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將軍在戰場上威名赫赫,有的將軍則在後方兢兢業業,他們的貢獻其實都非常大,都是勝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比如對越反擊時開國中將吳克華所做的一切,他雖然沒有親赴南方戰場,但是他在北方所做的一切極大地穩定了軍心,確保了“準前線”未亂。
吳克華1913年出生於江西弋陽的一個農民家庭,1929年加入紅軍,同年入黨。土地革命時期是紅一方面軍的團長,抗戰時期擔任過山東軍區第五師師長,膠東軍區副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是四野王牌軍41軍(東野四縱)的軍長、十五兵團副司令員。
他的軍旅生涯也足夠輝煌,尤其是塔山阻擊戰率部血戰六個晝夜,擊潰了三倍多的敵人,確保了攻錦的勝利、為遼瀋戰役的結果打下基礎,此戰居功至偉。因此他在1955年時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到了1979年對越反擊前夕,吳克華擔任著成都軍區司令員,他雖然沒有接到命令率部南下作戰,但時刻都關注著局勢,尤其是13軍及50軍計程車氣情況。這兩個軍本屬成都軍區,戰前分別劃歸了昆明軍區及廣州軍區指揮。
1月28日大年初一,吳克華很早就前往了軍區作戰指揮廳,第一件事就是與13軍、50軍的領導通電話,看看士兵們是否有畏戰心理。在得到比較好的回覆後,吳克華又向兩支部隊拜年。
當時吳克華的心裡也是忐忑的,久不經戰的隊伍是否還有當年的血性?能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思來想去恨不得馬上跑到南疆去指揮、做工作。
大年初二,北京方面聯絡了吳克華,讓他去北京受領新的任務。這個電話讓吳克華很激動,以為中央要他南下協助指揮,他其實早就做好了準備。
結果當總政副主任顏金生找到他談話時,他才知道中央是想讓他去新疆,這讓吳克華有些沒想到,不過他一愣之後當即表示服從命令。
在去新疆前,葉帥還特意與吳克華進行了一番深談。葉帥首先關心了一下吳克華的身體,不知年近66歲的老將能否適應邊陲惡劣的環境,吳克華肯定的回答非常堅決。
葉帥滿意地點點頭隨即又說:我們準備在南方動手,蘇聯也準備在阿富汗動手,所以只要我們做好準備,他們是不敢大打的。但是也要小心他們來抓一把就走,我們思來想去蘇聯最可能搞的地方就是新疆。你的擔子很重啊,現在仗還沒打,新疆就已經人心惶惶了,我每天都收到那邊的訊息,說邊境的老百姓已經出現不穩的情況,你去了以後一定要加強戰備、穩定人心,你是老將,我們信得過你。
吳克華聽了這番凝重的話,就開始思考如何開展接下來的工作。等他到了以後才發現,情況比葉帥說得還要嚴重,新疆已經謠言四起,很多人都說蘇聯的坦克已經開了進來,有些人還信誓旦旦表示自己親眼目睹。
這些話引起了極大的恐慌,新疆的群眾想盡辦法往內地遷,火車、客車、飛機基本上買不到票,天天有踐踏、鬥毆事件,一些牧民已經把家中牛羊都殺了準備走。
於是吳克華當即給愛人打電話,讓愛人到新疆來,隨後又給成都軍區步校領導打電話,中斷了兒子吳曉偉的學業,讓兒子也一起來。
次日吳克華就在新疆軍區召開會議,做出了三條應對措施:1、軍區幹部家屬不允許返回內地,邊防部隊尚未隨軍的幹部家屬由此可以隨軍;2、給地方下檔案,讓地方官員配合軍區幹部勸住群眾倒流;3、軍區當下成立9個工作組,由軍區領導親自帶隊前往邊防部隊蹲點,協調軍地加強戰備。
這三點都切合到了實際,軍區幹部家屬都來了,給老百姓的感覺就是軍隊高層認為不會有戰事危險,現在的新疆依然很安全;把群眾勸回去就能夠阻止恐慌進一步擴大,讓一些盲從的群眾不受到影響;軍隊領導親臨一線,能極大提高士氣,穩定軍心、民心。
三條措施一推行,新疆慢慢就遏制住了“逃難潮”,百姓看到軍隊幹部像‘沒事人’一樣,他們也就像從前一樣過日子了。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中國南方熱火朝天,北方同樣也是烏雲密佈,吳克華幾乎沒日沒夜地守在作戰指揮大廳,關注著蘇聯的一舉一動。他推演了很多蘇聯將會採取的方式,心中也做好了反擊預案。
幸運的是,一直到我國從越南撤軍,蘇聯都沒有任何舉動。這樣的形勢下吳克華依然沒有放鬆警惕,他當即召集了師以上的主官到新疆開會。在會上他冷靜地分析了對越自衛反擊戰時蘇聯沒有動武的三點原因:
一是蘇聯畏懼我國的實力與縱深,害怕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二是蘇聯考慮到即將對阿富汗動手,如果進攻我國那就會進行兩線作戰,短時間內無法抽身,勢必要影響到其戰略重心歐洲方面的局勢;
三是當時正值冷戰時期,蘇聯害怕我國徹底倒向美國,這樣一來美國也會進行干涉。
眾人聽他說完都非常認同,吳克華看氣氛熱烈又再次重申大家一定不能心存僥倖,這次沒打起來但誰都無法確定將來會不會打,不能就此產生懈怠心裡,要繼續加強戰備、加強訓練。
居安思危,這是每一位高階指揮官都應該做到的,吳克華將軍提醒得很好。
吳克華的話不只是說給別人聽,他自己還以身作則帶頭做,組織人員進行了戰場勘察,從6月開始一直走了兩個多月,到9月底才返回軍區。
他們一行人把新疆邊界重要的哨所、陣地都看了個遍,吳克華將軍把所有佈防位置以及將來可能成為戰場的地區都記在了心裡。那麼長的路途,他為了減少上廁所的次數,就減少了喝水的量,導致本就有問題的身體變嚴重了。
還有像吐爾尕特山口這個海拔3700多米的哨所,吳克華硬是忍著高原反應上去實地觀察,即便飯都難受得吃不下他還堅持著。從哨所下來,他的臉和嘴巴都發紫了。
有他這樣盡職盡責的將軍,所有戰士官兵由衷敬佩,邊境得以穩定下來。
在西北安寧後,吳克華又被調任為廣州軍區司令員,某次他巡視廣西邊防,來到了法卡山附近,這座山上有我軍英勇戰鬥過的痕跡,因此吳克華想上去看看。
隨行人員考慮到將軍年事已高腿腳不便,所以搞來了一副擔架,想抬著將軍上去。不過吳克華拒絕了,硬是靠著病腿登上了法卡山主峰。
在這裡,老將軍看到了年輕一代戰鬥的樣子,像極了他們當年,這是我軍精神的傳承!
1987年2月13日,吳克華將軍在廣州去世,享年74歲。
如果當年沒有吳克華將軍穩定北疆,那些內遷的群眾肯定會把恐慌帶過來,屆時就是南線打、中間亂、北邊慌,後勤和軍心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後果不堪設想。幸好將軍一去就讓局面控制了下來,這也是從側面支援到了前線。
而且吳克華將軍的做法永遠是自己吃苦在前以身作則。為了穩定民心,就叫自己的妻兒來到可能會爆發軍事衝突的“準前線”;為了穩定軍心,60多歲的高齡奔波兩個多月穿越沙漠戈壁高原,回來後身體還受到了影響。
這樣一心為軍、為國的老將軍,怎能讓人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