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rre-Auguste Cot皮埃爾·奧古斯特·科特(1837-1883)法國畫家《春天》、《暴風雨》是其著名作品,《春天》與《暴風雨》畫的同一情侶,充滿美好又有波折的愛情之作。春天圖中的情侶蕩在鞦韆中,相依偎,彼此望著對方的眼睛,脈脈含情,此時的春光盪漾,渲染了情侶內情的春情,(身體的蕩動也能帶來心理的盪漾,春光也能增進春情的喚起。)畫面重要的道具是鞦韆,關於鞦韆的來源如下:
歐洲發現的最早的「鞦韆」,是這尊來自古希臘約公元前1450-1300的雕像
歐洲發現的最早的「鞦韆」,是這尊來自古希臘約公元前1450-1300的雕像,可見在那時就有了這樣的玩樂專案,雕像的中央是一個坐在鞦韆上的女孩,兩邊的柱子上方分別臥著兩隻小鳥,是女孩的侍從。(此段為網路文字 )
在我們中原,鞦韆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時代
鞦韆發源於十萬年前的上古時代。那時,我們的祖先為了謀生,需要上樹採摘野果或獵取野獸。在攀緣和奔跑中,他們往往抓住粗壯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條的搖盪擺動,上樹或跨越溝澗,這是鞦韆最原始的雛形。至於後來繩索懸掛於木架、下拴踏板的鞦韆,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在我國北方就有了。《藝文類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鞦韆為戲"的記載。當時拴鞦韆的繩索為結實起見,通常多以獸皮製成,故鞦韆兩字繁寫均以"革"字為偏旁。(此段為網路文字)
從以上文字我們看到鞦韆最先是人類為了生存,取自自然的原始藤條,便於摘取果實或其它生存物質,是為人類同源時代的產物,後來演變成一種娛樂工具與活動,也成了少男少女的愛情之源。這裡有一點要提到的是,所謂的古代希臘人,有學者杜某人,認為是中國湖南人遷過去的,他們是古湖南的戎族(狼族),看看上面不是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鞦韆為戲"的記載,其實那些學者認為是從湖南遷移的,讀到這裡,千萬別以韓國人來噴,因為湖南其實就在依依之漢南,諸位還是認真找來這方面的文字資料來讀。
我這裡分析一幅畫作,是因為我的意識裡,希臘羅馬文明,是東方人創造的,而歐洲人從茹毛飲血到進入地中海文明中心後,後來居上,稼接了希臘羅馬文明,也就是想說的,世界的文明,說到根子上,亦是同出一源,他們的神話故事,亦非原創,而是來自對他們來說遙遠的東方,也就是他們常常以歐洲為中心表述的地理概念:遠東。
我們宋代的大詞人李清照 寫過一首著名的《點絳唇·蹴罷鞦韆》: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的詞也能夠反映鞦韆對於少年情侶的喜愛與依賴,能夠盪漾一種春心,充滿內心的浪漫情愫。
鞦韆到底是最先產生於東方還是西方,還說不準,但東西方卻有相同的喜樂工具,也是可喜的,別把人種分得過分對立清晰,世界人類原本同源,分枝是後來的事。同樣鞦韆產生的愛情故事,也算是人類共同的一種情愫。
Pierre-Auguste Cot畫出的春光盪漾的少年情侶美好世界,這個只是正面的,另一幅暴風雨圖則是從側面反映美人的情愛,本來世界並沒只有陽光燦爛,亦有陰風怒號,但這種對比的場景,同樣反襯主角的愛戀之心,這裡的男子脫了外套,兩人手撐外套,共同擋風雨,男子真是超級暖男 ,妹子縱是在暴風雨下,心裡依然是暖洋洋的。 兩種不同的場景,同一情侶,也反映兩個對立環境之下他們的美好瞬間,妹子的身體披上素紗,那個是命運三女神風格。
畫家這兩幅著名作品主題是一致的,歌頌男女之間的愛情,我們東方的故事,七仙女,祝梁,還有西遊記的女兒國,以及古代的愛情詩歌,在這裡我想到的是李清照的鞦韆詞,有人把一些西方的油畫與中國的女兒情聯絡起來欣賞也是對的,所謂的西方故事,一些學者發現是西方抄襲東方,其實大家都知道的東方文明早於西方文明,西洋人從地中海的邊緣進入中樞後,也變得文明起來,而且有點後來居上。諸位都知道的人類同出一源,皆上帝,天神,主,自然的子民,談線粒體夏娃,一個父系,這樣杜甫說的落地為兄弟,不是隨便說的,而是有深刻的哲理與科學的。
好了,除了上面兩幅名作,還請諸位欣賞 Pierre-Auguste 的更多畫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