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平時談及秦朝的殘暴統治時,必定會列舉焚書坑儒這個典範,以此來說明秦朝的倒行逆施,可歷史上真實的焚書坑儒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事實上,焚書坑儒這兩件事兒並不是一起幹的,事情的起因還要從討論秦朝實行分封制還是郡縣制時開始。
在秦朝建立專制主義政治體制的過程中,一些儒生和遊士引用儒家經典,借用古代聖賢的言論批評時政。在秦始皇三十四年關於郡縣制的辯論中,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斥責儒者依古制實行分封的主張不合時宜。他建議,除秦國官定史書《秦記》以外,其他各國的歷史記載都予以燒燬;除了博士官所負責管理的文獻以外,天下有私人收藏《詩》、《書》、百家語者,都必須上繳政府予以燒燬;膽敢私下討論《詩》、《書》的人,處以死刑;以古非今、私藏禁書的,誅滅其家族。而醫藥、卜筮、種樹等有實用價值的書籍,不在禁、燒之列。李斯的建議得到秦始皇的採納。雖然朝廷頒佈了"焚書令",但要真正做到將書燒盡事實上是很困難的。司馬遷指出:除秦國之外的六國史書燒得最徹底,而《詩》、《書》尚有餘燼。
焚書之後不久,在秦始皇三十五年,術士盧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敗後,私下談論秦始皇的為人、執政以及求仙等各個方面,之後攜帶求仙用的巨資出逃。秦始皇聽說此事後勃然大怒,又因為有人舉報咸陽的諸生中有人妖言惑眾,擾亂老百姓的思想,於是,始皇下令逮捕了一些散佈"妖言"的讀書人,並且嚴刑拷打,令其互相檢舉揭發,有四百六十多名術士被牽連進來。秦始皇一聲令下,這四百多號人遂被活埋於咸陽。這就是發生於前212年的"坑儒"事件。用以警戒天下的文化人。
事實上坑儒不是焚書的繼續,兩者也不是同一件事,但是在思想文化領域兩起事件都相關,於是便歸結到了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秦始皇坑殺的不是所有的儒生,而是那些術士,前面兩位讀書人犯下了欺君大罪,利用了秦始皇的信任而私自跑路,這在古代可是殺頭的大罪,恰逢此時爆發了這種事,秦始皇於是就殺了這幾百名術士。
這裡先引出魯迅先生的一段話:秦始皇實在冤枉得很,他的吃虧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幫閒們都替新主子去講他的壞話了。不錯,秦始皇燒過書,燒書是為了統一思想。但他沒有燒掉農書和醫書;他收羅許多別國的"客卿",並不專重"秦的思想",倒是博採各種的思想的。
事實上秦始皇再怎麼焚書,六經、莊子、孟子等著作也沒有滅絕,反而還延續至今。其實秦始皇所作所為,無非是想統一思想,然而卻從某個程度上加速了秦朝的滅亡。事實上在任何朝代得罪讀書人的都會被適當程度地抹黑。我不否認秦始皇這件事方式錯了,但是換個角度想想,秦始皇焚書有他的道理,當時他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唯一的思想沒有進行大一統,而這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必定也想在此方面有所作為,於是便和有著法思想的李斯搞了這一出。雖然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並在短時間內得到了成功;但不利於國家長治久安,不利於社會發展,鉗制了當時人們的思想,並且手法殘忍,殘暴。他的做法被後來同樣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所借鑑,於是漢武帝便從另一個角度去解決了這個問題,從而確立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只能說,秦始皇手段過於粗暴,且沒能成功!
所謂的“焚書坑儒”背後所埋藏了多少的真相,我們無從得知,當然每個人不同的看法也導致了對這件事情評價的兩極分化。至於秦始皇“焚書”“坑儒”各位是何種看法,歡迎討論和評價,以上均是個人觀點,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部屬於他自己的歷史,只有百家爭鳴才能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