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這麼一種說法,說體制內多“剩女”,三四線城市,各種小縣城裡更是“重災區”。
很多人說,這是因為女性擇偶標準有問題,高不成低不就,導致年齡越來越大,最後單著。也有人說優秀男性基本都去了大城市,留在小縣城的都是沒本事的,沒人看得上也是正常。那麼,體制內真的有那麼多“剩女”嗎?
1.體制內“性別失衡”問題
從現實情況來看,體制內確實存在“女多男少”的問題,無論是公務員還是教師,新入職的人員大部分都是女生。公務員可能還相對均衡一點,部分一線崗位女生較少,教師就完全是女生的天下了,比例基本達到8比2了。
體制內年輕女生數量遠大於年輕男生數量,自然會造成一種“剩女”多的表象。但要說這些女生不好找物件,也就未必了。只要外表正常,家庭條件不是特別貧困,肯定有人願意接受。
2.體制內更多人不願意“將就”
與其說是體制內很多剩女“沒人要”,不如說是她們“不將就”。體制內無論男女,其實都是很吃香的,尤其是在小縣城中,更可以說是相親市場中的頂層了。男公務員、男教師剛入職,基本都會遇到“熱心前輩”介紹物件。只要男生有這個意願,大部分很快就能脫單。
其實女生的情況也差不多,在相親市場其實也是很受歡迎的,也有很多人願意介紹物件。但是對於這些體制內的女生來說,找一個“門當戶對”的男生並不容易。小縣城男生本來就少,體制內數量有限,體制外的又看不上,所以很多人寧願單著,也不願意將就。反正體制內待遇也不錯,生活很滋潤,何必要去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呢。
3.門當戶對其實很重要
其實不僅僅是縣城體制內女性脫單難,而是縣城女性脫單都比較難。走到結婚這個地步,門當戶對是非常重要的。正如前文所說,縣城裡優質男生數量本來就比較少,而條件好的男生,往往也會找其他同等條件的女生。
在大城市,這種情況其實就比較少見了。只要自己有脫單意願,基本上都沒太大難度。體制內的女生,也很容易找到條件相當的另一半。
綜合來看,體制內無論男女,在婚戀市場都是絕對的香餑餑,用“剩女”二字形容其實是不準確的。大家覺得體制內容易找物件嗎?可以說說你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