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嘞~估計有很多人和筆者一樣,在家喜歡光著腳丫子。腳底貼地的感覺,真的很棒,尤其是夏天,光腳踩在地板上實在舒服啊,有一種走在自由自在的森林中的感覺(人猿泰山?)。但在家光腳的前提是,地面必須乾淨,最好一塵不染。否則腳底能明顯感覺到異物感,很難受。
▲我家最近在用的掃地機和擦地機。
所以有條件的話,最好在家配備一臺吸塵器,甚至是掃地機。不,吸塵還不夠,最好能再用溼布拖地一遍。掃地機千萬種,怎麼選?對於剛開始裝修或者家裡沒有吸塵器的朋友,筆者推薦iRobot的i7+掃地機和m6擦地機。為啥?往下看就知道了。
一、開箱外觀
1.m6擦地機:專業型選手
掃地機器人,大家都見過,相信也看過很多評測,但是擦地機器人呢?我估計有朋友會像我一樣還是第一次使用。雖然說很多掃地機器人都結合了擦地功能,那麼iRobot這個擦地「專業戶」m6,是不是比其他「混合型選手」更強一些呢?
還記得第一次使用m6擦地機時候,覺得體積怎麼這麼小巧?因為往常一般掃地機器人,身材實在是比較粗壯。
▲而m6其實比一個手掌就是大了一圈而已。但是不要小看它,其實重量非常重,比我使用過好幾臺掃地機器人都要沉。所以在它頂部有一個凹槽提手設計,方便需要時拎著它移動。
▲我們先來看m6正面外觀和設計。首先從最簡單的按鍵入手。右邊是三個按鍵,大家應該都能從圖示猜著是什麼功能,分別是返航鍵、開始清掃鍵以及區域性清掃鍵。而正前方就有一個像手機充電口一樣的小孔,其實就是噴水地方,專業名字叫做噴嘴。在噴嘴上面這個圓形小按鈕,並不是裝飾件,其實是一個感測器。
▲而在掃擦地機後部,有一個攝像頭,沒錯,這就是一個攝像頭。中間像光碟一樣位置,聰明朋友應該猜到了,就是水箱,可以單獨拎出來裝水。而且,水箱上面有一個小提手,也很方便使用。所以在這臺小小擦地機上面,現在已經看到兩個小提手了,設計還是相當用心。
整個水壺拿出來後,豎立著看,進水口就是在上面。整個水箱看著非常像一瓶酒,或者是一瓶超大號香水哈哈。個人還挺喜歡這個外形設計。
直播iRobot智慧洗地擦地全自動掃地機器人吸塵器Braava jet m6
¥2999
購買
2.i7+掃地機:貴有貴的道理
再來看一下iRobot的i7+(按英特爾cpu的型號,說不定以後還有i9)掃地機器人。
▲先從充電底座說起。一般掃地機器人都有兩種底座,一種就是簡配版,只有一個充電底座。另外一種,就是選裝版或者是叫做豪華版的集塵底座。兩者之間都可以充電,但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是否有集塵功能。
▲先來說說這個簡配版的充電底座,個人覺得也足夠用了,價效比很高,不用再準備價格不低的集塵底座。
▲而這個集塵底座就更為複雜了,是我用過的體積算很小的。準確來講算是高挑的吧。它有個專業叫法,叫做Clean Base。一樣地從上面開啟蓋子,就可以更換集塵袋。底部是斜坡形的停車坪,可以看到前面有一個小孔,沒錯,掃地機器人的垃圾就是從這裡被吸到集塵盒裡邊去的。集塵袋,足足有4層厚(可以鎖住粉塵和黴菌)。
▲個人覺得好評的是背後的集線設計,可以把過長電源線收納起來。
Irobot i7掃地機器人全自動吸塵器家用智慧掃地拖地吸塵三合一
¥5462.9
購買
再來看一下i7+這個掃地機器人的外觀和設計。
看過一遍之後,我不得不說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從外在看,不管是用料或者設計,i7+也是我使用過最好的掃地機器人。
▲首先看下正面,大概分為幾個部分,一個是操作區域,一共三個觸控鍵,沒錯,它是觸控鍵,而不是可以按下去的按鍵。中間是開始清掃按鍵,同時也是暫停按鍵。非常好玩的地方在於,它也有一圈燈光,可以發出白光或者藍光。燈亮起來時,極具科技感,也提高了顏值。
▲在大按鍵的兩邊各有一個小按鍵,就是返航鍵和區域性清掃鍵。兩個小按鍵都有一個凹下去的設計,所以即使是觸控鍵,在操作的時候,也會有一定的反饋,這樣的設計蠻好。按鍵區域往下一點,一個橢圓形的洞洞裡,藏著一顆攝像頭,沒錯,跟前面提到的擦地機m6是一樣的,同樣有一個攝像頭。
▲按鍵上面和掃地機一樣,也有一個提手,方便拎著走動。為什麼說是方便拎著走動呢?比如需要區域性清掃的時候,又等不及透過APP或者語音控制,可以用提手把它帶過去,它會自動識別所處位置進行清掃。 如果沒有一個提手的話,就只能兩手搬動了。有了這把提手,就感覺像拎著一隻可愛的小貓咪一樣。
▲再來看一下掃地機的側面和底部。除了正常的防撞設計之外,在後半部分就有一個一鍵開啟的塵盒。塵盒裡邊還有一鍵開啟倒垃圾的設計。方便化的設計,真的是無處不在!邊上也有一個濾芯,可以進一步過濾粉塵。
▲在底部,很明顯除了兩個驅動輪子之外,就是清掃工具區域,只有一個邊刷以及兩個滾刷,而且滾刷都是軟矽膠塑膠的,不是那種毛刷。因為雙膠棒防毛髮纏繞的巧妙設計,幾乎都沒發生過繞毛髮的情況。另外一塊就是感知區域,包括一些防跌落感測器等等。個人挺喜歡它這個滾刷的顏色的,翠綠翠綠。
二、使用體驗:強強聯合,掃地吸塵一條龍
1.沒有集塵,掃地機就沒有「歸宿」
有的朋友可能會覺得iRobot的i7+集塵功能有點雞肋,但就以我個人經驗而言,以及很多朋友反饋,集塵功能實在是太好用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倒垃圾的次數,如果只是單單的一個掃地機器人的話,清掃一兩次最多兩三次就得清理它的集塵了。而有了自動集塵系統之後,少說也有一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需要倒一次垃圾,又省事又省時間。
▲剛好今天週末,清理一下廚房。一般看著見的地方都不是很髒,但是在架子底下、箱子後面等等平時難以清掃到的地方,垃圾肯定不少的。所以借週末有空給大家展示一下這臺i7+掃地機器人的清潔效果。讓我把機器人關在廚房裡,按下區域性清掃鍵,就開始清理了,大概兩三分鐘之後清理完畢(速度是真快,i7+屬於行動果斷型的)。
▲來看看戰果!可以看到,起碼從可清掃的垃圾方面。已經收拾的相當乾淨了。可以看到機器人的塵盒裡邊有各種垃圾,除了灰塵之外,甚至還有小蟲子,還有平時掉下來的一小根粉條。當然,塵盒是可以直接水洗的(記得先取下濾芯),不用怕髒。
至於掃地機器人的在地板上的清潔效果,其實各個牌子都不會太差,i7+是我用過最好的。週末也收拾了一下臥室,平時懶得打理,地板還是有一些灰塵和毛絮的。i7+一上場,三下五除二就把地面清理乾淨了。這就是掃地機器人的好處啊!自己也不用動手,可以做別的事情,真的省心省事。
▲i7+可以直接衝上地毯,對地毯的清潔效果也還不錯,畢竟是橡膠的滾刷,比一般的毛刷要更強力一些。就iRobot而言,個人比較喜歡它的反應速度,感覺它的行進速度是比較快的,避障功能也很靈敏,撞到東西立馬回頭,或者轉向,行動非常果斷。
2.沒有拖地,地面就不是真的乾淨
為什麼要用兩臺機器,而不是掃拖一體機?這是一個「分工與效率」的問題。
其實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掃拖一體的機器人為了顧及水箱、集塵盒、吸塵馬達等眾多裝置,一般體積比較大,而且多為圓形設計,這樣在擦地對邊緣和直角的覆蓋普遍不如小巧的方形機身。
二是,掃拖分離可以有更高的自由度,比如每天掃一次,但隔幾天拖一次,或者上面提到的地上有粘膩汙漬時,只讓拖地機器人工作,防止掃地機的邊刷和滾輪上沾滿黏糊糊的東西而造成重複汙染。
廚房的確是最容易髒的,除了這些可以清掃的顆粒物之外,最難搞的就是一些油汙了。但是我不怕。在掃地機器人清理完畢之後,擦地機器人該上場了。下面先來看看這個m6擦地機怎麼用。
▲別小看這個像光碟一樣水箱蓋,它甚至還有一圈LED燈光,非常好看,比如說在充電時候,燈光是紅色,在執行時燈光是白色。結合中文提示音,給人非常明顯的操作反饋。所以人機互動體驗還是蠻好,我想這也是普通家庭使用者實實在在能感受到的,也是希望擁有的體驗。
▲m6擦地機底部,其實也別有洞天。不要以為只是有簡單兩個輪子,雖然說個人覺得這兩個輪子也相當不簡單,有點像貨車雙輪胎一樣,寬度非常大(後面明白了是為了防滑)。在底部四周都有防跌落感測器,防止擦地機掉下樓梯(當然家裡沒有樓梯,所以也沒有這個擔心)。
之所以說底部別有洞天,那是因為還是有黑科技的地方,就是有一個清潔墊讀取器,看著有點像智慧手錶背後的心率感測器一樣。這個感測器有什麼用呢?比如說,如果你沒把清潔墊(也就是抹布)安裝到位,機器是無法啟動的。
▲清潔墊安裝其實很簡單,就從軌道划進去可以了,而拆卸時候更簡單,按一下擦地機前面彈出按鈕,清潔墊就自動掉下來,一點都不髒手。當拆卸清潔墊時候,也終於明白為什麼要在擦地機上面設計一個提手了。四根手指提起擦地機,拇指很自然就可以按下彈出按鈕,抹布就掉下來,一氣呵成。
▲剛入手時候,廠家配了三種清潔墊,其中包括一塊溼擦、一塊乾擦,還有兩片一次性溼擦清潔墊。為什麼要分為溼擦和乾擦呢?因為可以適用不同地面,比如說地板最好就是乾擦了,當然稍微溼一點點也可以,而瓷磚用溼擦效果是最好。從使用經驗來看,一片清潔墊使用時間應該很長,也不用太擔心耗材成本問題。
▲至於m6的充電底座倒是沒有太多可以介紹的,跟一般掃地機器人底座都差不多,不同是它底面板是可以拆卸下來。那麼拆下來之後,充電底座還能不能正常使用呢?遺憾地告訴大家,不能,因為底座過高機器人上不去了。所以還是老老實實把底座板子裝上吧。
那麼,掃地機真的那麼厲害嘛?來吧,來戰!
▲水流前面的噴嘴裡噴出,據觀察騰出的距離並不是很遠,也就是20cm頂多30公分的距離,剛好就覆蓋到機器人前面這塊區域,再利用機器底部的清潔墊進行擦拭。看上圖可以看到噴水量比較均勻,沒有形成水灘。噴水對地面進行溫潤,化解吸塵器難以清潔的汙漬,再用底部的清潔墊(可以理解成抹布,乾溼兩用)進行清潔,流程其實和人工差不多的,只不過是機器代替了咱們的工作,少了人力是其次,保護了腰椎和身體是最重要的,媽媽再不會抱怨腰痠背痛了。
▲m6擦地機器人工作方式,跟掃地機器人是完全不一樣的。掃地機器人有點像一往無前,一條道走過去,或者是像S型一樣的行進軌跡。而m6擦地機器人,就是走兩步噴一下水,再回頭擦一下,再走兩步噴一下水,再回頭擦一下,迴圈反覆,同時選擇一個S型重疊的軌跡前進。這樣的工作方法,就能保證每一個地方、每一片地面都能得到充分的溼潤再進行擦拭,可以保證比較好的清潔效果。
▲看了一下清潔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絕大部分廚房的汙漬都已經擦掉了,而且也收集了部分嗯掃地機器人無法清理的一些垃圾,達到了雙重清潔效果。方形機身貼合硬裝,對角落和邊沿的覆蓋比圓形機身更細緻;如果廚房的油汙很重,可以先人工噴灑清潔液,然後讓機器人擦,這點是掃拖一體沒法去做的,因為油汙會首先被卷在邊刷、滾刷和驅動輪上,以後再掃其他地方都會把油汙帶出去。小不足就是雖然身材已經夠小,但還是有些位置進不去,還是需要人工來補充。
3、智慧APP,這才是家電的「靈魂」
其實家裡最多的是米家的東西,所以米家APP是我最常用的智慧家電APP。除此還用過天貓精靈、小度小度,還有蘋果的Home。其實這幾家APP都做得不錯,但不得不承認在ios平臺上,親兒子Home是體驗最好的。至於第三方APP,iRobot Home數一數二。
APP說說iRobot Home這個APP使用,YYSY,個人覺得體驗是相當好,我是iPhone版本,不管是UI設計,還是功能使用,都符合他們家品牌定位。當機器執行時,APP介面上的機器也會有實時動畫,細節到位。點選一下,就可以切換i7+和m6的操作介面,可以看到電池電量,也會有需要加水等提醒。
一般我喜歡先用i7+掃地機全屋清掃,再用m6擦地機進行全屋拖地,一前一後,清潔起來非常高效。在APP上可以設定兩個機器是否要聯動。到了擦地時,可以設定溼擦或者乾擦,這就根據自己家裡地面情況而定了。在深度設定裡,還有許多好玩的地方,比如可以自定義提示音的語種、清潔偏好等等。簡而言之,這是一個相當成熟好用的APP。
小結吐槽
iRobot的i7+和m6還有很多優點我很喜歡,來不及給大家一一分享了,比如軟障穿越模式(比如窗簾、桌面,可以避免捲入)、虛擬牆(像西遊記裡孫悟空畫的小圈圈一樣)、集塵盒水洗,都是很實用的功能,在一般掃地機上還真沒發現。當然,在物聯網時代背景下,iRobot的i7+也支援APP控制,在手機上安裝iRobot Home就行,可以透過手機對掃地機實施遠端控制和深度設定,可玩性更高。
如果在清潔家電方面想一步到位,iRobot的i7+掃地機和m6擦地機的組合是一個很棒的couple。為啥?因為它們倆人可以雙機聯動。可能有的人心存疑惑,為啥有了掃地機還要擦地機呢?如果這樣想,建議現在把鞋子脫掉,光腳踩一下地板,你就明白了。因為,掃地機(或吸塵器)只能清潔地面的毛絮粉塵,但並不徹底,光腳踩就會有黏黏的感覺,很不舒服。所以,即使只有吸塵器,也最好再用微溼的拖把清潔一下地面。
以上就是筆者的真實使用體驗,和大家分享,希望能給到大家一點參考。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