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初期八路軍的武器怎麼樣,真的像歌唱的:沒有槍,沒有炮?
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場上,八路軍遇到的最大的困難,就是太缺武器。
為什麼我們形容抗日戰場情形時喜歡用“艱苦卓絕”四個字形容?我們今天來盤點下開展是我八路軍和同戰場的日軍及國軍在裝備上的差距。
先看八路軍的單兵裝備,可以用“心情沉重”來形容,抗日戰爭前期八路軍的裝備僅有漢陽造、土地雷及大砍刀。就這也做不到人人都有。
有資料統計:在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八路軍120師9595名戰士,卻只有槍支5216支。發展到1939年,120師隊伍擴編到50873人,槍支也不過23714支。一半以上的八路軍戰士沒有槍,竟然是常事。就算是有槍的戰士,子彈卻也是奇缺。129師計程車兵,平均每人只有子彈22發。這樣的困難,怎麼可能去想象攻堅。
我們再看看主要的步槍“漢陽造”,這是一支生命力頑強的步槍,由清朝新軍開始,北洋軍、北伐軍、中央軍、紅軍、八路軍、志願軍竟然也有不少部隊拿這款武器,對面之敵換了又換,不換的確是漢陽造。到了抗戰,絕不是“漢陽造”多優秀,而是如此老舊的武器也短缺。
我們再看看日軍的單兵裝備,除了著名的“三八”步槍這樣效能先進的槍支外,同時每人還配有120發子彈,分別裝在身上的4個彈藥包裡。作戰保障方面如地圖包;生活保障方面如水壺、飯盒;被服方面如綁腿、護腿、雨披、軍毯、帳篷布;實用工具方面如步兵鍬、鐮刀、手斧、軍鎬;防護保障方面如防毒面具、護目鏡、防蚊頭罩、蚊帳以及攜行具的腰帶、揹包、挎包等等,洋洋灑灑,蔚為大觀。
我們再來看看友軍,國軍的步兵裝備標準就是幾乎就沒什麼標準,當然中央軍裝備較好以外,東北軍、晉綏軍等割據軍閥的武器尚可以外,其他的地方武裝,比如參加抗戰的川軍的武器非常差,仍然是漢陽造。
就以步兵最起碼的步槍舉例,中正式步槍這可是國軍裡自己能生產的最好的步槍,它仿製的是德國毛瑟步槍,發射7.92mm尖頭彈,從30年代初生產到抗戰結束,一共生產了六、七十萬把,率先裝備了國軍的嫡系部隊。
已知裝備中正式步槍的有第3、6、9、14、36、87、88師等,但是這些嫡系也不是全部裝備,仍然有部分士兵使用的仿製的漢陽造步槍,發射的依然是落後的圓頭彈。
其他雜牌部隊使用的7.92毫米漢陽造、7.7毫米的李·恩菲爾德等不亞於10餘種步槍,都是歷次戰爭留下的存貨,最大的缺點是子彈口徑不一樣,給後勤帶來很大困難。
下面我們以戰術單位統計下1937年抗戰開始時敵我雙方的裝備的情況:
八路軍 |
日軍 |
國軍(中央軍) |
|
戰術單位 |
師(120師) |
師團 |
師 |
人數 |
9595人 |
21945人 |
10923人 |
馬匹 |
5849匹 |
||
步手槍、擲彈筒 |
5216支 |
9476支,576具 |
3831支、243具 |
輕機槍 |
541挺 |
274挺 |
|
重機槍 |
104挺 |
54挺 |
|
野山炮 |
64門 |
12門 |
|
步兵炮 |
44門 |
很多人印象中,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其實在真正的抗日戰場上,比殺死日軍更難的事,就是從日軍手裡搶奪武器。戰鬥意志強悍的日本兵,根本不會讓八路軍得到自己的武器,甚至寧死不肯繳槍。比如平型關大捷,犧牲我們的戰士六百多人,殲滅日軍也過千,卻“只繳獲不到100支的完好的步槍”。直到1941年我方後勤工作報告說:我軍跟鬼子的大多數戰鬥,繳獲的槍彈通常比我們的消耗少,最好的情況也就是耗繳平衡。當然也有不少“與日寇作戰,彈藥消耗大,繳獲則少的可憐”的情況。那些“輕鬆從敵人處繳獲槍炮給養”的“爽”場面,大多都只在“抗日神劇裡出現”。
由此,就知道一句歌詞“敵人給我們造”背後,是何等的無奈與悲壯:每一支繳獲的步槍,都是把八路軍的寶貝疙瘩,背後卻要犧牲多少我們可愛的八路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