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拍賣防偽細則
(1200萬的新貨)
首先,我們先說拍賣公司的問題,如何篩選拍賣公司 如果一家拍賣企業沒有文物拍賣許可證,是不允許拍賣文物的。
許可證的拍賣企業才有資格拍賣文物,可以在中國拍賣協會與工商局查詢。
拍賣行的硬性條件如下:
1、一家拍賣企業註冊資金最少一干萬元人民幣。因為 《 拍賣法 》 規定這是申請文物拍賣許可證的硬性條件第一條。可以在工商局查詢。
2、檢視這家企業是否有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自律公約成員以及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標準化達標企業認證,可以在中國拍賣協會查詢。
3、正規拍賣行只會給估價,不會給你鑑定真偽和價值,估價是低於市場價的,至少低20%。
圖錄費:騙取大量圖錄費的“撈一筆是一筆”的做法,拍賣行與收藏者簽訂的拍賣合同有時候也千奇百怪,充滿霸王條款。極高的流拍率、實際沒成交卻說拍了天價、賣家自賣自拍等等各種炒作、套利、忽悠人的現象層出不窮。
保管費:如果你的拍賣物品賣出去了,這個保管費會費用退還你的(或不退);如果你拍賣的物品沒人要,時間到了,物品寄回,保管費不退。(文/百度摘取)
展覽費:事先收取一定比例的展覽費,用以展覽銷售器物。(文/摘自搜狐)
高額鑑定費:事先收取極為高額的鑑定費用。(文/摘自搜狐)
以上:為存在巨大爭議的四項費用。
第六十一條 :拍賣人、委託人違反本法第十八條第二款、第二十七條的規定,未說明拍賣標的的瑕疵,給買受人造成損害的,買受人有權向拍賣人要求賠償;屬於委託人責任的,拍賣人有權向委託人追償。拍賣人、委託人在拍賣前宣告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偽或者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因拍賣標的存在瑕疵未宣告的,請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計算。
關於鑑定專家防偽細則
根據以往網路資料,古玩鑑寶出場費公開詳列:
一場蔡國聲自導自演《齊魯鑑寶》節目虛假鬧劇被揭穿,並且配合“中國保翼”搞虛假鑑定、虛假收購,詐騙金額至少在10億元以上,在杭州蕭山機場左眼差點被藏友打瞎。
如何辨別具有實力的鑑定師:(注意去除滿屋假貨等特殊情況)
一:真正的行家如果鑑定是一件真古玩,是敢於當場收購的。既使不對路不收購,也願意為對方指引銷售的方法和渠道。
二:真正的專家如果鑑定真或假,是有能力舉出五條以上證據的,並且能夠解讀真在哪裡假在何處。三:歷來古玩鑑定,是採取背靠背、不公開的形式。為的是避免損害行家藏家之間的友情,以及各自的經濟利益,同時避免鑑定結論引起經濟糾紛。而真正的專家懂得行規知道後果,所以不公開鑑定。四:透過自己的市場實踐所獲得的知識經驗才是可信賴的。在鑑定上,不能輕易相信什麼教授、研究員以及考古專業、職稱之類。文憑是可以造假的。五:當藏品進入古玩市場時,只要發現有多位商家爭相出價收購,便說明此件藏品是符合市場的真品、有價值的精品。
關於鑑寶電視臺節目
中國文博之亂:李鑑宸曾說“只會為富人錦上添花,不會為窮人雪中送碳”。
(關於鑑寶類節目的民眾發聲)
全國鑑寶節目節選:
1.《鑑寶》:《鑑寶》是2003年10月中央電視臺製作的文化類節目,由羅晰月主持。節目以百姓大眾化的收藏品為物件,採用演播室現場鑑定的形式,內容有藏品展示欣賞、收藏趣聞軼事、專家鑑定評述、觀眾競猜藏品價格等。
2.《華豫之門》:《華豫之門》是河南衛視每週四21:15分播出的一檔鑑寶類大型文化綜藝節目,每期片長60分鐘,節目以知識,趣味,娛樂,時尚為構成元素。
3.《天下收藏》:《天下收藏》是由著名節目主持人王剛、藏寶人、明星嘉賓、國內外知名鑑定與收藏家匯聚一起,共同就"寶物"的收藏與鑑賞展開論戰的鑑寶欄目。
4.《藝品藏拍》:首播2003年4月9日,為持寶人鑑定藏品。整場節目精品頻出,甚至驚現國寶級藏品,引發現場觀眾價格大猜想。
5.《一槌定音》:該欄目突破了以往藝術品投資節目以鑑定為主的單一形式,用模擬真實交易的方式,向觀眾傳播藝術品投資的技巧、知識、風險防範,更加凸顯財經特色。
“鑑寶”節目在熒屏上迅速崛起。江蘇衛視最早在2002年推出《家有寶物》欄目。此後,央視有《鑑寶》、北京衛視有《天下收藏》、鳳凰衛視有《投資收藏》、湖南衛視有《藝術玩家》、天津電視臺有《藝品藏拍》、吉林衛視有《找你》、湖南臺有《藝術玩家》、浙江臺有《寶藏》、昆明臺有《盛世典藏》等,最多時全國“鑑寶”節目達50多個。
當然,電視臺也並不是什麼慈善機構,辦欄目圖的是收視率,有收視率才有廣告,有廣告才有生存。所以,借用前幾年一句口頭“理解萬歲”!
2016年,中國官方向世界銀行確認,中國人均國民收入達到1740美元。就算不吃不喝,一萬多元人民幣又夠買幾件真正的“古董”?由此可見,從事“藝術品投資”對於一般中國老百姓來講,還是一種極其奢侈、風險很大的賭注,在這面金色的旗幟下,揹著藏著的是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的潛在危機。
(圖文來自暮古美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