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日本機床,中國就造不出航母?日本媒體奉為真理的傳言是真的嗎?中國的航母真的被日本機床卡住了脖子?中國機床的真實水平到底如何?
大家好我是沐沐,今天要帶大家瞭解的是中國機床的真實水平,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贊評論加關注,我們接著往下看。
首先,機床分為很多種,有金屬切削機床,木工機床等,除此之外,又可以分為鑄造,衝壓,焊接等機床。
機床對國家的工業尤其是精密加工領域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否認,日本的機床技術非常優秀,可還遠遠沒有達到卡住中國航母“脖子”的程度。
我們都知道,航母是重型武器的一種,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要建造一艘體積碩大的航母,同樣無法離開機床。
不過這裡的機床和日本常用的小型通用民用機床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我國的航母製造使用的全部都是國產機床。
和日本沒有任何聯絡,而且在軍工機床領域方面,日本的水平根本排不上名,遠遠被美、德等國家拋在了身後。
放眼全球,歐洲掌握了世界上最頂尖的軍用機床技術,但是現在中國在機床領域的發展勢頭突飛猛進,並不需要依靠外界供給。
比如中國生產的航母甲板,選用的是江蘇國光重型機械廠的萬噸重型油壓機,用於製造螺旋槳的七軸五聯動機床, 是由鎮江中船瓦錫蘭螺旋槳公司生產的。
中國不只是製造航母的機床和日本沒有關係,就連普通的軍工機床都和日本的產品沒有聯絡。
在我們之前講到的,限制中國成發達國家的《瓦森納協定》中有一項內容:明確禁止出口核潛艇螺旋槳、大型飛機主翼、高精密五軸、六軸大型高精密數控機床。
參與這項協定的國家有幾十個,而日本也在其中,而對於該協議,日本執行得最為嚴格,尤其對中國更是如此,所以,日本是絕對不會向中國出售自己國家的機床的。
《瓦森納協定》是以美國為首,聯合日本、英國等多個國家簽署的,目的當然是想要對我國的技術進行封鎖。
這項協定讓中國在航空航天、科研、軍事的眾多關鍵領域的發展大受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遏制了中國科技企業的發展。
可參與這項協定的國家沒有想到,到頭來,封鎖中國科技技術的如意算盤還是落空了。
因為不想永遠受制於這些國家,所以我們更加堅定了走自主創新道路的決心,《瓦森納協定》讓我們明白:
只有自己能夠製造出足夠優秀的產品,才能夠不受制於任何國家,擺脫依賴進口的陰影。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國的科技也不斷地取得突破和進步。
眾所周知,一艘潛艇製造的核心標準之一是靜音效能,影響這項效能的關鍵因素就是潛水艇的螺旋槳部位。
現在我國的中船重型機床有限公司在螺旋槳製造方面有著非常突出的成績,研發的七軸六聯動螺旋槳加工機床也收到了一致好評。
可見,中國的軍工機床技術並不是外媒所宣揚的那麼差,根本不需要依靠日本,又何來被日本“卡脖子”一說呢?
再退一步說,就算現在中國的軍用機床中偶爾會看到歐洲機床的身影,也完全看不到日本機床的影子。
看到這可能有人會問了:在軍工領域我們不依靠日本的機床,那在民用高階機床領域呢?我們會不會和日本的民用高階機床打交道呢?
縱觀我國各類高階的製造業,比如航空航天,電力、核能等領域,除了我們自己的國產機床之外,看到最多的就是德國的西門子,另外瑞士的機床也處於領先位置。
我們不可否認中國在以前確實從日本大量進口過機床,和日本機床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絡,這是因為在當初那個時期,我國的機床雖然價格便宜,但是效能還難以讓人信服。
而德國機床雖然表現優秀,但價格卻非常高昂,中國根本沒有能力去進口德國機床。
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機床便成了首選,它進入我國的時間相對較早,雖然技術比不上德國,但在精度和穩定性方面比我國的要高。
更關鍵的是它的價格適中,至少和德國相比會低很多,所以當時中國權衡利弊之後,最終選擇從日本進口機床。
但即便如此,這些日本機床都是一些面向中低端市場銷售的機床,並沒有真正打入我國的高階市場。
所以即便是在我們大量從日本進口機床的年代,也根本談不上沒有日本機床中國就無法制造出航母這種說法。
真正瞭解日本機床的人應該都知道,日本的高階機床技術並不先進,甚至很多時候都要從歐美進口,比如我們經常聽說的川崎重工造飛機,也都是依賴美國以及西班牙的機床。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又拿什麼機床向中國出口呢?
所以我們與其說中國依賴日本機床,倒不如說中國為日本的機床提供了廣大的市場,日本機床依賴中國市場生存。
如果有一天,日本機床在中國的中低端機床市場中都無法佔據一席之地,那想必日本機床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也會大量降低。
講完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機床水平,沐沐再帶大家瞭解一下中國和世界機床水平的差距。
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一樣,機床分為民用和軍用兩個領域,這其實和晶片是一樣的,晶片同樣分為民用和軍用兩種。
先看看軍用機床方面,我國在軍用機床上處於比較領先的位置,至少在全球來看並不算差。比如被譽為“機床航母”的世界上最大的數控龍門鏜銑床,就是北京第一機床廠生產製造的。
它高15米,寬22米,長39米,總重量達到900噸,即便是像籃球場大小的鋼鐵,也能被它加工成任意的形狀。
另外世界上最大的模鍛液壓機,成為了C919試飛成功中的最大功臣,它同樣也是中國製造。
在全球,能夠製造出4萬噸級以上模鍛壓機的國家寥寥無幾,除了中國之外,只有美國,俄羅斯和法國,要注意的是在這其中,不包含日本。
而是否擁有巨型模鍛液壓機生產製造的能力,恰恰又是一個國家在工業軍工等方面實力的重要標誌。
所以,雖然我國的軍用機床和歐美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實力已經非常不錯了。
這是因為我們對待軍工產品的態度是非常重視的,在生產時完全不考慮成本,因為只要能夠製造出來,根本不需要擔心無人使用。
要知道在軍用領域中,機床技術之間的差距並不是非常重要,只要整體能夠達標,那麼即便在某些方面有所落後,也完全不會影響產品的整體使用效果。
所以雖然我國製造軍用機床的成本比較高,但是只要能夠順利製造出來,那麼就已經是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我國有著非常多的大型專案,所以在經驗方面有著足夠多的積累。
這使得在超重裝置上我們的國產機床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畢竟歐美那些國家擁有的大型專案無法和中國的大型專案相匹敵。
接著再看看民用機床領域,我國民用機床技術相對比較薄弱,和世界頂尖技術還有著非常大的差距,尤其在主軸、控制系統等領域都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在這方面德國,瑞士,英國都做得非常好,但日本同樣無法躋身高階領域。
不過話雖如此,我國的民用高階機床也並非像大家想象的那樣一無是處,反而在很多地方還是有一定的實力的。
比如昊志機電、軸研科技在主軸領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北京精雕、華中數控在控制系統方面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尤其是華中數控,被稱為“中國的西門子”,實力早已得到了認可。
在民用高階機床領域中,中國和歐美國家存在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穩定性、可靠性以及耐用性方面。
如果有天,歐美國家停止對中國出口機床,對我國的高階機床領域會造成不小的影響,可能直接導致產品效能不穩定,生產成本不斷攀升的局面。
但是如果因此就說歐美國家的斷供,對中國的高階機床會產生致命的影響,那還不至於。
畢竟現在的中國已經有了足夠的生產能力,不會因為被斷供就被對方“卡”住脖子,雖然不太好過,但也僅此而已。
那為什麼中國的高階機床發展緩慢?和歐美國家的水平差距這麼大呢?中國的高階機床發展緩慢,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第一、西方的機床起步非常早,西方國家在三次工業革命中得到了絕好的錘鍊機會,積累了足夠多的技術。
這對他們的快速發展自然是非常有利的,相對而言國產機床起步的時間比較晚,所以在發展時間上就已經處於劣勢。
第二、國產品牌很難贏得市場信任。任何一種高階製造領域,在加工產品的時候,對精度和穩定性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因為但凡出現一點點的誤差,就會造成產品巨大的損失。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企業在採購時自然會偏向那些效能穩定的進口機床,這也導致國產機床較少被問及。
因為沒有銷量,所以國產機床也就沒有市場上的資料反饋,而資料反饋能夠幫助一個控制系統得到有效的提高。
當初日本機床進入我國時,就是因為有足夠多的資料反饋,他們的產品問題才得以被一點點解決。
第三、歐美的傾銷。歐美國家為了制約我國科技的發展,在很多方面都會故意針對中國。在中國的能力僅能夠做出三軸機床時,它們就絕對不會把五軸機床賣給中國。
而當中國具備了生產五軸機床的能力時,歐美國家又採取大量傾銷的方式,千方百計阻撓中國機床的發展。
第四、人才的流失。人才流失也是制約我國機床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畢竟當今社會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
因為機械領域的薪資待遇處於比較低的水平,所以很多具有專業知識的人都選擇轉行,從而使機床領域缺乏專業性人才,經驗性人才。
綜上所述,中國機床雖然沒有慘到被日本機床“卡脖子”的地步,但是還是應該敢於承認自己和西方高階機床技術的差距。
有人說二者之間的差距至少超過30年,乍一聽,似乎差距很大,很難追趕,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已經在不斷縮短和西方國家之間的距離,相信迎頭趕上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當然這我國也需要大力全面發展全廠產業鏈,因為競爭的關鍵之一在於成本的控制,我們必須要在同樣水平的機床上儘可能地降低成本,才能夠提高機床的競爭力。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只有透過全產業鏈都有所突破才能達到,雖然充滿了困難,但是我們依然對自己有信心。
在正視中國機床的真實水平之後,我們也敢於肯定的說,中國航母並沒有被日本機床卡脖子,所謂謠言止於智者,中國機床的水平並不差,將來也只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