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又來了!
這兩天,一首被冠以“唐朝杜甫作品”的詩《暮年》,引發大量網友關注與討論。“最美最甜” “驚豔了大唐”等形容,引發網友好奇心之餘,也讓更多網友加入了與《暮年》相關的調侃中,紛紛以玩笑口吻“作證”,表示“這就是杜甫的作品”。
“你我暮年,閒坐庭院。雲捲雲舒聽雨聲,星密星稀賞月影,花開花落憶江南。你話往時,我話(畫)往事。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
熟悉杜甫詩風以及略知唐詩宋詞格律的讀者,讀了這首拼湊感很強且當代網紅味十足的《暮年》,必知其偽,不會當真。而隨著大量網友的戲謔,“杜甫”又來了,也成為了發生在這個長假期間的又一次網路圍觀事件。
只是,這次的圍觀物件,不是杜甫,也不是短影片主播,而是網路“無聊文化”不針對任何主體的一次“起鬨”。網友以各種方式加入討論與傳播《暮年》的隊伍,更像是為了在假期裡找個樂子。
在網路平臺製作《暮年》短影片內容的主播們,對其“偽作”屬性有的是知而不說,也不排除有主播信以為真,但主播們釋出《暮年》相關內容的目的卻是一致的,便是“碰瓷”杜甫、蹭杜甫的流量。
據報道,網路平臺上類似這種被“碰瓷”的古代名人有不少,除了杜甫之外,李白、沈復、湯顯祖等文學大家紛紛中招,他們的作品被“肢解”後,轉化成一首首不倫不類的“仿作”。
《暮年》的誕生,並非偶然,事實上類似於這樣的“網紅詩”“網紅語錄體”已經流行多年。比如,“春風十里不如你”,讓人想起杜牧的“春風十里揚州路”;“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是你,冰河是你”,只有上半句是陸游的;“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與蘇軾的《定風波》詩句相似;“以夢為馬,詩酒趁年華”,則是海子與蘇軾的“混合體”……
這種透過改造後成為流行語的“網紅語錄體”,不但風行於網路,甚至透過音樂、圖書、影視等載體實現了商業轉化。
比如,沈從文的書就被改名為《我明白你會來,所以我等》出版,在商業收益加持下,拼裝古代名人詩句,並往裡面填充具有現代氣息的價值觀,已經成為當下網路文化的組成部分。
對此,有人覺得不妥,真假混淆容易造成誤導;也有人覺得,“仿作”與“戲作”古而有之,是民間文化的一種,不必過於擔心,要寬容以待。
實際上,在古代,“仿寫”是一種致敬方式。
比如,在《世說新語》之後,誕生了《唐語林》《續世說》《何氏語林》等諸多仿作,被稱為“世說體”;李白被收入《唐詩三百首》的《登金陵鳳凰臺》也被認為有模仿崔顥《黃鶴樓》的嫌疑;近代思想家王韜仿《聊齋志異》寫出了《遁窟讕言》《淞隱漫錄》和《淞濱瑣話》……
這些仿作,非但不會影響到被仿物件的經典地位,反而會鞏固原作的影響。流行多年的“網紅語錄體”以及當下正在被傳播的《暮年》,也不妨劃歸“仿寫”序列。
“仿寫”有高低之分,《暮年》顯然算不上高階的“仿寫”,但對於它的存在,也不必過多擔心或憂慮。在有著基本文學修養與審美能力的網民面前,類似的仿作很容易被識別,其所能起到的作用,至多也是娛樂大眾。
當然,這樣的仿寫,是否會給古詩詞的學習與鑑賞能力帶來損害,還要視接受物件不同區別看待。比如,對於少年兒童,就要加以引導,教會他們分辨真假。但換個角度看,“杜甫”又來了,或許也是個學習的契機與過程,對於許多人來說,在學生時期仿寫古詩詞,也是一個難忘的經歷。