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知道嗎?最近我看到個影片,學切香蕉要10萬!”
中國有這樣的一所“禮儀學校”,教富豪的孩子如何成為一個“完美女士”。其中有各種針對“國情”的課,比如外國奢侈品牌發音糾正、介紹貴族運動和餐桌禮儀等,句句戳中中國有錢人的痛點。原來淑女要這樣吃香蕉。
你看了之後有沒有想到什麼?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去年很火的一個影片。
主角是一群7.8歲的小姑娘在富麗堂皇的房間內學禮儀,她們被精心打扮落座在擺著精緻牛排的餐桌前,學習如何使用刀叉切牛排而不發出一點聲響,學習如何優雅用餐如何舉杯碰杯淺笑交談,如何享用下午茶等等
一套課程下來就需要花幾千塊。
除了這個我覺得跟拼夕夕名媛事件也有相似之處,三者相同在什麼地方呢?
都是學習了形,就像一個完美的殼子,看似華麗精緻,開啟內裡卻空空如也。”
披上了公主王子的華麗禮服就真以為自己成了他們。
要說他們去學習那些貴族禮儀有沒有錯,這個還得看是從什麼角度來看了。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力,人總是在不斷地做出選擇,好壞都需要自己承擔,是否值得也由自己說了算,是否能以自己想要的姿態過好自己的人生就看自己是否付出足夠的努力了。
成年人學那些禮儀都是經過自己深思熟慮的,
不論是當作一場遊戲想要去體驗,
還是當作自己進入更高圈層的技能學習,
或者是純粹當作結交同道中人的場所,
……
相比那些有了獨立思考能力做出選擇的成年人,我覺得還沒有自己思考能力和反抗能力的孩子很可憐,畢竟在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去學習這種形式上的貴族禮儀對孩子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去學習所謂的貴族禮儀,如果不好好引導,孩子很可能真的就迷了眼,覺得自己就是所謂的覺得自己是高人一等,很可能會自視甚高看不起任何人,那樣的小孩多討人厭啊。
特別容易被人排擠孤立,那樣環境下成長對孩子特別不好。
當然也不一定每個孩子都會被排擠孤立,能去上這麼貴的課程的孩子,想來家境也不錯的,自古以來想攀高枝的人從來不少,也許孩子想的不多,但是架不住家長要求孩子去跟那些孩子好好玩呀。
不過活在被人恭維卻不被真心喜歡相待和欣賞的環境裡,孩子的心理能健康成長嗎?也許在小學班級裡她的家境確實不錯,但到了高中,大學,甚至是社會呢?比她家境更好的大有人在,到時候沒人捧著她了,發現自己也不過如此,這樣的落差她能接受嗎?
為了回到從前眾星捧月的生活,誰知道她會做出什麼事呢?
難道去上那些貴族禮儀課程的孩子最後都會變成這樣嗎?
當然不是的,
課程只是一個工具,不同的人使用會有不同的效果。
如果孩子和父母只是當成一次瞭解貴族禮儀的機會,父母也只把這個課程當做社交往來的場所呢?那這並不會讓孩子變得迷茫,只會更瞭解自己想要什麼。
回家和父母一交流就明白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自身就應該更努力,而孩子的父母也許會因為這次課程結識更多的人脈,而孩子也會交到自己喜歡的朋友。
事情的好壞還是在於利用它的人的心態和想法。
你覺得貴族氣質真的能透過培訓得到嗎?
我覺得不會,真正的貴族氣質是知識見識閱歷金錢底氣環境薰陶出來的,他們的優雅與教養是刻在骨子裡的,他們的人格魅力只是透過優雅的言行舉止折射出來的,能學到形卻沒有韻,只不過是拙劣的模仿者罷了。
再者上流社會的貴族禮儀是否真的是這樣呢?
這個答案我也無法得知,因為我沒有接觸過。
有個大家都聽過的小故事——
有人問一個農民“你覺得皇帝的生活是怎麼樣的?”
“大概是拿著金鋤頭種地吧”
我們看這個故事只會覺得好笑,但故事裡的農民他的認知就是這樣的,因為那個層次他觸及不到,只能憑藉自己生活的經驗推測或道聽途說去猜測。
放到現在我的身上來看,貴族與我的差距就猶如農民和皇帝的差距。
上流社會我從來沒有接觸過,既有的印象也只是從電視裡看到的場景。
富麗堂皇的大堂內,身著華麗的服飾化著精緻的妝容,或款款而來或巧笑倩兮顧盼生輝或低聲交談低聲淺笑或落落大方互相交流,高貴優雅的儀態盡顯眼前。
那些電視鏡頭所呈現的場景和小姑娘們所學的如出一轍。
雖無法判斷貴族的禮儀是否和他們所學一致,但誤以為學習了貴族禮儀自己也就會變成貴族或者擁有貴族氣質的人那就有點想多了。
想成為一個有魅力有氣質的人,絕不僅僅是學習優雅用餐,精緻化妝和有心機的搭配那麼簡單,一個人的素養,自尊自愛,自信內涵,體貼寬容,勇氣毅力,善良品德都比那些來的珍貴的多。
有的人看著人模人樣,行為卻令人不齒讓人厭惡,有的人看著平平無奇卻能令人倍感舒適。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後者吧。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但我們也應該多想想如何做才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好,到底哪些才是對孩子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