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財富小故事告訴你,為什麼你總是賺不到錢?並非沒有能力,而是缺少這2個習慣。
故事一:
故事發生在義大利的小鎮上。有天,三兄弟結伴而行走在大街上,他們瞧見街邊站著一位穿著樸素的老人,身邊有不少重物,三兄弟就上前去幫助他把重物搬到了他的住處,到了老人家,三兄弟才發現原來老人的身份不簡單,他是鎮上的有錢人。老人十分欣慰地看著三兄弟並說道:“其實,我剛剛站在路邊是在等司機,沒想到你們三個如此熱心,我不想拒絕,為了報答你們,我給你們每人一袋金子幫我保管,期間如何使用,由你們自己決定,只要在一年後歸還給我就行。”三兄弟聽到後,感到震驚不已,想不到自己的善意能換來金子。
拿到金子後,三兄弟就開始各自行動起來。大哥利用這袋金子做起來投資,剛開始不熟悉,所以虧損了不少,但後來他慢慢地瞭解了投資的風險,做了合理的規劃,很快就把虧損的金子賺了回來,並且還多賺了一袋金子。二哥則拿著金子做起了生意,因為他本身有過創業經歷,所以他沒花多長時間就找到了適合的專案,最後用賺來的錢購置了一套房產。而三弟呢,覺得老人把金子交給自己,自己只是代為保管,為了確保金子的安全,因此他花了很多時間都用來看守金子。
一年的期限到了,三兄弟一起提著金子來到老人的住所,並告訴了老人,自己是怎麼利用這袋金子的。聽完大哥和二哥這一年的經歷後,老人對他們二人進行了獎賞,把那兩袋本要歸還的金子送給了他們。到了三弟,老人好奇地問道:“為什麼你一無所獲?”三弟回答說:“當時,你把金子交給我們時,說了是讓我們代為保管,我怕我用了就無法如數歸還了。”
老人聽到他的回答,深感無奈說:“既然你認為你只是幫我保管金子,那我就把金子收回來了。”
可想而知,三兄弟自此之後過上了不同的生活。
故事看到這裡,你或許已經從中得到了啟發。
雖然,故事中的三兄弟起點相同,擁有等量的金子,但最後的結局,創造出的財富卻截然不同。那麼是三弟的能力不如大哥和二哥嗎?其實不然,只是他們對於金錢的認識程度不同罷了。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確實,很多人都沒有“用錢生錢”的能力,往往手握一筆錢,就想著存進銀行,而不是想著如何用這筆錢去創造出更多財富,這儼然成為了一種習慣。因此,如果你想要變得富有,就不能只貪圖安穩,而應該多去學習,多去嘗試,面對風險不再是望而卻步,風險裡往往存在不少的機會。
所以,養成良好的、合理的投資理財習慣是很重要的。
故事二:
一位年輕記者剛入職報社不到一年時間,就被告知自己有機會去採訪日本著名的企業家松下幸之助。年輕記者非常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採訪機會,在正式採訪到來之前,他就做了很認真和充分的準備。正因如此,採訪當天,他與松下幸之助訪談得非常愉快。
採訪結束後,松下先生親切地問年輕記者:“小夥子,你今天的狀態真好,我很好奇你目前一個月的薪水是多少呢?”
年輕記者不好意思地回答:“謝謝您的認可,我現在薪水很少,一個月只有一萬日元。”
松下先生看到年輕人慚愧的神情,微笑著對他說:“很好!雖然你現在的薪水只有一萬日元,但是,你知道嗎?你的薪水其實遠遠不止這一萬日元。”
年輕記者聽到松下先生這麼說,感到很疑惑,松下先生接著說:“小夥子,你要知道,你今天能得到這個採訪我的機會,一定是你的能力被看見了,才能爭取到的,而且今天這個採訪,我也看出你真的做了很周全的準備,既然如此,今天過後,你也就同樣能爭取到採訪其他名人的機會。如果你能多多挖掘自己這方面的潛能,多多積累經驗,這就如同你把錢存入銀行,每天都會產生利息,而你的才能也會在社會的銀行裡生利息,將來你的這些積累,會連本帶利地還給你。”
聽完松下先生的這番話,年輕記者頓時茅塞頓開,像是打開了觀念的抽屜。
許多年後,年輕記者已經成為了報社的社長。
故事雖很簡短,但希望也能開啟你的觀念的抽屜。
現如今,絕大多數人都如同故事中年輕記者那樣,習慣著眼於眼前的利益,而忘了積累的重要性。故事開篇,年輕人因為自己的薪資低,覺得難以啟齒,但他卻沒有發現,他已經把握住了機會,這次難得的採訪機會比薪水更加重要。
俗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其實,現實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情,最關鍵的就是積累,這其中也包括賺錢。很多年輕人剛進入社會,常會因薪資不高而不滿,但如果只注重了薪資,而不注重經驗的積累,是很難進步的。值得積累的經驗比一時的高薪對前途更有持續性幫助。
所以,不要把眼前的利益看得太重,把眼光放長遠些,畢竟再大的雪球,也是一點一點滾起來的。
總而言之,養成良好的投資理財習慣,並且把自己的眼光放長遠些,別把眼前利益看得太重,只有這樣,才有機會變得富有。要相信每個人都有創造財富的機會,但機會並非人人都能把握,只有養成好的習慣,才能離成功更近。
最後,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你帶來啟發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