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了行裝扛起了槍,滿懷豪情鬥志昂揚;毛主席揮手我前進,奔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打通崑崙千重山,又戰東海萬頃浪;林海雪原鋪新路,金沙江畔擺戰場。”
上面這首鬥志昂揚的軍歌,便是著名的《鐵道兵之歌》,提起鐵道兵,如今的人們對其已經知之甚少,因為鐵道兵退出中國歷史舞臺,已有近四十年之久。
可是在新中國歷史上,鐵道兵絕對不是默默無聞的存在,曾經這支屬於解放軍戰鬥序列的軍種,在頂峰時期,人數一度達到了四十萬之眾。
或許很多人對於一個軍種人數多達四十萬沒有什麼概念,筆者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這樣的軍隊人數,在當時遠超世界上一半數量國家的國防軍,這也從另一個角度,透露出了鐵道兵的重要性。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產生好奇,既然如此重要的軍種,為何後來會消失呢?而這支曾經對新中國發揮了巨大作用的軍種,又是如何退出歷史舞臺的呢?
要徹底說清楚這件事情,還得從鐵道兵的成立說起,早在解放戰爭時期,東北野戰軍為了保護東北境內鐵路運輸的安全,便組建了東北人民自治護路軍,這便是鐵道兵的前身。
不過此時的鐵道兵雖然已經有了雛形,但卻並未作為一個單獨軍種,進入解放軍戰鬥序列,而鐵道兵真正成為解放軍的一支部隊,已經是1954年的事情了,在其正式成立後,經中央軍委任命,由王震將軍出任第一任司令。
當然在這之前,鐵道兵雖然沒有正式組建,但其對新中國的貢獻,卻仍是巨大的,例如志願軍在1950年入朝的時候,中央就動員鐵道兵備戰,不過當時鐵道兵還未正式成立,所以名字叫做鐵道兵團,首批就有三個師約兩萬人入朝參戰。
而熟悉抗美援朝戰爭特點的朋友,肯定都知道我志願軍在進入朝鮮之後,最大的困難便是後勤保障,因為美軍成天都在對我軍進行轟炸,後勤工作可謂是異常艱難。
但就是在這種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鐵道兵冒著美軍飛機的轟炸,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更是有不少戰士獻出了生命,當然他們也沒有白白犧牲,極大的保障了我志願軍的後勤,為抗美援朝五次戰役的進行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而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擔任志願軍總司令的彭德懷就曾對別人說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離不開後勤運輸,當然在後勤運輸上面犧牲最大的,便是鐵道兵團。
也正是因為抗美援朝戰爭的進行,使得我軍領導人明白了現在化戰爭,後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在這種情況下,鐵道兵的意義不言而喻,再加上新中國成立後急需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所以將鐵道兵納入解放軍序列,就顯得尤為重要。
就這樣,此後的鐵道兵,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支重要軍種,並立馬投身到了新中國的建設之中,包括現在鐵路的大動脈,成昆、青藏等等鐵路工程,都是由鐵道兵完成。
毫不誇張的說,今日中國鐵路之所以如此發達,正是因為鐵道兵早期打下的基礎,沒有他們的艱苦奮戰,可能大西北青藏高原一帶,至今依然不會通車,因為這裡鐵路的修建,已非技術問題,更多的則是人類的意志在和大自然力量抗衡。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再加上改革開放的進行,鐵道兵作為解放軍的一個單獨軍種,已經不符合國情的需要,如果從戰爭角度來說,合成化集團軍單從後勤保障來講已經可以自給自足,在這種情況下,黨中央便開始將是否撤編鐵道兵,提上了日程。
當然撤編鐵道兵的大背景,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大裁軍,當時不光鐵道兵撤編,即使很多陸軍,包括大軍區,也被取消編制,而中央就是否撤編鐵道兵,其實還是有過一些意見上的討論的。
因為有的人不主張撤編,尤其是鐵道兵一些幹部,都希望中央保留鐵道兵,畢竟鐵道兵改革不同於陸軍,這是徹底撤編,也就是說,鐵道兵從此將消失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系列裡面,這就讓很多鐵道兵官兵想不通。
據時任鐵道兵司令的陳再道將軍在回憶錄中所述,1982年撤編鐵道兵的訊息出來之後,部隊裡面官兵都找到他,希望他能代表部隊向中央懇請,保留鐵道兵。
眼見部隊官兵這般反應,鐵道兵司令陳再道盡管明知撤編已經要成為既定事實,但他還是心存希望,召開了鐵道兵黨委會議,決定在商量一下,統一各個常委的意見,給軍委鄧小平主席在寫一個報告,懇請保留鐵道兵。
而陳再道為了說服中央,他和鐵道兵黨委各個常委也是費盡苦心,在向鄧小平的報告中,陳再道直言現在鐵道兵可以自負盈虧,不吃軍費,這樣國家也沒有負擔,希望能保留鐵道兵。
很顯然,鐵道兵司令陳再道對於這支部隊的感情是難以割捨的,包括鐵道兵全體官兵,他們也都不願意離開部隊,那麼陳再道對鄧小平的這封報告,又是如何被鄧小平回覆的呢?
實際上鄧小平同志對於撤編鐵道兵,他自己在感情上也是為難的,畢竟鐵道兵作為解放軍的一個單獨軍種,已經存在了幾十年,全軍上下幾十萬人,背後就是幾十萬個家庭,這樣大的撤編,於情於理都是讓人難以做出抉擇的。
可是軍隊要改革,鐵道兵不撤編又不行,畢竟已經不是戰爭年代,鐵道部已經完全可以替代鐵道兵的工作,如果保留鐵道兵,這確實不利於國家體制的建設,因而鄧小平對陳再道的報告,還是給予了拒絕。
並且鄧小平還向鐵道兵黨委領導表態,雖然鐵道兵可以不吃軍費,自給自足,但是鐵道兵實行的是徵兵制,這樣會增加農民負擔,伴隨著鄧小平同志的回覆,撤編鐵道兵也塵埃落定。
最終在1982年4月9日,中央軍委辦公廳正式向全軍下達了通知,中央軍委決定撤銷鐵道兵建制,把鐵道兵併入鐵道部,就這樣,鐵道兵這支鋼鐵勁旅,還是退出了歷史舞臺。
而此時最為傷感的,其實還是鐵道兵司令陳再道,儘管他是1977年才來到鐵道兵的,但陳再道對於鐵道兵的感情卻依舊是難以割捨的,他曾在回憶錄中,如此講述道當時鐵道兵所有官兵們的心情:
“三十多年來,無論是在炮火紛飛的戰場,還是在火熱沸騰的工地,指戰員們總是以人民子弟兵的光榮自豪感激勵自己獻身祖國獻身人民,現在他們就要告別軍旗,脫下那身使他們甘願赴湯蹈火的綠軍裝,他們心裡那種深深的失落感,是不難理解的。”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鐵道兵被撤編後,陳再道將軍其實還面臨了很多精神上的壓力,例如一些指戰員,紛紛給他寫來信件,質問他為什麼在鐵道兵撤編的時候“不作為”,一些年輕點的官兵,甚至責罵鐵道兵領導。
其實陳再道將軍為了保留鐵道兵所作出的努力,基層官兵們都是不得而知的,面對官兵們的種種行為,陳再道也都是給予理解的態度,這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一位老兵,更明白脫下軍裝滋味著什麼。
事實也正是如此,此次撤編付出最多的當然是那些鐵道兵的官兵,作為一名解放軍戰士,誰又忍心看見自己的部隊消失在解放軍的序列裡面呢?這是任何人都難以接受的事情。
而當時更讓人感動的是,鐵道兵工程學院一些新入校的本科生,他們都要求自願保留軍籍,不願意離開軍隊,不願意離開鐵道兵,大家要知道隨著鐵道兵的撤編,隸屬於鐵道兵的工程學院已經不是軍隊建制了。
在這種情況下,軍委也給這些新入校的學生做出了很好的安排,甚至分數好的,有些人可以進入清華、北大學習,但是這些學生們卻毅然選擇留在鐵道兵工程學院,不願意離開鐵道兵。
或許這些剛剛進入大學的年輕學生,他們對於鐵道兵是真正的熱愛,他們渴望成為鐵道兵戰士,但是在歷史潮流面前,在集體利益面前,他們還是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而今,鐵道兵的輝煌歷史,也只能在我軍中的歷史裡尋找了,但回首往事,鐵道兵從成立到撤編,從僅有數千人的護路軍到幾十萬人的正規軍種,在這個過程中,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
但無論是增員還是被撤編,我們都不難發現,鐵道兵總是緊跟祖國的需要,緊跟人民的需要,他們面對艱難險阻能迎頭而上,但在功成之後卻未曾享受應有的讚美。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鐵道兵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曾經的一個重要軍種,這支威武雄師不愧為人民的隊伍,他們的功績,勢必永留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