團下轄的編制,就完全不同了。有的軍團下轄幾個軍,有的軍團下轄了幾個師。
1934年,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主力開始了著名的長征。1936年,三大紅軍主力勝利會師,打開了新篇章。1937年7月,日本軍隊發動了盧溝橋事變,我國開始了全面抗戰。為了團結力量抗戰,紅軍部隊開始接受改編。當時,北方的紅軍部隊改編為八路軍。下轄了115師、120師、129師和陝北留守部隊,總計5萬多人。
當時,一個師的兵力,大約1萬多人。南方的紅軍改編為新四軍,下轄了4個支隊,總計1萬多人。八路軍和新四軍合計,大約7萬多人。在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部隊英勇作戰,沉重打擊了日本軍隊和各地的偽軍,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裝備,自身的裝備水平得到了加強和改善。另一方面,八路軍、新四軍部隊軍紀嚴明、秋毫未犯,與各種軍閥的部隊完全不同。
得到了各地群眾的積極擁戴和歡迎,廣大的青壯年踴躍參軍。八路軍、新四軍的兵力迅速增加,各種根據地逐步建立,而且根據地越來越大。截至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之前。各個根據地的總人口,加在一起超過了1億人。我黨領導下的武裝力量達到了130多萬人,其中,八路軍部隊100餘萬人,新四軍部隊20多萬人。
當時,新四軍部隊已經擴編到了6個師,按照編制,每個師都擁有好幾萬人,超編嚴重。在八路軍部隊中,雖然擴編其他的師,但出現了一系列的旅,番號非常多。例如教導旅、獨立旅等等,而且一口氣從獨立1旅排到了獨立7旅。由此可見,八路軍部隊的編制兵力,已經大大增加。
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以後,為了統一番號,八路軍部隊和新四軍部隊,開始統稱為八路軍部隊。隨著戰爭局勢的不斷變化,各地的解放軍部隊,逐步形成了6個野戰叢集。分別是:西北叢集、中原叢集、華北叢集、山東叢集、華中叢集、東北叢集。這些叢集就是後來幾個野戰軍的前身,由於作戰的需要,華中和山東兩大叢集,合併為華東野戰軍。
再加上西北野戰軍、東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北野戰部隊,形成了解放軍的5大戰略叢集。由於各個野戰軍所處的地區情況、面對的敵軍情況都不一樣,因此,各個野戰軍的兵力,存在很大的差異。首先,我們看看實力最強的東北野戰軍。截至遼瀋戰役之前,1949年9月,東北野戰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103萬人。
下轄了12個普通縱隊之外,還有11個獨立師和鐵道兵縱隊、炮兵縱隊等等,堪稱是兵強馬壯。根據統計,東北野戰軍屬於標準的三三制,一個縱隊下轄3個師,一個師下轄3個團,一個團下轄3個營等等。不過,有時候一些獨立師,會加入某些縱隊聯合作戰。當時,東野的各個步兵師中,絕大部分步兵師的兵力,都在1.5萬人以上。
其中,一些實力特別雄厚的王牌主力師,可能達到了1.6/1.7萬人。接下來,我們看看華東野戰軍的情況下,華東野戰軍下轄了11個普通縱隊和1特特種兵縱隊。華野的步兵師兵力,不如東野步兵師的兵力多。但華野的每個步兵師,基本上都在1萬人以上,基本上維持在1.1萬、1.2萬人左右。在淮海戰役之後,各個師的兵力,又有一定的增加。
與東野、華野的情況不同,在1949年2月解放軍部隊第一次整編之前,中野和華野的各個縱隊,沒有下轄師,而是直接下轄各個旅。有的縱隊下轄3個旅,有的縱隊下轄2個旅。例如中野的2縱、9縱,都是下轄2個旅。按照這個標準計算,一個旅的兵力大約六七千人。不得不說,為了全國戰局的重大改變,中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野主力千里挺進大別山,直接扭轉了整個中部地區的戰局。為此,中原野戰軍明顯出現了減員。在淮海戰役之後,1949年2月,中野的各個部隊得到了補充和加強,所有的旅都改編為師,一個師大約1萬餘人。西北野戰軍的情況最特殊,由於各方面的原因,西北野戰軍的部隊兵力,相對比較少。
在西北野戰軍成立以後,下轄了7個縱隊。有的縱隊1萬餘人,有的縱隊只有8000多人。一個縱隊普遍下轄2個旅,按照這個表示,一個旅大約只有四五千人。1949年2月,西北野戰軍改編為第一野戰軍以後,各個縱隊的兵力得到了大大加強。當時下轄的各個師,大部分師都擁有八九千人,一些主力師的兵力在1萬人以上。
在解放戰爭時候,解放軍各個部隊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寧可編制番號少一點,也是保持團、營、連部隊的三三制。”因為團、營、連三級屬於作戰的基礎單位,在這方面,解放軍部隊的基礎非常夯實。至於師、縱隊等編制,則根據各個野戰軍的實際情況,決定師和縱隊的數量。按照《亮劍》中李雲龍的說法,“自己有多大鍋,就下多少米。”
與之相比,敵軍的很多部隊吃空額嚴重。尤其是西北某些軍閥的部隊,一兩千人就敢號稱一個師,一萬多人就敢號稱一個兵團。從番號編制來說非常嚇唬人,其實,完全就是一觸即潰的狀態,根本沒有戰鬥力。
所以說,1949年,解放軍各個野戰軍下轄的步兵師,在兵力上,存在不小的差異。不過,進入1950年,各個部隊進行整編之後,各個部隊的編制差距並不大。關於解放戰爭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