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4日,中國南疆的大門,具有2200年曆史的古城廣州得到解放。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和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司令員陳賡站在廣州城牆上,一時感慨萬分。廣州起義至此已經過去22年,這座古城終於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11月,廣州當地的報紙《南方日報》大幅報道廣州解放一事,葉劍英、鄧華、陳賡的照片被放在首頁,向全市人民展示英雄的容貌。
這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不過在一名小戰士眼中,他看出了一番不尋常之處。這一天,46軍的戰士鄧賢詩剛從戰場上下來,無意中看到了這份報紙,突然間落下兩行熱淚,指著鄧華的照片對連指導員說:“他,好像是我的爸爸!”
連指導員頓時愣住了,這個孩子是不是癔症了?鄧華可是四野兵團首長,他的兒子怎麼可能在一線部隊當一名小兵,於是只是簡單回應道:“別瞎說。”
雖然沒有得到連指導員的支援,鄧賢詩還是鼓起勇氣給鄧華寫了一封信,他寫道:“尊敬的鄧華司令員,我是鄧賢詩,請問您是我的爸爸嗎?”
告別妻兒,參加革命
鄧華,共和國開國上將,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彭德懷的左膀右臂,為國家和人民立下不朽功勳。
1910年4月28日,鄧華出生於湖南彬縣的一個書香門第。在父親的影響下,鄧華很小就能熟背四書五經,不過他最喜歡的,還是《三國演義》、《說岳全傳》這樣的古代軍事書籍,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像岳飛一樣,上陣殺敵,保家衛國。
1925年,15歲的鄧華第一次離開家鄉,到省會長沙求學。當時反帝反封建運動大潮席捲長沙,鄧華奮勇當先,寫下“青年當捨身報國,挽救國家危亡,解放億萬聖靈塗炭”這樣震撼人心的大文。
同年12月,鄧華娶同鄉的邱青娥為妻。雖然是父母包辦婚姻,但邱青娥樣貌甜美,知書達理,鄧華對她非常滿意。鄧華外出求學,邱青娥就留在彬縣守候,將家裡的雜事處理得井井有條。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爆發,大肆屠殺共產黨人。一個月之後,湖南軍閥何健發動“馬日事變”,長沙城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剛入黨兩個月的鄧華迫於形勢,不得不回到老家彬縣躲避。
在老家,鄧華和妻子邱青娥度過了難得的一段二人時光,後來他們的兒子鄧賢詩出生,兩口之家變成了三口之家,其樂融融。然而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1928年1月,鄧華奔赴湘南,參加湘南起義,無奈與妻兒作別。
妻子病故,兒子留守家鄉
湘南起義後,鄧華跟著朱德、陳毅上了井岡山,與毛主席領導的部隊順利會師。在酃縣作戰中,鄧華第一次領略到毛主席的指揮才華,佩服得五體投地。
當時紅四軍對酃縣形成三面合圍之勢,只待毛主席一聲令下,部隊就立即向酃縣挺進。然而正當部隊緊鑼密鼓部署作戰計劃時,毛主席卻要求撤退至礱市、大隴一線。對於毛主席這一決定,包括鄧華在內的多名指戰員很不理解。
在幾天後進行的軍事會議上,毛主席解釋用兵的原因,他說:
“湘敵、贛敵企圖從東西兩線對井岡山實施夾擊,湘敵消極,贛敵積極,我軍應當對湘敵採取守勢,全力進攻贛敵。我們進攻酃縣,是為了將躲在永新城內的贛敵吸引出來,一舉消滅,這就是聲西而擊東!”
聽完毛主席的軍事講解,鄧華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深切體會到,毛主席的指揮才華在軍內無出其右,其運籌帷幄的能力在未來將讓井岡山的部隊大放異彩。
作為毛主席從井岡山帶下來的嫡系將領,鄧華先後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作戰、兩萬五千里長徵、紅軍東征、平型關戰役等一系列重大戰役,在真刀真槍的戰場上不斷淬鍊,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八路軍指戰員。
1938年3月,鄧華擔任八路軍第四縱隊政委,率部向冀東挺進。然而就在這時,他收到了家鄉寄來的一封信,告知他的妻子邱青娥,在老家突然病故了。
噩耗傳來,鄧華悲痛萬分,他離鄉整十年,為革命捨身忘死,幾乎和家裡斷了聯絡,不知道妻兒的下落。他自知愧對妻兒,可他曾經發誓“救民於水火”,只能捨棄小家。他放心不下兒子鄧賢詩,他應該11歲了吧,很難想象失去了母親,他留在老家該怎麼生活。鄧華想著想著,臉頰上就劃過兩行清淚。
戰友們給鄧華提建議,讓他把兒子接到部隊來,鄧華思忖良久,還是拒絕了。抗戰已經進行到最危險的時刻,他不忍戰士突破日軍重重包圍,到老家把鄧賢詩接過來,這是非常危險的。他不能因為自己的兒子,就不顧戰士的生命安全。
待形勢有所好轉後,鄧華派警衛員回到彬縣,尋找鄧賢詩的下落,卻發現孩子早已不見蹤影。警衛員和周圍人打聽,鄉親們說:“他母親病故,父親又不知道在哪裡,他大概是出去討生活了吧。”
無奈之下,警衛員向鄧華彙報鄧賢詩已經失蹤的訊息。
解放廣州,親子寫信認父
1949年,第四野戰軍揮師南下,一路解放大半個中國。10月14日,鄧華和陳賡率領四野第15兵團和二野第4兵團攻入廣州,廣州解放。
當時在46軍當兵的鄧賢詩也在廣東打仗,偶然在報紙上看到鄧華的照片,他頓時愣住了。他覺得照片上的人特別親切,而且和照顧他長大的伯父鄧多英很像,伯父從小便告訴他,他的父親叫鄧多華,在外打仗一去不歸,與鄧華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難道只是巧合?
鄧賢詩捧著那張報紙,一整夜無眠,心不在焉的。連指導員看出他的不對勁,詢問遇到了什麼事情。鄧賢詩顫顫地說道:“鄧華司令,可能是我的爸爸!”指導員不相信鄧賢詩說的話,說:“他可是兵團的首長,怎麼可能是你的爸爸?別瞎說!”鄧賢詩又問:“鄧華首長的家鄉是不是在彬縣?”指導員有點生氣了:“你問這個幹什麼?”
鄧賢詩不死心,他與父親分離21年,怎麼可能輕易錯過這個父子相認的機會,他鼓起勇氣,給鄧華寫了一封信,詢問道:鄧華司令員,我是鄧賢詩,您是我的爸爸嗎?因為不知道鄧華的具體地址,他請求廣州軍事管制委員會代為轉交。
收到鄧賢詩的來信後,鄧華的淚水嘩嘩往下流,打溼了信件。離鄉21年,他的髮妻已不在人世,兒子流離失所,不知去向,如今竟收到了天大的喜訊!他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哭了許久許久。
得知兒子的具體情況後,鄧華找到了陳賡,道出了自己的激動之情。陳賡也替鄧華感到高興,他說自己的侄子也在46軍,不如把他們一起接到廣州來,親人團聚。鄧華一聽,立刻同意了陳賡的建議。
幾天之後,鄧賢詩趕到了廣州。鄧華離家時,他還是襁褓中的孩子,再次見到父親,他直接撲到鄧華的身上,泣不成聲。周圍的戰士們見到這個情形,也十分高興,一邊鼓掌一邊叫好:“咱司令員撿了個兒子!”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毛主席親自點將,調任鄧華擔任第十三兵團司令員,組建東北邊防軍,準備入朝作戰。同年10月,鄧華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率領26萬志願軍將士率先入朝,拉開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在朝鮮戰場上,鄧華和彭德懷司令員默契配合,取得了一場又一場戰役的勝利,最終將美國侵略者趕出了朝鮮,鄧華居功至偉。
1955年,鄧華接任瀋陽軍區司令員,並被授予開國上將,英雄的傳奇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