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是唐朝詩人杜甫寫的詩歌,意思就是說在戰爭年頭裡面,一封家書的價值抵得上萬兩黃金。一旦爆發戰爭,妻離子散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哪怕你位居高位也是如此。對此,我國開國元帥彭德懷深有體會。
1956年,彭德懷給自己的外甥羅永佑寫信,讓他從藏族草原回來,跟自己在北京住一起。對此,羅永佑回信說不願意。
看見自家外甥的回信,彭德懷雖然不捨,但是依然同意了他的要求。對於羅永佑,彭德懷是深感愧疚的,因為當初他的原因,導致羅永佑被遺落在草原19年的時間。現在羅永佑不願意回來,他也是無話可說。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就要從紅軍長征說起。
1934年10月10日,由於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迫使紅軍開始長征。當時彭德懷擔任的職位,是負責管理後衛以及收容的三軍團軍團長。
1935年8月28日,天空正下著毛毛細雨,彭德懷率領的三軍團,正在被稱之為“死亡地帶”的水草地上艱苦跋涉。此時擔任三營三連二排排長一職的羅永佑,跟幾個戰友餓得頭昏眼花,吃力的邁著自己的步子跟上隊伍。
此時,正在巡邏隊伍的彭德懷走到羅永佑的面前,輕輕地拍著羅永佑的肩膀,說道:“加油永佑,我相信你可以的,跟上隊伍不要掉隊”。
羅永佑想要跟平時一樣,生龍活虎的回答彭德懷一聲“是”。然而飢餓感已經讓羅永佑全身都沒有力氣,從喉嚨裡面發出來的聲音,可能連他自己都聽不清楚。
看見羅永佑這樣,彭德懷也是感覺到心疼,從自己原本已經乾癟的乾糧袋裡面,抓出一把炒麵遞給羅永佑後,就匆匆地離開了。
看著手上的乾糧,羅永佑蒼白的臉龐浮起一絲紅潤,一半是激動一半是羞愧。激動是因為他已經餓了三四天,現在手上有吃的了,如何能不開心?
羞愧是因為他知道紅軍人人平等,哪怕身為軍團長的彭德懷,乾糧的分量也跟士兵們相差無幾。現在彭德懷將乾糧給他吃,意味著他自己要餓肚子,這如何讓他不羞愧。
但是羅永佑不是矯情的人,招呼過來周圍的同志,跟他們平分了炒麵。大家跟羅永佑都是一樣的心情,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活著走出草原。
羅永佑是江西省南康人,他的生母是彭德懷的表妹。正是因為有著這一層血緣關係,1928年彭德懷領導革命的時候,父親帶著當時只不過14歲的羅永佑,過來投奔彭德懷。
當時中國羸弱,百姓生活條件非常差,食不果腹是經常事,羅永佑一家人也是如此。雖然已經14歲,但是因為經常餓肚子的原因,導致當時羅永佑看上去就跟十一二歲差不多。
看著自家外甥瘦弱的身體,彭德懷也是心疼。考慮到外甥的年紀小,所以彭德懷沒有答應羅永佑父親的要求,不讓羅永佑跟著自己參加革命。當時彭德懷對羅永佑說:“你回去要好好讀書,長大以後再來當紅軍,到時候咱們兩個一起給窮苦人打天下”。羅永佑當時就將彭德懷的話語牢牢地記在心中。
1931年,此時已經17歲的羅永佑,隻身來到紅軍三軍團,找到擔任軍團長一職的彭德懷,再次跟他說自己想當紅軍的想法,這次彭德懷同意了,羅永佑終於能夠成為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
自從成為紅軍的一員後,羅永佑從未叫過彭德懷一聲舅舅,而是叫他軍團長。對於羅永佑,彭德懷非常關心他的成長。
一次在行軍路上休息的時候,羅永佑坐在地上拿出課本,抓緊時間學習。恰好此時彭德懷過來看看他的情況,看著外甥努力學習的樣子,彭德懷拿出自己的鋼筆,在羅永佑的書本上寫下:“斧頭劈開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藉此來鼓勵羅永佑好好學習,將來為人民們奮鬥。
在長征途中,彭德懷率領的三軍團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保衛紅軍,讓長征的戰略目的能夠順利達成。為此,三軍團經常需要跟負責追擊長征隊伍的國民黨軍隊戰鬥。
在某一次戰鬥中,羅永佑突然聽見左邊的草叢裡面傳出來一聲“趴”的聲音,隨後腹部一陣疼痛,緊接著就失去了意識。
等到羅永佑重新恢復意識的時候,已經是第三天下午。此時的他正好躺在中央後方醫院,他的第三根肋骨被敵人打斷了,傷勢非常的嚴重。
好在此時三軍團已經來到巴西地區——現在的若爾蓋縣巴西鄉,此地易守難攻,一時半會也不用擔心敵人襲擊,羅永佑可以安心養病。
然而羅永佑可以安心養病,並不意味著軍隊就可以安心休整。這天,醫護人員剛好給羅永佑換好傷藥,彭德懷就出現在他面前。
彭德懷憂慮地詢問了羅永佑的傷勢,得到滿意的答覆後,臉上的神情總算是放鬆下來,隨後為難地跟羅永佑說道:“永佑,你就在這裡安心養病,我們很快就出發了,這裡的傷員都會交給當地的群眾照顧。你們所有人都養好傷以後,再一起追趕上部隊”。
聽到自己被部隊“放棄”,這個21歲的小夥子當場就流下眼淚,拉著彭德懷的雙手,哽咽的說道:“舅舅,你給我一匹馬或者是一副擔架,我就能跟上隊伍。看在我死去的母親的情分上,帶我一起走吧”。
自從外甥參軍以後,這是彭德懷第一次聽見他叫自己舅舅,又聽到羅永佑說起自己的表妹。一時之間,重視親情的彭德懷也是於心不忍。但是理智告訴他,羅永佑的情況已經不適合繼續行軍了。
於是彭德懷只能苦口婆心的勸阻著羅永佑,告訴他自己已經安排好一切,給他找了一個保護人。說到最後,彭德懷抱著淚流滿面的羅永佑,用著顫抖的聲音說道:“永佑,你是懂道理的,知道舅舅為什麼不帶著你一起走”。
至此彭德懷再也沒有說什麼,彭德懷摸了摸全身,想要留下點東西給羅永佑做紀念,但是最後什麼也沒有。軍團長的衣服跟戰士們一樣的破舊,沒有什麼貴重的東西。就這樣,這對叔侄就這樣分開了。
彭德懷分配給羅永佑的保護人,是一位叫做扎巴的藏族人。彭德懷千叮囑萬囑咐,告訴這個叫做扎巴的藏族人,一定要照顧好羅永佑,以後紅軍是會回來要人的。為此,中央後勤部特意給了扎巴250塊大洋作為照顧費。
當彭德懷率領紅軍隊伍離開後,扎巴也牽來一頭毛驢,將擔架上的羅永佑扶上毛驢,隨後晃晃悠悠的離開了。
經過扎巴半年時間的精心照料,羅永佑身上的傷勢終於痊癒了,此時的他迫不及待的想要追上部隊。然而藏族草原的複雜性遠遠地超出羅永佑的想象,他根本不明白大草原的恐怖之處。
體會到草原的恐怖後,羅永佑不得不先放棄自己找到隊伍的想法。在這種惡劣的自然環境面前,羅永佑第一個要考慮的問題是生存。為了生存,羅永佑開始將自己改名為更特爾,不斷地更換自己的居住地,最後在一個叫做阿西芽香寨子的地方落戶下來。
阿西芽香寨子位於草原的深處,這裡的居民很少跟外面的人產生聯絡,但是羅永佑依然憑藉著自己的勤勞和善良,讓當地的居民接納了他。在藏民們的教導下,羅永佑學會了藏語,學會了如何在草原上放牧牛。
羅永佑的勤勞善良也吸引到一位藏族姑娘的青睞,在對方父母的祝福下,兩人喜結連理。至此,那個戰場上英勇頑強的紅軍戰士已經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一位身穿羊皮襖,在草原上放牧的淳樸牧民。
在草原生活的這段時間,羅永佑感覺到家庭的快樂,對於現在的生活感覺到非常的滿意。但是在羅永佑的心中,始終為自己無法繼續參與長征感到惋惜。
1953年,羅永佑在放牧的過程中,意外地看見一個穿著中山裝的漢族人——共產黨任命派遣的進藏幹部。
看著這個進藏幹部,羅永佑的心情無比激動,他等這一天實在是等待得太久了,已經整整十九年的時間,現在終於聽到紅軍勝利的訊息了。
羅永佑邀請這位進藏幹部來到自己的家吃酒,激動地拉著對方的手訴說著自己這些年的經歷。羅永佑超出常人般的耐力以及驚人的毅力讓這位進藏幹部讚歎不已。
後面羅永佑的事蹟在進藏幹部裡面傳開了,得知羅永佑的老家在江西,便沒有人繼續用更特爾這個名字叫羅永佑,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老表”的稱號,大家都覺得這個稱呼親切又順口。聽見這個充滿家鄉氣息的稱呼,羅永佑本人也是非常的開心。
得知自家外甥的訊息,彭德懷非常的激動,此時距離兩人相離已經過去整整十九年的時間。在這十九年的時間裡面,對於自己當初“拋棄”外甥的行為,彭德懷也曾經感到愧疚過,他知道羅永佑是多麼渴望繼續參加長征的,只是當時情況真的不允許。
1956年,彭德懷給遠在藏族草原的羅永佑寄過去自己的親筆信,這更加證實了羅永佑的身份。彭德懷在信中訴說了自己的懷念之情,讓羅永佑回去自己的家鄉探訪親人。如果羅永佑願意的話,甚至還可以過來北京跟彭德懷一起生活。
對於舅舅曾經阻攔自己繼續參加長征的事情,羅永佑是感到可惜的,但是說到對舅舅的埋怨,這個是真的沒有。面對舅舅寄過來的信件,羅永佑也寫了一封回信。
等到彭德懷收到回信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一個月。羅永佑在信中寫道:“現在我已經習慣在草原的生活,而且我也有自己的家庭了,是我家人的丈夫跟爸爸,我不能離開他們,他們也無法離開我。再者,在中國哪裡工作不是為革命奮鬥呢”?
看著羅永佑的回信,彭德懷感慨萬千,對於他的決定彭德懷是支援的。在跟外甥失聯的19年時間裡面,彭德懷一直都在擔憂對方的安危,現在得知羅永佑安穩下來,也有自己的家庭後,彭德懷心中的大石總算放下來了。
1960年,羅永佑帶著自己的兒子走過了曾經他跟戰友們一起走過的草原,在這條路上,羅永佑踏上了返鄉的歸途。
回到家鄉後,羅永佑總算跟親人見面。看著二十多年未見的親人,羅永佑不僅流下了感動的淚水,他的故鄉夢終於實現了。
在見到自家親人以後,羅永佑便回到了草原,對於羅永佑來說,以後草原就是他的故鄉了。
民改以後,羅永佑擔任了當地供銷社的主人,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而後更是被多次評定為“先進工作者”。等到羅永佑來到退休的年紀時,他依然不願意退休,而是向上級領導申請,讓自己在多做幾年時間。
1977年某天,當時羅永佑正在乘坐著一輛手扶拖拉機,車上載滿他從縣城裡面進的貨物。當時天氣非常的寒冷,羅永佑裹著大衣半眯眼的坐在車箱上,不時的抖動著身體,想要驅趕走身上的寒意。
此時此刻,羅永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儘快地回到家中,躺在棉被裡面暖和自己被凍僵的身體。然而拖拉機在駕駛的過程中出現失誤,導致在距離羅永佑家不遠處的地方翻倒,羅永佑也因此摔在地上,而他的頭部也剛好撞到一塊凸出的石頭上。
後面羅永佑被急忙送去搶救,結果因為最佳搶救黃金時間已經過去,最後搶救無效,羅永佑本人因公殉職,享年63歲。
就宛如當年因為負傷,導致羅永佑突然留下來一樣,這次羅永佑的離去,也是充滿著各種匆忙,沒有給人一點準備的時間,只給人們留下太多美好的回憶以及感到無限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