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跟父母對著幹,實驗說明孩子可能更容易成才
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結果讓人想象不到。
他選取了200名2到5歲兒童做研究樣本,其中100名是有強烈反抗傾向的兒童,另外100名是聽話傾向兒童。對他們進行追蹤,從幼年期追蹤觀察到青年期,發現一個驚人結果:
有反抗傾向的那一組,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作出決定的能力。
而聽話傾向的那一組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家長都喜愛乖巧聽話的孩子,因為好管理,不吵事;你指東,他絕對不會朝南,甚至對著來朝西。
但這樣的孩子,缺少的那點反叛精神,也讓他們在遇到困難時,可能更不敢去面對和承擔,更可能先選擇放棄。
古希臘詩人米南德曾說過:“誰有歷經千辛萬苦的意志,誰就能達到任何目的。”
德國文學家歌德也有過類似的言論:“意志堅強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塊一樣任意揉捏。”
這兩句話不誇張吧!大家仔細想想自己和身邊的同學、親友的情況,同等條件下,甚至較遜的條件下,更成功、成才的人,是不是那些意志堅強的人呢?
▲▲孩子愛跟父母對著幹,一定程度上這種反抗也更有助於他做出決定,並努力去踐行自己的決定。
孩子愛跟父母對著幹,說明家庭更民主,孩子更快樂
《以家人之名》裡,優等生齊明月,以及她那個控制慾極強的媽媽,讓人印象深刻,除了心疼這樣長大的乖巧孩子,也心疼費力不討好全權包辦的家長。
媽媽讓月亮點菜,卻又一把拿過選單,不滿意地通通換掉,還批了一頓女兒:“每次讓你點菜,就這老三樣。”女兒小心翼翼,不敢反駁。
孩子愛跟父母對著幹,竟然也算優點?實驗說明孩子可能更容易成才
媽媽讓女兒挑衣服,女兒選了深色,媽媽說粉色更適合十來歲的年齡。
還要問女兒意見:“喜歡嗎?”
女兒說:“還行。”這卻遭到了斥責:“沒點主見。”
如果孩子敢於和父母唱反調,起碼說明家庭是比較民主的,孩子才敢於一次次說出自己的意見。同時,孩子也是快樂的。我家右右在我一次次批評教育後,可以立馬對我沒皮沒臉討好、諂媚的笑。
還是給孩子一點自由,不用那麼乖順,也考慮考慮孩子的想法吧,畢竟你沒法給他/她做所有的決定。
前蘇聯教育家、作家馬卡連柯說過:“一個毫無主見的人,既不能做出任何的決定,又不能做任何的冒險和勇敢行為。”
▲孩子愛跟父母對著幹,把握原則勤留意
孩子的成長階段,有自己的想法不是壞事,但得把握原則。
孩子鬧,孩子和你對著幹,撒潑打滾的行為肯定不行,但有理有據地頂個嘴,或者不是毫無禮貌地鬧一鬧,不違反原則底線的基礎上,就讓孩子自己做回主吧!
逼孩子太緊,會不會又是下一個拿高考來反抗的齊明月了,愚蠢又讓人痛心地拿自己的命運做賭注。
孩子不乖就不乖吧,父母說的又不是一定對,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娃的專注力培養跟上就好,畢竟“有反抗精神的娃,可能更容易成才”嘛!
孩子安慰我的一句話,也送給在著急上火的爸媽們:“媽媽,你心態放好點,就不會這麼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