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軍
對於即將離隊的老兵來說,告別熟悉的軍營,可謂是“幾多歡喜幾多愁”。
不少戰友大概從入伍那天就開始盼離隊,兩年、五年,甚至時間更長。
然而到了真正要離開的時候,卻發現又有很多不捨。
一是他們已經習慣了軍營生活。吃大鍋飯、睡上下鋪,一起開展訓練……一旦離開,這樣的生活就不會再有了。
二是對未來的些許迷茫。為什麼用“些許”來形容,因為並不是每個戰友退役後都會感到“迷茫”。
對於這部分戰友,迷茫的是未來,說到底還是安置就業問題。
細心的戰友會發現,近兩年徵兵重點已經向高學歷人才傾斜,而不少青年也積極響應,在大學期間就報名參了軍。
這部分戰友在兩年服役期滿後,回到學校繼續深造學習,在大學期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因此,他們肯不會迷茫。
還有一部分戰友,高中、甚至初中畢業去參軍,數年的軍營生活,讓他們與社會脫了軌,一回到地方感覺自己格格不入,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對未來也沒有明確規劃。
這部分戰友返鄉後,不妨先稍作休整,調整心態的同時,認真瞭解學習一下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
比如今年年初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其中多次提到退役軍人,將退役軍人作為鄉村振興人才的重要來源,鼓勵他們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
比如近期印發的《“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以及8月份印發的《關於促進退役軍人投身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
幾個重磅檔案都對退役軍人投身鄉村振興作出部署。其中,《“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在上一期文章進行了分析學習(詳見:《國務院最新規劃!涉及退役軍人就業、安置》)。
今天咱們側重說下《關於促進退役軍人投身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
簡單歸納一下,《關於促進退役軍人投身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包括“擴寬就業渠道”、“強化培育賦能”、“加強政策支援”、“最佳化服務保障”共4部分13條,目的就是發揮退役軍人這支寶貴人力人才資源作用,促進更多退役軍人投身鄉村振興。
第一部分明確了引導退役軍人投身鄉村振興創業就業的重點方向,包括到鄉村重點產業創業就業、領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鄉村建設和基層治理等,為退役軍人“指路”,充分發揮退役軍人能吃苦、能創新、能領航的突出特質,在適合崗位、領域就業。
第二部分主要是透過引導參加學歷教育、加強涉農類職業技能培訓、做好農業創業培訓,提升退役軍人相關技能,為退役軍人“夯基”,使其更好參與鄉村振興、實現人生價值。
第三部分對涉及人、錢、地等多方面的相關政策作了梳理和延伸,透過在財稅、金融、生產要素等方面給予支援,為退役軍人“助力”,解決退役軍人在鄉創業就業的困難。
第四部分是做好公共服務、提供配套支援、強化宣傳表彰,給退役軍人“服務激勵”,讓退役軍人在廣大農村舞臺創業就業時眼裡有路、心裡有底、身上有勁。
從《指導意見》中,同樣作為退役軍人的小編,也深切地感受到國家對退役軍人的足夠信任與重視,從技術到資金再到服務,可謂是“廣開綠燈,一路支援”。
而對剛退役的戰友而言,這是機遇,也是挑戰。
因為退役軍人投身鄉村振興既是響應國家號召、投身國家戰略的具體體現,也是紮根幹事創業、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
實際上,廣大退役軍人在脫貧攻堅戰中就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貴州安順,自2018年起,先後選拔、推薦數百名退役軍人擔任村支書、村主任和村兩委委員,成為當地脫貧攻堅的帶頭人、引路人,被稱為“兵支書”;
一位退役老兵,用了3年多、行程3萬多里,採訪貧困群眾、扶貧幹部,記錄下一百多個脫貧故事,用特有方式助力脫貧攻堅;
一位曾紮根西北大漠20年的“老兵”,解甲歸來後選擇來到大涼山深處,開始了支教生活,一干就是6年……
近年來,無數退役軍人紮根鄉村,展現了為民初心、敢闖敢試的精神、攻堅克難的品質,成為脫貧攻堅戰場上的一抹獨特色彩。從這個意義上說,廣大退役軍人繼續發揮優良作風,以新的姿態投身到鄉村振興事業中來,必定能夠發光發熱、再立新功。
退役軍人,是不穿軍裝的軍人,始終有軍人之姿,始終發揚著敢於擔當、不懈奮鬥的精神,投身鄉村振興事業,必定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