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解放軍編制的故事,例如兵團、野戰軍等等。今天,我們聊聊縱隊。截至1948年11月,各個縱隊改編之前,解放軍總計擁有55個縱隊。後來,縱隊基本上改編為軍。其實,縱隊並不都是步兵部隊,當時還出現了特種兵縱隊、炮兵縱隊、鐵道兵縱隊等等。那麼,一個縱隊到底擁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解放軍的前身。解放軍的前身是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等部隊,而這些部隊的前身則是紅軍部隊。1927年,紅軍部隊建立之初,曾經出現了縱隊這一編制。不過,存在的時間並不長。隨著紅軍的迅速發展,逐步形成了紅1方面軍、紅2方面軍、紅4方面軍,一個方面軍下轄了幾個軍團。例如紅1軍團、紅3軍團、紅5軍團等等,都是久經戰陣的部隊。
1934年,隨著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各路部隊開始了著名的長征。1936年,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凝聚成為了一個整體。此時,部分紅軍部隊在南方各省堅持游擊戰爭。1937年,日本軍隊發動了盧溝橋事變之後,我國進入了全面抗戰階段。當時,為了團結一切力量抗擊日本軍隊,各地紅軍部隊開始接受改編。其中,北方的紅軍部隊,改編為八路軍。
八路軍下轄了陝北留守部隊和115師、120師、129師,總兵力5萬多人。南方的紅軍部隊,改編為新四軍,下轄了4個支隊,總兵力1萬多人。換而言之,抗戰之初,八路軍、新四軍總計7萬多兵力。在抗戰期間,八路軍、新四軍的各個部隊,英勇作戰、軍紀嚴明,得到了各地群眾的擁戴和歡迎。
一系列的根據地迅速建立,例如山東根據地、晉冀魯豫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等等。與此同時,八路軍、新四軍的兵力持續增加,編制迅速擴大。出現了一系列以縱隊命名的臨時編制,例如東進縱隊、兩廣縱隊,瓊崖縱隊、浙東遊記縱隊、東北挺進縱隊等等。在這一時期,各個縱隊的兵力差距非常明顯,編制和武器裝備情況,都不一樣。
1945年8月,截至日本戰敗投降之前,各個根據地的總人口,超過了1億人。八路軍各部發現到了100餘萬人,新四軍各部發展到了20多萬人。再加上其他幾支武裝力量,我黨領導下的武裝力量,達到了130多萬人。1946年,解放戰爭開始以後,隨著戰局不斷髮展,逐步形成了西北、華北、蘇北、中原、東北、山東等幾個叢集。
八路軍、新四軍統一改稱為解放軍,當時,下轄了27個縱隊。在戰爭期間,解放軍部隊的規模逐步擴大。一轉眼到了1948年,解放軍部隊逐步形成了5大野戰叢集,分別是:東北野戰軍、西北野戰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北地區野戰部隊。每個野戰軍下轄了好幾個縱隊到10多個縱隊。截至1948年11月,解放軍部隊已經發展到了55個縱隊。
那麼,解放軍部隊的一個縱隊,到底擁有多少兵力呢?首先,我們看看西北野戰軍。西北野戰軍成立於1947年,在成立之初,只下轄了第1縱隊和第2縱隊。晉綏地區的第3縱隊、第4縱隊,後來劃入了西北野戰軍。再加上新建立的第6縱隊。1947年底,西北野戰軍下轄了5個縱隊,總兵力7萬多人。此時,西野一個縱隊的兵力,大約1萬多人(12000人、13000人左右)。
到了1949年2月,西野各個縱隊改編為軍之前,西野的總兵力發展到了15萬多人,下轄了7個縱隊和2個騎兵旅。從當時的兵力來看,改編成軍以前,西野一個縱隊的兵力,不會超過2萬人,大體來說16000人、17000人左右。鑑於實際需要,後來華北野戰部隊的第18兵團、第19兵團,劃入了西北野戰軍(第一野戰軍)的戰鬥序列。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不得不說,在解放戰爭期間,為了全域性勝利,中原野戰軍主力千里挺進大別山,起到了很大的戰略牽制作用。為此,中原野戰軍付出了不小的傷亡,部隊出現了減員。截至1948年10月,中原野戰軍下轄了7個縱隊。總兵力12/13萬人左右,按照這個標準,中野一個縱隊,大約1萬多人。
對於這個數字,《大決戰》系列電影曾經講述過,中野各個縱隊,普遍只有1萬多人。戰鬥力最強的縱隊,也只有2.1萬人。當然,在淮海戰役之後,中原野戰軍得到了休整和補充,兵力大大增加。到了渡江戰役之前,中野(二野)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28萬多人,增長了一倍多。
華東野戰軍的前身是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華東野戰軍下轄了11個普通縱隊和1個特種兵縱隊。1948年冬天,華野和中野聯合發起了淮海戰役。至於華野各個縱隊的兵力,各種資料中的記錄非常清楚,1949年2月,華東野戰軍改稱為第三野戰軍,下轄各個縱隊改編為軍。當時,一個縱隊的兵力,大約在3萬到3.5萬人之間。
最後,我們聊聊東北野戰軍,也就是後來的四野。不得不說,東北野戰軍是四大野戰軍中,兵力最多的一個。早在1948年11月之前,東野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103萬人。當時,東北野戰軍下轄了12個普通縱隊,此外,還有炮兵縱隊、鐵道兵縱隊等等。由於兵團還沒有建立,在《大決戰》系列電影中,東野領導層一系列精準的命令,直接下達給了各個縱隊的司令員。
與其他3個野戰軍都不同,東野的一個縱隊下轄4個師。由於東野的總兵力比其他野戰軍多得多,因此,縱隊、師各級編制的兵力,都明顯比其他野戰軍多。截至1949年2月,東野各個縱隊改編為軍之前,東野12個普通縱隊中,絕大部分縱隊的兵力,都在5/6萬人的水平。實力最強的一個縱隊,達到了7萬多人,堪稱是兵強馬壯。
至於華北地區野戰部隊,雖然沒有改編為野戰軍,但實力不可小覷。有的時候,被稱為“第5野戰軍或者華北野戰軍。”截至平津戰役之前,華北地區野戰部隊,總計27萬多官兵,下轄了11個縱隊。按照這個標準計算,一個縱隊大約2萬餘人的規模。
1949年2月,原來的西野、中野、華野、東野改稱為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原本的各個縱隊改稱為軍,師和旅統一稱為師。不過,並不是一個縱隊,改編為一個軍。雖說大部分縱隊都一對一改編為軍,但部分實力雄厚的縱隊,改編成為了2個軍。此外,在野戰軍與軍之間,增加了兵團這一編制。再加上改編而來的部隊,總計設立了19個兵團、67個軍。
關於解放戰爭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