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我軍進行了第一次大授銜,能佩戴上將軍軍銜的人,無疑都是我軍歷史上功勳赫赫的人物。
但同時,他們也都是幸運的,因為還有很多同樣功勳赫赫的人,卻早早犧牲了,或是因種種原因,遺憾錯過了這些榮譽。
比如今天介紹的這位老兵孔憲權,其經歷就讓人感慨世事無常。
孔憲權1911年出生於湖南瀏陽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因為吃不上飯,很早就參加了紅軍,跟著紅軍的隊伍打天下。
孔憲權身體強壯,意志堅定,打起仗來不怕死,經常衝在最前面,因此很快就在隊伍中脫穎而出,受到了領導的賞識,還被黃克誠親自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幾乎在同一時期,他還有一個瀏陽縣老鄉也加入了紅軍,名叫楊勇,兩人年紀差不多,參軍的時間也差不多,後來的發展也都非常耀眼,如果按照正常發展的話,孔憲權的成就應該不會低於楊勇,但是,世事無常,1935年的一次戰鬥,徹底改變了孔憲權的人生。
當時,紅軍在長征中不斷受到國民黨軍隊的襲擾,為了擺脫這種困境,中央決定主動出擊,攻下婁山關,給敵人一個狠狠的教訓。孔憲權所在的部隊,正是攻打婁山關的主力部隊。
婁山關就跟它的名字一樣,海拔1576米,峭壁絕立,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屬於兵家必爭之地,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婁山關對於當時的紅軍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再怎麼難打,也必須要主動出擊,全力以赴!
戰鬥打響後,雖然敵人倉促應戰,但是畢竟佔據天險,孔憲權所在的部隊一時之間難以攻克下來。
在一次衝鋒中,孔憲權帶領戰士們發起攻擊,但是因為彈藥不足,很快就落入了下風。更要命的是,孔憲權一個不注意,居然被敵人的機槍掃中大腿,倒在了血泊之中。敵軍軍官一看,立刻帶著人衝過來,想要活捉孔憲權。
在這個緊要關頭,二營營長鄧克明率兵前來救援,在敵人的包圍下將孔憲權搶走,孔憲權也因此保住了一條命。
不過,雖然僥倖逃了出來,但孔憲權大腿上的傷勢必須要及時處理,否則的話,孔憲權很可能會因為傷口感染而死。
但是,當時紅軍部隊非常困難,找遍整個醫院,居然連一針麻醉劑都沒有!最後,孔憲權硬是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接受了這個手術。
在整個手術的過程中,孔憲權咬著牙,始終都沒有喊出一聲來,當手術結束後,在場的所有醫護人員都對他豎起了大拇指,誇讚他是“關公再世”。
不過,雖然做完了手術,但因傷勢過重,孔憲權需要靜養,不能再繼續跟著部隊長征了,因此,經過組織決定,將他安置在當地一個地主家裡,等到養好傷後,再為革命效力。
部隊在臨走之前,領導為了孔憲權的安全,還特地警告這家地主,一定要好好照顧孔憲權,如果出了一點差錯,以後紅軍回來肯定會找他算賬!
不過,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個原本是好意的警告,後來竟成為了困住孔憲權的“枷鎖”。
轉眼到了1937年,國共組建抗日統一戰線,形勢得到了極大的好轉,孔憲權的傷病也好得差不多了,就決定去找部隊。
不料,那個地主卻拉住了他,求著說:“要是紅軍再回來,看見你不在我這裡了,我還能有好果子吃嗎?”
在這段時間,這家人對孔憲權還算不錯,孔憲權也不想讓他們受到連累,就暫時放下了尋找部隊的念頭,等以後機會合適了再走。
但是,隨著手術後遺症的發作,孔憲權的左腿比右腿短了整整10釐米,成了一個殘疾人,不適合再上戰場打仗了。其實,本來部隊裡還有很多適合他的工作,但孔憲權只想上戰場打仗,也不想讓以前的老戰友們看到他殘疾的樣子,就沒有去找部隊,而是流落民間。
為了填飽肚子,孔憲權開始做起了泥瓦匠,被人們稱為“跛子瓦匠”。
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孔憲權有一次看報紙,突然發現自己當年的老戰友楊勇、蘇振華,已經成為貴州省主席、貴州省軍區司令、貴州省軍區政委,孔憲權百感交集,就給楊勇和蘇振華寫了一封信,希望他們能幫自己恢復黨籍。
楊勇和蘇振華見到他的信後,也非常高興,說:“沒有想到孔憲權還活在人間!”
(圖:楊勇與蘇振華)
另外,孔憲權還給自己當年的入黨介紹人黃克誠寫了封信,在三位將軍的努力下,孔憲權的黨籍終於得以恢復,讓他感激得痛哭流涕。
1952年,遵義會議紀念館籌建,孔憲權也作為重要的見證人,參與了紀念館的建設,併成為遵義會議紀念館的第一任館長,今天紀念館裡共收藏著兩千多件文物,其中就有1400件是孔憲權擔任館長期間收集的。
後來,孔憲權多次受邀到北京,受到了朱老總、彭老總等人的接見,孔憲權還特地請毛主席為遵義會議紀念館題詞,毛主席欣然答應,寫下了“遵義會議會址”六個大字。
不過,到了1965年時,孔憲權卻被撤掉了遵義會議紀念館館長的職務,原因也很讓人唏噓。
原來,當時遵義會議紀念館要修繕,貴州省一位領導為了表示重視,就提出把當年召開會議的會議室擴大,但是孔憲權堅決反對,說歷史文物要保持它原來的樣子,不能隨意擴大,要尊重歷史的真實性。
結果,孔憲權就這樣得罪了領導,被撤了職。
1988年11月7日,孔憲權與世長辭,享年77歲。
當時,全國七大軍區都給他發來了唁電,對這位沒有任何軍銜的老兵,表達了崇高的敬意。
(參考資料:《我對長征的回憶》《遵義會議紀念館的歷史回顧》《遵義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