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
顏真卿和徐浩
這是顏真卿《多寶塔碑》的開頭,注意看,這裡有句話:
朝散大夫檢校尚書都官郎中東海徐浩題額
就是說,這個叫徐浩的題寫了碑額,這個碑額有些字帖會收,但更多字帖選擇不收。
畢竟,人們買《多寶塔碑》是學顏真卿,誰關心徐浩啊?
但回到唐朝,回到徐浩、顏真卿生活的年代,
作為書法家,徐浩比顏真卿出名。
很可能千福寺請不起徐浩寫碑文,才讓他只寫碑額,然後讓顏真卿書寫碑文。
《舊唐書》裡,徐浩、顏真卿都有傳。
《舊唐書》寫徐浩,對他的書法才能很是肯定,說唐玄宗的傳位詔冊是他寫的,唐肅宗有什麼詔令也總要讓徐浩寫。
寫到顏真卿,主要是寫他的政治事業,寫到他的書法,只有三個字“尤工書”。
更尷尬的是,唐代書法理論家竇臮在《述書賦》裡盤點了45位唐代書法家,裡面有徐浩,卻沒有顏真卿。
到了宋代,宋太宗組織刊印了大型集帖《淳化閣帖》,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書法家等103人,裡面又沒有顏真卿,不過這回徐浩也沒有。
貳
∶
歐陽修和蘇東坡
顏真卿《祭侄文稿》
事實上,顏真卿在後世能有那麼高的地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有兩個大腕迷弟。
這兩個迷弟就是,歐陽修和蘇東坡。
歐陽修在《筆說·世人作肥字說》裡寫到:
古之人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然後世不推此,但務於書,不知前日工書,隨與紙墨泥棄者,不可勝數也。
使顏公書雖不佳,後世見者必寶也;楊凝式以直言諫其父,其節見於艱危;李建中清慎溫雅,愛其書者兼取其為人也。
豈有其實,然後存之久邪?非自古賢哲必能書也,唯賢者能存爾,其餘泯泯不復見爾。
在歐陽修看來,古代寫字好的人多了去了,要想被後世銘記,一定是這個人本身就很優秀。
像顏真卿,哪怕他字寫得不好,傳到後世,人們也會拿它當寶貝。
今天,我們回顧書法史,可以發現多數書法家都是賢哲,這並不是說古代的賢哲都很擅長書法,而是說只有賢哲的書法能流傳下來,別人的傳著傳著就沒了。
如果說歐陽修是從傳播學角度切入,那蘇東坡就是以書法家的身份發表評論。
在《東坡題跋》裡有這麼兩條:
● 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書至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 顏魯公書,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格力天縱,奄有魏、漢、晉、宋以來風流,後之作者,殆難復措乎!
蘇東坡是堅定的顏吹,說顏真卿在書法史中的地位就像杜甫在詩歌史中的地位。
是的,乍一看,顏真卿的書法,和王羲之不是一路,但這種變革是值得肯定的,你不覺得顏體裡有一種“雄秀”嗎?
叄
∵
趙孟頫和楊慎
趙孟頫作品
有了歐陽修、蘇東坡等大人物的肯定,顏真卿在書法史上的地位不斷走高。
但在這個上坡路里,偶爾也有下行的趨勢。
比如元代書壇第一人趙孟頫就在給友人王芝的信裡說:
近世,又隨俗皆好顏書,顏書是書家大變,童子習之,直至白首往往不能化,遂成一種臃腫多肉之疾,無藥可差,是皆慕名而不求實。尚使書學二王,忠節似顏,亦復何傷?
趙孟頫在這段話裡倒沒有說顏真卿的書法好或不好,他只是說顏真卿是“書家大變”。
學顏真卿學不好,很容易“臃腫多肉”,這毛病還很難改。
所以趙孟頫建議,應該向二王學書法,向顏真卿學忠節。
到了明代,“滾滾長江東逝水”的作者楊慎在《墨池瑣錄》裡說得更狠:
書法之壞,自顏真卿始,自顏而下,終晚唐無晉韻矣。
至五代李後主,始知病之,謂顏書有楷法而無佳處,正如叉手並足如田舍郎翁耳。
李之論一出,至宋米元章評之曰:顏書筆頭如蒸餅,大丑惡可厭。又曰:顏行書可觀,真便入俗品。
米之言雖近風,不為無理,然能言而行不逮。至趙子昂出,一洗顏、柳之病,直以晉人為師,右軍之後,一人而已。
楊慎先是找了兩個前輩:
南唐後主李煜吐槽說,顏體一點也不好,就像個叉著手、並著腳的莊稼漢一樣。
到了宋代,米芾也吐槽說,顏體入筆跟饅頭一樣,又大又難看,顏真卿的行書還不錯,楷書就是垃圾。
之後楊慎說,雖然米芾這個人近乎瘋癲,但他的評價還是有道理的。
楊慎認可趙孟頫的實踐,覺得他以晉人為師,王羲之之後就是他了。
不過,雖然有趙孟頫、楊慎這些聲音的存在,
但到了今天,顏真卿基本已是書法史的第二號人物,第一號當然是王羲之。
所以,你是怎麼認識顏真卿的書法的呢?
文字 | 雄秀獨出鹹魚癸
排版 | 一變古法明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