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桅杆
林彪在戰爭年代被稱為戰神。後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對其評價是黑白兩極,成為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其實,戰爭年代的林彪,在為人處事及性格等方面上也是黑白分明。這究竟是巧合還是宿命,真的難以說清。筆者希望透過一些事例,探尋一個真實的林彪。今天談談林彪只管大事的“重點主義”。
1946年5月22日,刊登在《人民日報》上、由劉白羽採寫的《林彪將軍訪問記》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林彪將軍的特點之一,是掌握著中心,而後圍繞著它去做極深刻細緻的思考,然後到實際中去考驗。”這與後來被羅榮桓概括並在東北廣為流傳“林總的重點主義”是同一個意思。
1946年6月16日,林彪擔任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委,東北實行“一元化”,林彪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王”。當時正是四平撤退之後,東北局勢一團亂麻,工作千頭萬緒。這對一直是軍事幹部的林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對此,林彪的訣竅是抓重點,除了統籌全域性外,重點抓兩件事:一是根據地建設,上任不到20天,在7月上旬主持召開了擴大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東北的形勢和任務》決議(即七七決議),提出“要把發動農民群眾,創造根據地擺到一切工作的第一位”。隨後,東北局抽調1.2萬名幹部組成下鄉工作團,推行土改、剿匪、建設等根據地建立的一系列工作。我方從此在東北有了“家”,大批東北翻身農民成為堅強後盾,要人有人,要糧有糧,初入東北“七無”(無黨、無群眾、無政權、無糧食、無經費、無醫藥、無衣服鞋襪)狀況得到徹底改觀。二是軍隊建設和打仗,在建立根據地的同時,林彪利用停戰間隙,對所屬部隊進行了大規模整編,將進軍東北及後來發展的部隊統一整編為5個主力縱隊和10個獨立師。部隊的建制和指揮體系得到了統一,為在東北實施大兵團作戰創造了條件。
在根據地建設的總體部署以及軍隊整編工作完成之後,林彪開始集中精力思考下步作戰,突出“重點主義”,即專注於打仗。除此之外,林彪充分發揮三個副手的作用:根據地建設、二線兵團組建及訓練等主要交由高崗負責;經濟建設及軍工生產等主要交由陳雲負責;羅榮桓1947年5月從蘇聯看病回國後,林彪又讓羅榮桓主抓前方軍隊的思想工作和幹部等日常建設工作。這些實際上都是大事,但在林彪那兒都不是“重點”。即便如部隊幹部提升這種在一般人眼裡的“頭等大事”,都不是林彪的重點。東野軍事幹部的提升或調整,每次都是由羅榮桓研究拿出意見,林彪基本上沒有不認可的。
林彪被稱為“戰神”,是個軍事天才。對於人而言,通常的情況是某一方面過於專注,在其他方面往往遲鈍麻木。林彪專注於打仗,對其他很多大事都不大在意,對自己身邊的小事更是不問不顧。平時,林彪只要沒睡著,基本上都在思考問題,思考打仗的事,或對著地圖、或在院子裡踱步。
有一次,林彪正在院子裡踱步,警衛員在房間裡擦槍走火,子彈從窗戶打出去。在場的人都嚇愣了,而林彪只頓了一下,又繼續踱步,似乎這事沒發生,事後也沒有追究。一次在哈爾濱,林彪要參加一個重要活動,事先讓生活秘書安排車。可到臨出發時,車沒來,生活秘書也不知道去哪了。林彪擔心遲到,帶著兩個警衛員就步行過去了。兩地相距雖然不遠,但當時是戰爭年代,哈爾濱還常有敵特活動,路上安全是個大問題。事後,林彪也沒有責備任何人。
1946年初,東北局出過一個規定,幹部結婚必須具備“二八七團”3個條件,即28歲以上年齡,7年以上黨齡,正團級以上幹部。林彪到東北的第一個政務秘書叫季中權(後來官至衛生部副部長),非常能幹,林彪也非常賞識。1947年初,季中權談了一個物件,想結婚,但年齡不到28歲,不符合結婚條件。季中權彙報時,林彪沒有表態,既沒有反對,也沒表示贊成。其實,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委的秘書帶頭違反“二八七團”規定,會有什麼影響?季中權在林彪身邊工作已經一年多,應該很清楚林彪對此類問題的態度。林彪原則性極強,自律性也很強,可能是希望身邊的人也和他一樣自律,所以內心明如鏡,不贊成,也不去說破。季中權見林彪沒有表態,就把婚結了。從此以後,林彪對季中權的態度明顯冷淡了許多。
林彪的“重點主義”就是打仗,就是對著地圖或在踱步的過程中,思考戰役戰術思想和方案。林彪是東北局書記,卻不住在東北局的駐地哈爾濱,而是住在距哈爾濱50多公里的雙城,為的就是少受干擾,有更多的時間思考作戰問題。林彪打仗,組織戰役戰鬥基本上不開軍事會。對每一次戰鬥或戰役,都是先思考,形成方案並作出決定後,即下達作戰命令。東野每次上報總部或下達給部隊、署名“林羅劉”或“林羅劉譚”的作戰電報,基本都是林彪口述完成,其他領導只是籤個名,鮮有不同意見或改動。有時甚至是電報發出後,再拿去讓其他領導簽字。遼瀋戰役這樣決戰性質的作戰行動,東總也沒有開會佈置一下:林彪的作戰方案形成後,參謀處擬定了具體的作戰計劃,隨後即下達作戰命令。
這種作戰安排,有一個很大的好處是利於保密。作戰方案只在林彪和參謀長劉亞樓等人的腦袋裡,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知情人範圍。仍以遼瀋戰役為例,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東總依據林彪的作戰方案,形成作戰計劃,東總不僅不開會,還派人將作戰命令送達各縱隊或師,而不是用電報。部隊接到命令就開始南下行動,晚上行軍、白天宿營;各縱隊、各師都在原駐地留下一部電臺,每天按常規繼續收發報;各縱隊司令政委也只知道行軍目的地,並不清楚具體作戰計劃。同時,東總還採取一系列欺騙行動:利用破獲的敵人電臺發出假情報;報紙、開會及部隊繼續宣傳“練好兵、打長春”;圍困長春的部隊更是動作頻頻,每天白天向長春開進,晚上再悄悄地撤回。
令人叫絕是的,這些保密和欺騙行動,還真的把東北的蔣軍矇住了:如此大規模的軍隊調動,東北“剿總”的偵察飛機和情報網也覺察到了一些跡象,但其技術偵察部門認為“敵軍電臺均在原地,電報頻次也未見異常”,東北“剿總”由此判斷,“敵軍在北寧線不會有大的軍事行動”,認為我軍的進攻目標是長春。可以佐證的是:東野大軍已經在北寧線上展開,大戰在即,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範漢傑還把妻子接到錦州團聚。一個月不到,錦州城破,範漢傑被俘,非常狼狽。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