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度八卦
國慶假期,國內最火的電影是《長津湖》。說到電視劇,估計不少人都看了韓劇《魷魚遊戲》,席捲全球各國的榜單,爆紅。
女主角的ins原本幾十萬粉絲,劇開播後,半個多月的時間暴漲1600多萬。奈飛(Netflix)老闆說,它可能會成為奈飛歷史上最火的網劇。
如果你沒看過此類影片的話,建議可以去看看。
《魷魚遊戲》的導演是執導《熔爐》的黃東赫,他說他的本意是拍攝一部關於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寓言故事。某種極端形式下,要為了活命而去比賽。
不得不說,韓國人就是會玩套路。這種題材的片子,最早是日本開始搞。
日本人拍出來的樣子,我個人覺得最好看也最知名的是,2000年的電影《大逃殺》。深作欣二導演,北野武、藤原龍也、前田亞季等主演。
它的創作背景是日本社會經濟發展陷入長年停滯,年輕人無法透過奮鬥完成階級躍遷,上下流動通道堵塞。電影中描述的故事是,國家為了應對青年暴力和反抗行為,每年都會挑選一個初三班級,把學生們送到荒涼小島,讓他們自相殘殺。學生們在廝殺的過程中,充分展示出人性的各個側面。
後續日本也有諸如《賭博默示錄》、《彌留之國的愛麗絲》等知名影視劇,基本都是這個套路。
韓國這次拍出來的有些不同,他們用了日本的殼子,套進去的是財閥、資本、權力、階級和宗教。
故事不復雜。
是個群像戲,一群社會底層人,被拉進一個巨大的賭局中,讓他們拿生命做賭注,贏了獲得鉅額財富,輸了便獻出生命。
什麼樣的人,會心甘情願地拿生命作為賭注?窮人,窮到一無所有的人。
攤開眾多遊戲參與者的群像,皆是如此。
男主角曾是汽車廠的工人,勤勤懇懇地工作,不料工廠破產,他又拿不到解約金,於是和其他工人聯合起來組織反抗。結果資本家勾結了權力,他親眼看到同事被警察殺死。此後他的事業接連敗退,妻子帶著女兒離開,他的身邊只剩下一個老母親,欠了一屁股的債務。生活剩下唯一的指望,賭馬。他又把母親的養老金全部輸光,揹著高利貸。
剩下的幾位主角,和他的遭遇均是大差不差。
男二號也是韓國底層平民的兒子,是男主的發小。讀書讀到了韓國最優秀最頂尖的“SKY”中的首爾大學經管系(同等地位轉換的話,相當於我們國家的北大經管系),老母親擺攤做小買賣,她以為兒子已經鯉魚躍龍門,其實不然。男二號依然改變不了命運,做了證券行業,因為挪用客戶的錢進行投資,欠了一屁股的債務(大概有三千多萬人民幣),生活在崩潰的邊緣,一心想著自殺。
剩下幾個:有在韓務工被老闆坑的巴基斯坦人;有“脫北者”被生活所迫做小偷的;還有剛生下孩子還沒來得及起名字的;還有女殺人犯,死者是身為牧師的父親,疑似的遭遇是,她被父親數次猥褻,同時她的父親又家暴、殺了她的母親,她出手殺了父親。
就是這樣一群對生活無望的人,被集中了起來,讓他們參加以命相搏的遊戲。遊戲分6輪,組織者一共召集了包含上述幾位主角在內的456人參加。
遊戲的細節設定,也帶有現實色彩。故事最核心的邏輯,是零和博弈下的內卷“人吃人”。每個人代表著1億韓元,每死1人,整個遊戲的終極獎金池就會增加1億韓元(約54萬人民幣)。遊戲最後的勝利者可以獲得全部獎金。
不同於《賭博默示錄》、《彌留之國的愛麗絲》、《大逃殺》、《飢餓遊戲》等同類作品,《魷魚遊戲》用了一種極端的反差:讓最複雜的成年男女,玩最童真的兒童遊戲。
第一關是,“一二三、木頭人”,第二關是椪糖,第三關是拔河,第四關是玩彈珠,第五關是跳玻璃,第六關是魷魚遊戲。
當然,具體是什麼遊戲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一種篩選機制,一種底層人如何成為贏家的篩選機制。然後在這些人玩遊戲的過程中,用各種細節去勾勒人物群像。
劇中重要的支線是那位韓國警察,更像是NPC,功能性角色,由他深入這套體系的後面,展開背後的組織構成。
除了底層參與玩遊戲的人,我們不難看出,它更像是一個簡化版的韓國社會各階級圖示:底層人上面還有兩層,中層的管理者,和上層的大玩家。
中層管理者,即在遊戲現場介紹比賽規則、殺人、維持秩序等人。他們沒有露出真實面目,而是頭戴三種形狀的圖案,圓形、三角形和方形,分別是勞工、帶槍計程車兵、以及小領導。
中層管理者表面上會有一整套嚴苛的規則,比如不準主動說話,防止勾兌等等,但他們之中還是會有貪汙、走私、販賣器官等行為。大玩家對他們的態度是睜一眼閉一眼,他們獲利無所謂,只要不破壞整個遊戲的執行規則即可,破壞規則便會被除掉。
上層的大玩家,揭示便有些赤裸裸了。底層人是真實面目示人,中層是工具圖形面目示人,上層人則是動物面目示人,以展示其獸性。
底層人互殺以求取生機的遊戲,上層人會全程觀看,前半程是看直播,後半程是現場觀看。
為了凸顯上層大玩家的癖好,裡面還特意布了一部分景,被徹底物化的年輕男女,像個物件一樣立在大玩家所在的房間內。這些都是由主創們從全球各地請來的年輕的模特們、網紅們扮演。
它這裡面出現了五個大玩家,其中四個白皮歐美人,一個身著中山裝的中國人,還吟了兩句杜甫的詩詞“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言外之意是,韓國影視中常常出現的島國憂慮,他們自認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五個大玩家暗指“五常”。
故事的邏輯外殼和階級模型,是挺完整的。畢竟有無數日本大逃殺系列和韓國階級論現實電影打底。
最終,呈現出了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的韓國階級寓言:資源有限、經濟增長停滯後,底層人無限內卷下的人吃人,中層人參與組織,上層人圍觀看戲下注,像一個古羅馬鬥獸場。最底層的無產者,改命意願最為強烈,因為社會對他們的容錯率最低,他們的犯錯成本幾乎為零,賭博、搶劫等行為只是他們的出口,如果把他們放到一個封閉的空間內,給予一個明確的獲利規則,他們便會流血互殺。
可惜的是,它最終只是停留在了呈現,只是提出了問題。
最後幾集全崩了,因為男主贏了,他是唯一的勝者,其他底層的男女參與遊戲的全死了,要麼是過遊戲關卡失敗而死,要麼是彼此互殺,他們全程幾乎沒有向上質疑、反抗和鬥爭過,只有互害。
甚至電影中還埋有很重的宿命論:女主姜曉生前愛玩刀,結果被刀刺脖而死;男二尚佑參加遊戲前準備自殺,結果死於自殺;小混混張德秀生前逃命時跳橋,結果死於跳橋;巴基斯坦人阿里生前被騙錢,結果死於被騙彈珠……
唯一例外的是男主,他活下來除了幸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心好、善良。他同情了遊戲中的另外一個“底層人”,一個古稀之年、患有癌症的老大爺。這個韓國大爺,真實身份是整個遊戲的操盤者之一,放了男主一馬,男主得以活命致富。
這就變成了一個巨可笑的閉環,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韓國聲名顯赫的導演,站在日本人的肩膀上,花了十年的時間,創作出的劇本,說要拍出一個所謂韓國當代資本主義的寓言故事,在美國大資本的扶持下,他們完成了這個故事。故事裡讓底層群體死得只剩下一個,還是因為上層人的同情,僥倖獲得了生計。再用男主的嘴,告誡大家要善良。
也算是一種辛辣的諷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