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
魔術師是一位開鎖高手,無論多麼複雜的鎖,他都能輕易開啟。
可有一次他卻失敗了。
原來,有人聽聞魔術師的開鎖技藝,特製了一個堅固的籠子和一把非常複雜的鎖,希望魔術師能從籠中走出。
魔術師滿懷信心地進去,原以為能像往常一樣,很快解鎖。
但沒想到,好幾個小時過去了,都沒能成功。
他靠在門邊,想要休息片刻,門卻順勢而開。
原來,門根本就沒有上鎖,讓他遭到失敗的不是門鎖,而是自己的內心。
很多時候,人生就像那道門,困境則是那把鎖。
一味的執著於困境,既鎖住了心門,也限制了人生。
明鎖易開,心鎖難解。
這個世界沒有想象的那麼糟,找到開啟心門的鑰匙,學會釋懷,人生境遇也將豁然開朗。
真正的放下,是學會接受
相信很多人在網購時都會選擇免郵費的商家,認為郵費另付是對自己權益的一種損失。
這就是金融心理學中的“損失厭惡心理”。
不願接受自己有所損失,也對任何可以產生損失的事物都抱有厭惡心理。
有時候損失不一定是結果,也可能是新生;接受損失不是失敗,而是讓自己及時止損。
世界最大的CPU製造商英特爾,最初是全球最大電腦記憶體的製造商。
1980年之前,英特爾一直是記憶體市場的霸主。
後來,日本生產並投放大量仿製記憶體器,成功在電腦記憶體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英特爾的銷售量也因此持續下降,市場份額越來越低。
看到這樣的情況,營運長格魯夫和董事長摩爾深思熟慮後,決定放棄製造儲存器。
他們接受了絕大部分的損失,將英特爾的經營方向從記憶體轉移到了晶片。
1992年,他們成功製造出價效比很高的晶片,並在很短的時間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佔據了80%的電腦CPU市場。
林清玄曾說:
“生而為人,就要承擔,安然接受人生可能發生的一切。”
人生中的許多煩惱,其實都源於自己的不甘心。
放棄努力的確很難,但接受損失才能讓自己及時止損。
學會接受不是逃避,而是要讓自己的努力更有意義。
人啊,只有學會接受失敗,才能過得更加快樂。
真正的幸福,是做人“糊塗”
季羨林曾說:
“人生在世,有時的確需要聰明,但更少不了糊塗。”
糊塗不是愚笨,是虛懷若谷的通透,也是海納百川的豁達。
機關算盡解決不了問題,偶爾糊塗反而是處世法門。
唐玄宗時期,一位叫郭子儀的武將神機妙算,為唐朝立下汗馬功勞。
郭子儀當牙將時,經常受到李光弼的刁難。
郭子儀默不作聲,不予回應,選擇“糊塗”對待,對李光弼敬而遠之。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郭子儀被提拔為朔方節度使,李光弼則成為他的部下。
李光弼害怕郭子儀假公濟私,主動去賠罪。
郭子儀卻說:
“現在國家動亂,正需要您這樣的名將,我怎能懷私心洩憤呢?”
後來,二人勠力同心,共同平定“安史之亂”,成為大唐的有功之臣。
電影《虞美人盛開的山坡》中說道:
“沒有人是傻瓜。只是有時候,我們選擇裝傻,來感受那叫做幸福的東西。”
事事權衡利弊,最後只會得不償失;學會糊塗處事,方能成就人生。
是非遂倒植,大道歸糊塗。
人生最好的活法,不是斤斤計較,而是一半清醒,一半糊塗。
唯有如此,萬事皆如所願。
真正的快樂,是敢於說“不”
很認同《人間失格》中的一句話:
“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
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生活中,很多人不正是這樣:
明明不想做,卻不好意思拒絕;明明不想要,卻礙於情面,勉強接受。
可是人生,從沒有理所當然,拒絕與否,全憑自己做主。
別再一味的順從,學會拒絕,才不會讓無謂的人和事,影響自己的人生。
作家三毛出國留學前,父母曾千叮嚀萬囑咐:
“出門在外,要有教養,凡事需多加忍讓。
絕對不要跟人慪氣,要有寬大的心胸......”
這番話三毛謹記在心,出國後,她幾乎承包了宿舍的所有內務:幫舍友鋪床、打掃衛生、整理衣物......
她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也因此成為“宿舍最受歡迎的人”。
每個舍友說起三毛來,都讚不絕口。
但漸漸地,三毛開始感覺到不對勁。
衣櫃裡的衣服,每天都有不同的人拿走借穿,甚至很多時候不打招呼就被隨意拿走。
每天要做的瑣碎事情漸漸增多,無論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舍友都會指定三毛去做。
更過分的是,明明是舍友犯了錯,卻把罪名扣到三毛頭上。
這樣的行為,讓一直隱忍、退讓的三毛,當場爆發。
學會拒絕後的三毛,不再事事包辦,反而逐漸受到舍友的尊重。
畢淑敏曾說:“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
人生,學會為自己而活。
懂得拒絕他人,敢於說“不”,才能不為不必要的麻煩而拖累自己。
乾脆拒絕,不是冷漠,而是對彼此的尊重。
真正的朋友,也不會因為一次的拒絕,而走向疏遠。
拒絕也許很難,但不拒絕的人生,只會更難。
拒絕他人,是善待自己,也讓人生變得簡單純粹。
真正的治癒,是努力拼搏賺錢
網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人為什麼一定要努力賺錢?”
其中一位網友的回答,讓人十分認同:
“辛苦賺錢,不是因為多愛錢。
而是這輩子,不想因為錢和誰低三下四,也不想因為錢為難誰。
只希望在父母年老時,我有能力分擔;在孩子需要時,我不會囊中羞澀。”
確實,人這輩子,用錢的地方太多,用錢捍衛尊嚴的時刻也太多。
一個人,想要活得自由,就必須擁有足夠的物質基礎。
作家李愛玲曾在書中,分享過這樣一件事。
初入職場時,她的老闆教會她的第一件事,就是賺錢的意義。
老闆的一位同學,年近五十,卻因工廠倒閉,不得不賦閒在家。
一天,她在商場看到一雙十分喜歡的鞋,儘管經濟並不富裕,但還是狠心付了錢。
結果,丈夫知道後,一頓批評辱罵:
“鞋子368元,你一個家庭婦女,日常只帶孩子又不出門,為什麼要這樣奢侈。
百八十塊的地攤貨難道還不能穿嗎?
以後這樣的行為,必須要經過我的允許。”
同學聽到這樣的話,忍不住失聲痛哭,第二天,把鞋子退了回去。
王爾德曾說:
“我年輕時以為錢最重要,如今年紀大了,才發現的確如此。”
辛苦地賺錢,不是因為多愛錢,而是讓自己有面對生活和未知風險的底氣。
沒事少矯情,有空多賺錢。
因為人生80%的困難可以用錢解決,而剩下的20%,也可以用錢來緩解。
因為只有如此,才能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不至於卑躬屈膝,也不在意外來臨時候手足無措。
往後餘生,讓自己保持賺錢的能力,才是成年人最頂級的自律。
真正的成功,是學會解決問題
生活中,沒有人會一帆風順,我們也總會遇到各種問題。
如何解決,則成為一個人能否繼續前進的關鍵。
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一直奉行“現場、現物、現實”的理念。
他認為只有在現場才能解決問題,看到現物才瞭解產品情況,面對現實才能做出好的決策。
優衣庫剛剛生產搖粒絨時,產品大多粗糙不達標。
柳井正就此事詢問負責人,卻得到“在電話中向工廠下達指示”的答覆。
柳井正為此嚴厲批評:
“光打電話怎麼行,只有你到現場,面對實際情況,和工廠夥伴一起努力,才能解決問題。”
後來,負責人到現場終於發現了問題。
原來,工人覺得自己明明認真工作,卻仍然接收到過分的指示。
因此,對總部的要求從不放在心上。
負責人弄清楚原因後,決定在現場監督生產,直到產品合格為止。
之後,柳井正在自己的筆記中寫道:
“越是複雜的問題,越要本著現場、現物、現實的原則去面對處理。
否則,不但指示得不到落實,還可能會使情況更加混亂糟糕。”
真正成功之人,不是沒有遇到問題,而是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遇事靈活變通,懂得分析事態,找到解決方案,才能更加從容面對生活。
因為這世界,本就沒有不可化解的難題,有的只是解決問題的決心。
坐以待斃,永遠無法走出困境,學會分析判斷,才能在多變的人生道路上擁有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
人啊,總要突破自己,敢於嘗試去解決,才有更多無限可能。
▽
古話說:
“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一個人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心境。
世上本無枷,心鎖困住人。
人生本就是一場修行,學著對自己釋懷,接受失利不甘,處世偶爾糊塗,擁有賺錢的能力,及時解決問題。
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當一個人不再執著,不固步自封,懂得釋懷,也就是找到了開心的鑰匙,人生自然柳暗花明。
點亮【在看】,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