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年輝煌燦爛的歷史,先輩們也為我們留下了不計其數的珍貴文化遺產,作為中華兒女,保護文物自然責無旁貸。
在我們的認知裡,文物大多都是作為陪葬品埋藏在陸地上的墓室王陵中,可誰知在那深不見底的海洋下面可能也隱藏著鉅額沉船寶物。
看過盜墓筆記系列的人都知道,神秘的張家古宅就建在水底,雖然歷經歲月洗禮,水下的建築依舊屹立不倒。本以為這種情形只會出現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可萬萬沒想到類似的情形竟然在現實中得以上演。
1987年,我國在南海發現了一艘宋代的巨型沉船,距今已有800多年。這個發現固然讓人驚喜,但打撈這艘船還是經歷了諸多不易,我們先是辛苦等待了20年,然後又花費將近一年的時間和2.3個億的鉅款才將它成功打撈。
這艘船重見天日的那一刻證明了我們所有的努力和等待都是值得的。
船上的奇珍異寶多達18萬件,總價值高達3000億美金,最讓人詫異的是這艘沉沒了幾百年的船竟然沒有腐爛,依舊嶄新如初。
眾所周知,我國近代戰亂不斷,歷朝歷代遺留下來的寶物也大多流到了國外。所以這艘滿載著文物的船隻對我國來講意義重大。
那麼我國究竟是怎麼發現這艘百年沉船的?又是怎樣把它完好無損打撈上來的呢?船上那價值千億美金的物品又都是些什麼?
陰差陽錯發現的神秘沉船
說到沉船的發現,這還要感謝兩個英國人。
1987年,他倆來到荷蘭圖書館,積極地查詢一艘貨船的資料。
據他們瞭解,這艘船名叫萊茵堡號,目的地是中國廣州,可是後來卻在海上莫名失聯,所以他們推測這艘船很可能沉沒在了廣州的某處外海。
史料記載,這艘船上有不少的金銀珠寶,只要找到沉船的位置,就能得到船上的所有財寶,這也是為什麼兩個英國人如此賣力找尋船隻的原因。
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之下,終於發現了萊茵堡號的蛛絲馬跡。
原來這艘船當初因為突遇颱風,而被迫沉在了中國的陽江外海,知道了具體位置以後,英國人開始著手進行打撈工作。
因為這裡是中國的海域,中國人的幫忙必不可少,兩國很快簽訂了合同,進行合作打撈。
可打撈活動如火如荼地進行了一個多月,還是沒有發現萊茵堡號的蹤影。英國人已經承受不住經費的巨大消耗,他們設立了三天的最後期限,如果還是沒有結果,就只能打道回府。
巧合的是,在這最後的關頭打撈隊終於有所發現,聲吶系統檢測到了兩個一米大小的黑點。
可是根據萊茵堡號的大小來判斷,這個訊號應該不是由它發出的,所以英國人便沒有理會。
可是我國的探索員卻察覺到了異常,決定下水檢視,潛水員在海里發現了一個桅杆一樣的東西,它的外面還有一張超大的漁網圍著。
可是海下的水太過於渾濁,潛水員視力受限,只能憑著感覺摸索前進,很快,他又摸到了一個不明物體。
雖然看不清下面是什麼東西,但潛水員可以肯定的是 ,下面一定有東西存在。所以,潛水員建議再撈一次試試。
這一撈不得了,一條耀眼奪目的大金鍊子和許多瓷器裹著泥沙被打撈了上來。
船上的所有人都興奮不已,同時我國的打撈人員敏銳地意識到,這艘船絕對不是英國人要找的萊茵堡號,而是我國古代的沉船。
雖然沒有找到萊茵堡號,但是這樣一艘更有價值的沉船,英國人肯定不會放過。
他們想繼續進行打撈,我方立即出手阻止,告知他們這艘船不屬於他們,也不在合同範圍之內。
眼看著撿漏失敗,英國人只好偃旗息鼓,悻悻而走。
上岸後,打撈人員立即把打撈上來的幾件物品送去了廣東省博物館,經鑑定得知,這艘沉船極有可能來自宋代,價值保守估計在3000億美金左右。
只可惜當時的我國技術水平十分有限,沒有能力進行打撈,只能暫時封鎖關於沉船的訊息,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個秘密終於還是被日本人知道了。
沉船的2次尋找
日本人知道了沉船的訊息之後,也想從中分一杯羹,所以提出和中國一起合作打撈。
既然是合作打撈,就一定會互利共享,可我們又不想把這筆本就屬於我國的鉅額財富白白分給日本,所以拒絕了日本方面的要求。
就這樣“南海一號”又在海里呆了10年之久,直到1999年,才有了重見天日的機會。
這一年,香港想要修建迪士尼樂園,需要進行填海,在這之前必須要對水下進行調查,中國考古隊隨即趕赴香港進行考察工作。
可奇怪的是,我們按照之前發現“南海一號”的位置重新下海,這次卻沒有任何發現。難道是隨著海浪翻滾而遷移了?考古隊員們百思不得其解。
辛苦作業了整整25天,依然沒有任何進展,就在考古隊員們都心灰意冷之時,“南海一號”竟然突然現身了。
之前看到的那張巨大的漁網和那根桅杆清楚地出現在了潛水員的面前,潛水員們也第一次清楚地看到了南海一號的輪廓,船身長度大概有41米左右,寬度大概是11米。
這是一種典型的板凳船,這種型別的船不僅載重量大,而且還能很好的抵禦海盜侵襲。
船既然已經被找到了,那麼如何把這艘船打撈上來?
通常普遍意義上的打撈就是把船在海底進行分解,然後把裡面的寶物盡數打撈,最後把沉船拆解後的各個部位打撈上來進行重新組合拼接。
可這艘船不一樣,它有著800年的歷史,破壞它就等於損毀文物。
所以考古隊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整體打撈,也就是把船和它裡面的東西一起打撈上來,從而保持整個船身的完整性。
雖然船裡面的寶物價格不菲,但是相比之下這艘船的歷史意義顯得更為重大。
艱難打撈
整體打撈的想法固然是好的,可是實施起來卻困難重重。
考古隊想出的辦法是建造一個長度寬度都比南海一號更大的集裝箱來作為容器,用它兜起整個南海一號,然後中間打上一根鋼樑,再用起重機,把集裝箱從海底提上來。
整體方案看起來是可行的,可是要在海上進行這麼大一個專案,我國當時的資金和技術根本跟不上,整體打撈無法實現,只能將“南海一號”繼續留在海底。
南海有寶物的訊息早就已經不脛而走,為了防止外國那些文物盜賊把魔掌伸向“南海一號”,我國還專門派出了軍警進行攔截保護。
對外宣稱這個海域有歷史遺留的炸彈,所以不允許任何人靠近,就這樣,“南海一號”又在海底沉睡了8年之久。
2007年,沉船打撈工作正式開始,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集裝箱放到海底扣住沉船,可在第一步就已經舉步維艱。
集裝箱的重量有限,要想讓它沉到海底,需要在上面加上500噸重的水泥。可下沉的過程中卻發現,這500噸的重量根本不夠,海床完全沒有被切動,我們只能在集裝箱上繼續加碼,為此還把附近的一個港口拆了。
這時,集裝箱上的水泥重量已達4000噸,距離切動海床只有一步之遙,可集裝箱卻已經達到了最大負荷,承受不了更多的水泥。
就在這時,有人提出了到海下挖泥的建議,可是這個舉止過於冒險,一旦海上發生巨大風浪,4000噸水泥會頃刻間把整艘船砸成糨糊。
可這是目前唯一的解決辦法,只能冒險一試,好在潛水員們謹慎小心,泥巴被順利挖除,集裝箱如願罩住了“南海一號”。
緊接著就是插入鋼樑了,總共需要36根,每一根都要準確的插到對應的孔裡,可鋼樑在海里會受到海泥的巨大碰撞擠壓,從而導致變形。
可方法總比困難多,在整個作業團隊的不斷努力之下,36根鋼樑最終都被成功插入。
歷經九個月的時間,我們終於把這艘800年的古老沉船打撈了上來,將其安放在了陽江博物館裡。
可考古工作還遠遠沒有結束,因為這些文物長期浸泡在海水裡,如果直接拿出來見光會損壞文物內部,為了保護文物的完整性,考古人員又將船和文物在海水裡浸泡了七年。
轉眼來到了2014年,文物清理活動正式開始,在黑暗裡蟄伏了近百年的文物才得以正式重見光明。
琳琅滿目,技藝驚人
專家們在“南海一號”上發現了大量的瓷器,青銅器,這些瓷器也是我國當時的主要出口產品,他們大多產自江西景德鎮,福建德化窯、浙江龍泉窯等。
從這些琳琅滿目的瓷器上,我們看到了中國瓷器生產技術的成熟與發展。
這些瓷器質地精純,純白如雪,壁薄精美,內部還刻有精彩絕倫的花紋。能把瓷器的生產做到以上幾點已經非常了不起了,那時我國竟然還能大批次生產,實在令人瞠目結舌。
除了這些來自國內的瓷器,還有不少外來瓷器,外國的瓷器大多數在底部都有文字刻畫,這些瓷器對我們探索古代歷史文明交流有著重大意義和幫助。
這些瓷器的擺放位置也非常有講究,瓷器按照大小形狀從頭到尾依次排列,每個地方的空間安排都恰到好處,最大化的利用了船上的空間。
因為這些瓷器比較脆弱,一碰就碎,所以每一個瓷器都用厚厚的稻草包裹好,大的縫隙之間塞上小的瓷器,間隔處用柔軟的桔梗作為填充物。
除此之外,瓷器還嚴格按照類別進行排列擺放,便捷了貨物的查詢和管理工作。
正是得益於這樣合理有序的安排,“南海一號”才能夠順利裝下近千噸的貨物,從而保證了每船運輸利潤的最大化。
除了大量的金銀寶物和青銅器之外,專家們還在這條船上發現了大面積的鐵器,以及眾多鐵製儀器,比如鐵鍋,鐵鏈等等。
專家們對這一現象表示十分好奇,經調查發現,當時的東南亞戰亂頻繁,鐵資源嚴重匱乏,不少人從中看到了商機,於是開始進行鐵器走私。
“南海一號”沉沒原因之一也是船上貨物太多,重量太大,才會觸礁沉海。
“南海一號”的發現本身就已經令全世界震驚不已,可在看到“南海一號”完好無損的船身之後,世人再次被中國人精湛的造船技術所折服。
其實“南海一號”之所以能夠儲存完好,一部分是人為原因,一部分也是自然環境使之。
船身使用的是松木,這種木材就算在水中泡上1000年都不會腐爛,所以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松木都是造船木材的首選。
整個船的外部設計精巧,呈密封狀態,很好的保護了內部結構,加上海底的含氧量非常的低,整艘船還被泥沙層層包裹,進一步減少了與氧氣的接觸面積,這也是船身沒有大面積腐爛的一個重要原因。
就是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之下,“南海一號”才得以成功儲存800年,我們才能夠有幸窺其真容。
“南海一號”的神奇之處遠不止於此,專家在沉船上發現的鐵製物品就已經多達100多噸,聽起來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數額,可是這在“南海一號”上只是冰山一角。
據推算,被打撈上來時,沉船的總重量超過了3000噸。
如此巨大容量的商船,再一次從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造船技術水平的高超和卓越。
船上還發現了上萬枚銅錢,專家們對於這一現象給出的解釋是:在當時,以物易物的交易行為雖然還存在,可是這種方式還是太麻煩,貨幣交易因此越來越倍受推崇。
可是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單獨製作金屬錢幣的能力,中國的銅錢因此被廣泛使用和承認,大家拿著中國製造的銅錢可以在世界範圍內進行物品交易。
船上還有著許多的銅器,有人估計這些也都是為了製造銅錢而準備的。但考古人員表示暫時還不清楚部分銅器的用途。
在船上的眾多物品裡,金屬製品的處理所需要的時間是最多的,至少需要10年,因為金屬材質比較特殊,所以需要進行脫鹽處理。
而船上的金屬製品大多都是半成品,他們有的是圓形,有的是矩形,有的是不規則形狀,根本無法直接進行使用。
初步估計這些產品是當材料對外出口的,需要進行二次加工製造,打磨成需要的形狀大小。
平時很少見的錫器在“南海一號”上也可以看到,而且幾乎都是成品,比如錫制的碗,盤子等等。
還記得我們從“南海一號”上面打撈上來的第一個東西嗎?——一條長達3米的黃金鍊子,除了它以外,“南海一號”上面還有著無數璀璨耀眼的黃金以及黃金製品,例如手鐲,戒指。
從這些物品的製造風格上,我們不難發現,它們都是專門為外國人打造的。
黃金形式最多的還是金葉子,畢竟和銅錢相比,黃金才是最保值的,交易中也被頻繁使用。金葉子上面通常都會標明其成色,生產店鋪的名字,地址,作為大額交易的貨幣使用。
“南海一號”上不僅僅發現了這些奇珍異寶,還出水了很多船員們用的生活用品。
這艘船上有近百名船員,長期在海上漂泊,船就是他們生活活動的唯一場所,從他們留下來的物品當中我們可以判斷出那個朝代的飲食特徵。
除了種類繁多的水果核之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動物的殘骸以及可能用於盛酒的陶罐,由此可見,宋代船員們的生活還是不錯的,有肉吃有酒喝。
另外還在船上發現了許多生活裝飾品,鏡子,吊墜等等,這所有的一切都向我們展示了宋代民眾生活的豐富多彩。
唯一的遺憾是,我們沒有在船上發現完整的絲綢製品,只有零星的絲綢蛋白。
絲綢製品作為我國當時的大宗出口貨物,是我國同外國貿易往來的最好見證,只可惜絲綢儲存時間過於短暫,沒能留下存證。
可是至少我們知道了絲綢之路的存在,以前我們只能透過書籍來獲取訊息,現在終於有了強有力的證據,透過“南海一號”的行駛軌跡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絲綢之路的發展在宋代已經相當發達,一路開拓到了東南亞乃至非洲。
這一發現也十分具有現實意義,我們現在所倡導的絲綢之路不僅注重和國外貿易上的往來,更強調了文化的輸出與交流。
“南海一號”的發現證明了我國從古代開始就不斷積極嘗試與外界進行交流,透過加強對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尋找各國之間的文化共通性,從而推動世界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
我們應該遵循先輩遺志,在他們打好的基礎上進一步把絲綢之路精神繼續發揚光大。
“南海一號”的考古工作歷時良久,從發現到打撈再到文物的出土處理,這是一個無比漫長的週期。
它的成功發掘是無數探索學家和考古學家們辛苦付出的結果,“南海一號”的命名也意義非凡,陸地上的發掘開採工作已經日益成熟化,可是海洋探索卻還處於摸索階段,“南海一號”這個名字也代表著我們將會進一步深入開展海洋探索,讓海洋探索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按照現在的市場標價,宋代的瓷器價格均在數十萬美金以上,“南海一號”一共開採出十八萬件寶物,整艘船的寶物價值約在三千億美金。
很多外國人紛紛表示想要出高價購買一兩件文物作為收藏,可我國方面態度堅決,寶物一律不外賣。
這艘船乃至船上的每一件物品對我們來說都是無價之寶,“南海一號”的成功整體打撈也是一個不可複製的奇蹟。
我國近代已有無數珍寶流向國外,尤其是八國聯軍侵華,火燒圓明園,他們燒掉的不僅是數以萬計的金錢,更是我們的民族尊嚴。
這次“南海一號”的成功發掘不僅彰顯了我國在海洋打撈技術上的突破,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們保護文物的決心。
我們要向世界證明,我們已經脫胎換骨,徹底覺醒強大,不會再讓任何人奪走屬於我們的東西,也絕對不會讓曾經屈辱的歷史再次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