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小說《林海雪原》的人都記得,土匪聯絡副官欒平,以“小爐匠”的公開身份,在山裡山外東走西竄,收集情報、聯絡同夥。其實這種“小爐匠”在舊時北方是很常見的手藝人,我們這裡叫箍漏鍋的,也叫箍漏匠,有的地方叫“焊洋鐵壺的”。
小時候,見小爐匠是挑著兩個木箱的中老年男人,全身髒兮兮的,臉也黢黑,來到村裡子裡叫喚:“箍漏鍋來———”漏鍋來———”人們便知箍漏匠來了,把自家的爛盆盆、破碗碗,壞了的錐子,斷了的馬勺,以及其他手頭用的小物件拿來,讓焊接,補漏等修理。我們小孩子便圍上一圈,看小爐匠幹活。
小爐匠坐在自己拿的小凳子上,左右各一個箱子。面前是淺淺的火爐,在風箱的吹拂下,小火苗一閃一內的;旁邊是錘子、砧子、鉗子、鐵剪子、烙鐵等工具散放在地上。小爐匠扎著破爛不堪的腰裙,又黑又壯的雙手操作者。一邊要不停地幹活,一邊還要和村裡的人搞價錢。
小爐匠是流動作業的匠人,是“可有可無”的職業,到一個村子裡吆喝乾活,至多一兩天。看似都與鐵器打交道,可遠不如鐵匠那樣被人抬舉。鐵匠的活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必需,小爐匠則不然。而且鐵匠收入也高,舊時人們就說:“鐵匠翻翻手,養活七八口”;而小爐匠則是小打小鬧,收入不能和鐵匠一比。
小爐匠常用工具
不過,鐵匠的活是粗活,小爐匠的活是細活。鐵匠一般是新制作,小爐匠一般是搞修補。小爐匠走村串戶生活艱辛,村裡人沒活幹時,吃飯都是問題。因此,在現代生活中,在旅遊景點,或在偏遠山區還可見到鐵匠的影子,而小爐匠卻永遠消失了。這是歷史進步的自然選擇,也是我們生活質量提高的見證。
但願只是小爐匠這種職業的消亡。不是小爐匠這種技藝的消亡。比如疤了箍的小小細瓷碗;用廢棄的頂針製作的髮卡;用銀元製作的孩子們的銀手鐲銀足鐲……這些小物件,看了都讓人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