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叫陳用賓的人,家裡很窮,特別羨慕那些來去無蹤、長生不老的仙人。他四處流浪,不覺漂泊來到雲南昆明,聽說昆明鳴鳳山上有座道觀是風水寶地,八仙之一的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師純陽子呂洞賓就住在那裡,就趕了去,住進一個山洞中。他每天早早起床,除了去道觀求仙拜神之外,就待在山洞裡專心致志地讀書修道,期待有朝一日見到呂洞賓。
幾年過去,陳用賓一無所獲,呂洞賓仍蹤影全無。他變得煩躁,動不動就發脾氣。道觀的道長告誡說:“火氣大的人,是遇不到仙人的,即使遇到了,也認不出來!”陳用賓聽了,心中一驚,又回到山洞裡潛心讀書修道。為克服自己愛發脾氣的毛病,他在洞門口寫下十個大字:“了卻心頭火,要見呂洞賓!”
忽一日,他在洞門口遇到一位八九十歲鶴髮童顏、身板硬朗、道骨仙風的老人。陳用賓揣摩:“莫非他就是仙人?”隨即上前,笑盈盈地盛情邀請老人到他洞裡做客。
陳用賓抱出一罐存放了多年一直捨不得喝的老酒,開啟罐塞,用收藏的傳家寶玉龍酒杯斟滿酒,恭恭敬敬地遞到老人手中。老人很高興,接過酒杯,一飲而盡。兩人對坐,喝酒說話,好不快樂。推杯換盞之間,只聽“當”的一聲,老人手中的杯子,掉落到了地上,玉龍杯瞬間爆碎。
陳用賓忘了洞口寫下的十個大字,氣急敗壞地衝老人嚷嚷:“這是我的傳家寶,你要賠錢!賠錢!!”老人不慌不忙站起身,道歉說:“我會賠你的,要加倍賠償你,請跟我來!”出到洞口,老人化為一縷雲煙消失了。陳用賓猛然清醒,意識到老人就是仙人!再回頭看,只見洞口那十個大字,已變成二十個字:“了卻心頭火,要見呂洞賓!見了呂洞賓,心頭火又生!”
陳用賓悔恨交加,罵自己有眼不識神仙!回洞後借酒澆愁,酩酊大醉,夢見自己當上了雲南巡撫。醒來後,他更加發奮讀書,經過幾年用功,真的狀元及第,夢想成真,成了雲南巡撫。
做了巡撫的陳用賓,為紀念自己曾在鳴鳳山上與呂洞賓相遇,在羊清河上修建了“迎仙橋”,並在山上建了一座金殿,又稱銅瓦寺。
傳說很神奇,但陳用賓確有其人。他生於1550年,卒於1617年,祖籍福建晉江,從小聰明好學,1567年(明隆慶元年)考上舉人,後中進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因為他中進士為官,其祖父陳遜因孫而貴,被贈予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其父陳春也父以子貴,被贈予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陳用賓自己,於1593年(明萬曆二十一年)晉升雲南巡撫。主政雲南時,他審時度勢,因地制宜,既對雲南的邊疆國防極為重視,又大力發展邊疆經濟,構建邊疆文化,為雲南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修建金殿,就是他發展地方宗教文化的舉措。陳用賓在鳴鳳山考察後,仿照湖北均縣武當山天柱峰的太和宮及金殿,於1602年(明萬曆三十年)建成了昆明金殿這一重要道教文化活動場所。
但在動盪的歲月中,金殿遭遇了各種變故和傷害。
1637年(明崇禎十年),雲南巡撫張鳳翮,將銅殿移到賓川雞足山天柱峰,天柱峰也因此得名“金頂”。當年張鳳翮移銅殿時,太和宮銅殿的基座、下層平臺砂石浮雕欄杆未拆,遺存至今。
到清康熙年間,在昆明重建鳴鳳山太和宮銅殿,據稱“採銅五百餘萬之多”(約250噸)。1980年,金殿景區清洗銅殿煙塵汙垢,發現銅殿正樑上有被煙垢覆蓋的銘文:“大清康熙十年歲次辛亥大呂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親王吳三桂敬築。”銘文的發現,證實了吳三桂修葺太和宮,重建真武銅殿,以銅鑄神像,豎“銅幡竿十餘丈,亭亭特立”的民間傳說,是真實的歷史。
相關資料表明,吳三桂修的銅殿,於康熙十年(1671年)十月十六日竣工落成。因吳三桂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衝冠一怒為紅顏”,舉兵反清,地方上立方誌碑時,為迴避吳三桂這個人,在重鑄銅殿記錄中遂只稱“清康熙九年重鑄”。
吳三桂重建真武銅殿後,鑄了一把重20公斤的“七星寶劍”,懸掛在銅殿內,這就是碑記中所載真武“慧劍高懸,常伏魔而制怪”。吳三桂還將其使用過的重12公斤、長2米的一把木柄大刀,留在太和宮,用來炫耀其武功。
去到金殿的人,都可看到銅殿正面掛有一塊雲貴總督王繼文在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書寫的“南無無量壽佛”銅匾。有人會問,為何在真武道宮裡,會掛出一個佛教的匾?
這就牽出了另一個故事。
據武當山記載,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武當天柱峰頂建真武銅殿時,峰巔極狹窄的咫尺地盤上,已有佛教無量壽佛殿。為爭地盤,道佛兩家互不相讓。當得知建銅殿是皇帝旨意時,佛家讓步,在真武殿上掛出一塊無量壽佛匾,表明“讓地不讓佛”,要世人在朝拜真武時,也誦佛。後來,昆明金殿沿襲了這一傳統。
1833年(清道光十三年)和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昆明發生兩次地震,太和宮金殿遭到一定損壞。清咸豐年間,太和宮毀於兵變,三元宮也化為灰燼。
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太和宮住持李明清,向雲南富商王熾募集資金,又向各方集資,得鑄銅一萬斤,並遍約同仁量力捐助,鑄造亭子、侍座神像、格扇瓦片,重修了山門、牌坊、殿宇等。金殿得以重新矗立在昆明的鳳鳴山上。它比北京頤和園萬壽山的金殿儲存完整,比武當山金殿規模大,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純銅鑄殿。
新中國成立,金殿迎來了一個輝煌時代。1950年,太和宮金殿被軍事接管,金殿文物得到完整保護,被命名為“昆明市金殿名勝區”。後金殿景區由政府投資,經多次修復擴建,已躋身雲南省一流風景名勝區,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
從建殿至今,一晃400多年過去,數百年的風風雨雨,泯滅了許多東西,昆明金殿依舊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撥又一撥遊人和文物愛好者,面對古滇傳統文化藝術之瑰寶,流連忘返,讚不絕口。
來源:都市時報、昆明市金殿名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